天天百科

大健康产业方向与趋势|主题论坛二

2023-01-25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438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编者按:12月2日,由中国投资协会创投委主办,苏州市相城区人民政府战略合作的2020中国年度创投大会顺利举行。光量资本创始合伙人王维,德同资本北京总经理、合伙人许谦,普华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总经理沈琴华,如山资本总经理蒋月军,四川发展弘科股权投资基金总经理闫朝一,辰德资本合伙人林雷以“大健康产业方向与趋势”为主题参加了专题讨论,本文根据讨论内容整理而成。

创投机构如何布局大健康产业

王 维:有幸跟各位领导、专家、投资家共同探讨对大健康领域的投资,特别是全球健康领域在过去一年中的最新发展,以及未来如何选择与健康有关的投资标的。首先介绍一下我所在的基金。光量资本成立于2015年,在北京、深圳和美国硅谷有三家办公室,目前关注领域包括生物医药和半导体,是覆盖诸多领域的专业型基金。下面,请各位嘉宾介绍一下各自基金的情况。

许 谦:德同资本是一家2006年创办的VC机构,管理着一期美元基金、三期人民币基金,资金总规模超过100亿元人民币,目前正在投资三期人民币基金,主要投资方向是医疗健康、TMT和高端制造。其中,医疗健康是全产业链投资。截至目前为止,德同资本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已经有6家被投企业IPO,还有一家正在走IPO的申报程序。

沈琴华:普华资本2004年成立于杭州,主要投资科技、医疗健康及文化消费,是专注于早期投资的VC,以偏A轮投资为主。现在投了50多家企业,在医疗板块从医疗服务、器械、精准医疗、生物医药以及创新医疗都有覆盖,管理资金规模在180亿元左右。

蒋月军:如山资本成立于2007年,目前管理着50亿元的资金,累计投资了100多个项目,主要专注于大智能、大健康、大安全、新汽车领域,以中早期投资为主。在大健康领域,比较关注创新生物药、医疗器械与服务,因为这些细分领域拥有核心技术的机会比较多。

闫朝一:四川发展集团是纯正的国有投资机构,也是四川省第一大国企,管理资产规模大概有1.2万亿元左右,在生物健康领域主要关注两个细分方向:创新药、原料药和制剂,并结合自己的特色重点在这两个方向拓展布局。

林 雷:辰德资本是垂直型的医疗基金,专注于医疗的硬科技创新领域投资,致力于在细分赛道做领跑基金,投资重点是创新医疗器械,包括体外诊断在内的创新医疗器械;此外,还涵盖了基于基因技术、细胞技术的新一代治疗技术。辰德资本从成立到现在,在六七年的时间已经投资了50多个项目,其中成功退出的有10个项目,已经IPO上市的有6个项目,今年有3个项目在IPO申报过程中,明年会有10个以上的项目申报IPO。

创新药投资或将形成“接力棒”模式

王 维:过去20年,在全球企业研发投入、支出的排行榜中,规模最大的是生物医药和汽车,而生物医药企业往往扮演着“印钞机”的角色。一个新药的诞生,往往意味着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的市场;新药投资失败,损失可能也要以数十亿美元来计算。在座的机构当中,普华资本参与了新冠疫苗的研发,未来,疫苗会成为控制新冠病毒最重要的手段吗?

沈琴华:从2016年开始,普华资本在英国围绕剑桥、牛津等大学投资了一些项目,其中包括牛津大学研发的新冠疫苗。之所以到英国投资,是因为我们觉得医疗科技投资应该有国际化的视野;其次,英国本身的创新度非常高,特别是大学里的创新,产学研转化的组织架构相对更合理。当时,我们并没有对新冠做太多的考虑,主要是基于技术,当然他们现在在新冠板块走的很靠前,12月份已经接了很多订单,会很快在英国甚至欧洲推广。因为现在没有特效药,我相信疫苗是非常好的手段。

王 维:新冠病毒变异很快,可能会长期存在于人间,非常感谢我们国家有强大的控制能力。德同资本是一个医药产业链全覆盖的基金,未来5至10年,国内在医药投资或者大健康领域会有哪些比较大的机会?由于生物药研发平均投入周期要超过九年,很难通过一家投资机构完成整个新药的单品研发,国内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许 谦:德同资本的投资覆盖了整个医疗健康产业的链条,但每个环节都跟世界领先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对投资团队来说是机会。未来5到10年,我觉得有几个大的机会:首先,中国在创新药研发方面可能会有比较大的浪潮,这得益于新药审评制度改革和政策的支持,此外,还有大量海归把先进经验、技术从国外带回来。

2015年之前,大家投资生物医药(创新药)相对比较少,但是现在情况不同了。有几个大的推动因素:一是2016年港交所的18A新规放开,再就是科创板实施注册制,对投资创新药给了一个退出的渠道。这会形成“接力棒”式的投资,有投天使的,有投VC的,有投PE的,每个阶段到期之后就退出,用“接力棒”的模式一棒一棒往下传。如果形成“接力棒”模式,整个投资链条就打通了。5至10年之后,中国在医药研发领域的投入,排到世界第二位是毫无问题的。

器械投资仍有较大上升空间

王 维:在大健康产业,对器械的投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板块。大家知道,美国在医疗器械方面,无论研发投入还是市场占有率、消费金额,都比中国高很多。辰德资本作为重点投资创新医疗器械的机构,对国内器械投资有哪些不同的看法?

