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你知道今年12月22日应该吃什么吗

2023-05-07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36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今年的12月22日就是今年的冬至了,你知道冬至应该吃什么吗?可不光是“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哦!快一起来看看吧!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他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命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

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且浑身发热,头上冒汗,于是称赞冬至吃狗肉真好。狗肉性热,冬天吃了确能暖身壮阳。从此在汉族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冷的时期,中医认为狗肉羊肉都有壮阳补体的功效,在冬至至大寒的节令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补益身体,以求来年精神抖擞身强体壮。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们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之后在冬至这天便家家户户吃馄饨。

到了宋朝,馄饨被称为“角子”和“角儿”,《东京梦华录》里收录到开封夜市曾经有一家卖“水晶角儿”的。当然,馄饨这个称呼还有。随便翻翻古人写的诗,很多人提到过冬至吃馄饨,但是我非常不明白,为啥他们爱吃鸭肉馅儿的。比如:

鸭肉馄饨看土俗,糯丸麻汁阻家乡。

争似梢工留口吃,秀州城外鸭馄饨。

鸭馄饨小漉微盐,雪后垆头酒价廉。

在江南水乡,则有冬至之夜吃赤豆粥的习俗。这也源于古代传说,南方的部族首领共工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然而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因这个疫鬼最怕赤豆,所以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粥,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后来这种赤豆粥也称为"冬至粥",其中除了赤豆以外,也加入红枣、核桃肉等,用以补益身体。

农村还有一个风俗,杀年猪。这个现在比较少了,因为现在种粮食的少了,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生活条件好了,购买猪肉也比以前方便了,养猪还不自由,平常想出个门,家里没个人都不行,因为猪不能饿着,所以养猪的也就越来越少了。以前老辈们都是这么传下来的,冬至过后,就可以杀年猪了,年猪都不卖的,为了保存,一般都是腌制。老辈说,冬至过后腌制不容易生蛆,至于这为什么,可能和节气有关。

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日子,过了冬至白天就一天比一天时间长了。曾有一一个说法“干净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干净年”,这话的意思是说,冬至这天如果天晴,那过年就得下雨,如果冬至这天是下雨天,过年就会是晴天,像今年的冬至在下雨,过年就会天晴。虽然这话没有出处,准确率还是很高的,这也就充分说明一些老话能够传下来自有它的道理,需要后人来揭开这个谜底了。你们的家乡冬至吃什么呢?快来分享一下吧!

如果觉得《你知道今年12月22日应该吃什么吗》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