林 雷:发达国家对器械和要的投资比例是1:1,中国现在的比例是1:3,说明中国在器械投资领域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即便如此,国内医疗器械在过去五年的成长已经非常快了。2014年,国内医疗器械的投资占比是17%,2019年达到了28%,但是跟发达国家1:1的投资比例相比,还有很大的空间,这是辰德资本看好器械投资的重要原因。

按照需求量,我们把中国市场分为三层:第一层是生死攸关的市场,比如癌症所用的医疗器械,这部分市场的驱动力很大一部分来自技术创新,很多疾病从没有办法治到可以治,这是辰德资本投资的重点;第二层是基本医疗的市场,医保会越来越多的覆盖基础医院,这部分市场的驱动力来自产品足够好的性价比,低成本、低价格;第三层是品质医疗的市场,针对的不是患者,而是健康人群,这也是一个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的领域,也是辰德资本投资比较大的一个领域。

医疗改革倒逼医药研发创新

王 维:过去几年,随着药品采购两票制、药物一致性评价的实施,医药行业确实在倒逼投资机构做一些更难的选择,往产业链上游、前期靠拢,那么投资服务、配送等下游环节是否还会有机会?

蒋月军:进入如山资本之前,我在药企里面工作过十年,做过几家医药企业的并购。2015年以后,国家对与药有关的机制,包括新药的评审、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医改、流通体制都做了很大的改革,2015年以后整个行业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以前,国内有很多仿制药,真正的原研药、创新药很少,2015年以后施行的一系列改革改变了这一状况。国家的目的只有一个,要搞创新,包括新药的创新、医疗器械的创新,通过药物一致性评价,淘汰了一大批仿制药。

这就倒逼着企业搞创新,但创新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好在投资生态发生了变化,从海外回来的一些人带着很好的项目到国内来创业。这两年做新药的很多,未来新药品种就会很多,当新药审批出来的时候,很可能面临着价格战。对投资机构来说,真正要投的还是原研药,做原研药很难,需要在核心底层有很深的积累。

王 维:新药研发需要有大的氛围和环境。首先要有人投资,其次投资方和政策制定方要有耐心。我看过一个数字,临床一期(肿瘤药)从RND申报到拿到三期投资,概率不超过6%;即使到临床三期,还有2/3的药被拿掉。闫总讲四川发展集团最大的特点就是资金充裕,但找到好的方向很难,你们现在找到投资方向了吗?

闫朝一:国资确实是创业投资越来越重要的参与者,但大家对国资有爱也有恨,爱的是资金充裕,恨的是钱不好花。四川发展集团投资项目,首先机制约束和要求比较多,流程比较慢,但肯定会尽全力改善负面影响。四川是沿海地区之外,全国生物医药领域布局的重要投资区域之一,尤其是成都,已经打造出天府国际生物城、彭州天府中药城等四个千亿级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我们的优势是能够更好地协同资本和政府的资源,缺点是专业度不够,跟沿海地区的优秀企业接触也不多。

只有退潮时,才能知道谁在裸泳

王 维:结合国内投资现状,大家投资医药产业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蒋月军:现在投资新药,做到三期临床获得报批,大家都觉得估值很高。其实对医药企业来说,遇到的很大风险是商业风险,由于估值很高,结果市场一直做不起来,所以团队的商业化能力很重要。但我觉得这个行业机会很大,因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对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对这方面的投入也会越来越多。

还有一个被大家疏忽的行业,国内原料药有很大的竞争优势,特别是在全球拥有定价权的原料药企业。这些企业竞争力很强,尽管毛利率不高,但是净利润很高。

林 雷:对投资遇到的一些问题的思考,我觉得有一点蛮重要,就是要不忘初心。因为每个机构都有自己的定位、自己的投资策略。辰德资本从成立第一天起,就把自己定位成细分赛道的领跑基金,一路走来放弃了很多的诱惑,因为我们相信只有专注才能做到极致,我们相信这条路是对的。

今年医疗器械投资火热,把项目估值炒得很高,这种情况下,高估值的项目要不要去投?要不要凑这个热闹?我想不管它现在的估值怎样,不管是哪一个大机构在领投,重要的是回过头来想一想自己的理念,这个产品是不是有技术创新?这种技术创新是不是带来了价值和市场的变量?这是做出判断的最重要的依据。

许 谦:今年的疫情让大家认识到医疗健康的重要性,整个行业,包括政策的支持、人员的成熟、疫情的助推,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浪潮。这时候作为投资人,一方面要看项目的质地,一方面要把握好项目的价格。最后,像巴菲特老先生所说的,只有退潮时,才能知道谁在裸泳。

沈琴华:我谈几点对市场的观察:第一,今年创新药、医疗器械过于火热,无论一级市场、二级市场都会迎来调整,特别是在二级市场,今后科创板应该会有明显的分化;第二,医疗投资受政策影响非常大,所以我们应该更关注对政策的理解;第三,投资的时候要关注创始人,因为医疗企业的创始人大部分是科学家,科学家怎样转型成为企业家,也面临比较大的挑战,所以做医疗投资应该有更多的谨慎。

闫朝一:我们的原则是知己知彼。现在原材料和制剂没有人愿意投,人人都在投创新药,但创新药在中国发展起来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我们会结合自己的特点,去支持原材料和制剂的生产,因为四川有大片的园区,可以在大健康领域建立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王 维:过去40年,人们基于计算机应用及通讯协议,造就了信息时代的变化;未来40年,人类从认知周边到认知自己,人均寿命可能从70岁提升到90岁,甚至120岁。当我们的认知越来越深,会发现对自己的了解、对自身细胞组成的复杂体系,了解如此少。当医疗产品能够进入千家万户,给我的感觉是从投资深水区进入了价值回报区,这也是医疗产业投资人必须承担的责任。

如果觉得《大健康产业方向与趋势|主题论坛二》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