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立冬到 吃火锅(饭后品味历史 了解节气的饮食文化)

2023-05-17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66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序言:中华美食的发展史见证了二十四节气的形成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最早是为了针对农耕需要而来。没想到渐渐的都成了解馋,吃好好的理由。

或许农耕的目的,就是为了讨一份口食。既然每个节气都是重要的日子,那干嘛不欢乐的吃起来了呢?!犒劳自己才能有力气和劲头继续干活。

一、立冬的印象

今天正好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大致的意思就是冬天开始了,秋收所得可收藏入库,蛰虫伏藏,万物的气息慢下来。

一年忙碌的日子要告一段落了!清闲自在的时日开始了。当然,二十四节气主要是北方中原地区的农耕经验总结。东北和南方可能不大适合。

准确的解释如下。

“立冬为冬日始”的说法与黄淮地区的气候规律基本吻合。而在气象学上,则把“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低于10℃”作为入冬的标准。

二、立冬的吃相

人生在世,火锅二字。现在,民众最想做的事可能是裹上保暖,围上围脖,穿过大街,躲进小楼吃个火锅唱个歌。

有人可能就说了冬至吃饺子,立冬吃火锅,随着好冷的季节到来,一身膘子是抵御西伯利亚寒流最硬的装备。

红白分明的肉片一股脑下锅,待肉味儿穿过层层激烈的鲜香麻辣,溜入我们的鼻腔,顺势捞起,每一条纹路里都浸满了四七二十八种香料相拥的热烈,用蘸料锁住饱满的味道,呼一口白气,趁热下肚,简直妙不可言!

中国人对火锅的偏爱,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三、火锅里的历史

火锅,古称古董羹,因投料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钟鸣鼎食,是我们老祖先的传统,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智慧。

从原始社会的陶鼎就是铜鼎的前身。三条腿是中空的,下面加热极为方便,而且集热功效很高。东西熟的快,这也应该是火锅就行的秘诀。

陶鼎火锅时间来到商周时期,青铜时代的贵族开始厌倦陶鼎,喜欢上了铜鼎铜炉。

不过,大家需要注意商周时期贵族们不会围坐一桌坐着吃火锅,他们实行分餐制,单人单桌。所以,火锅这样聚餐必备一定去是后来才有的。

北京故宫中有这么一件——西周有盘鼎,有盘鼎又名灶鼎。鼎下有托盘用于盛放炭火,类似于今天的暖锅火锅。

商代盘鼎,像极了北京济南老火锅总有这样的炉子一定身份不低,贵族无疑。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火锅的佐料开始丰富起来。不过,四川火锅的主角辣椒还是木有的。

火锅到了汉代已经是现代意义上的炉子了。大家看看这两年出土的海昏侯火锅。

而根据出土文物“东汉分格锅”推测,最早的“鸳鸯火锅”在东汉时也已经出现了。

根据《魏书》中记载,三国时期就已经有了“铜锅”。

分格子火锅,三国必备,三结义首选桃源

隋唐时期,火锅更为就行。炉子的样子多样起来,唐三彩的炉子都有。

唐三彩火锅唐三彩说到底也是陶器,这样的陶器火锅当时很流行。如白居易《问刘十九》中记录了这样一款火锅。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冬日的夜里,三杯两盏淡酒,抱着火炉吃火锅,共话北国风光,温暖夜里的月光,夜话在诗内,恣意洒脱在诗外。

我们再仔细分析一下,唐朝白居易这等百姓用的都是陶器炉子,那么从原始社会开始,直到唐朝已经存在,这可能说明它的生命力强,更说明老百姓用的不是铜炉子。

到宋代,中国节日和节日的庆祝活动,呈现普天同庆的情况。原本是士大夫和贵族享用的衣食住行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火锅也是如此。

火锅,与宋代率性洒脱的文化气质十分吻合。宋朝,火锅的地位上升至冬日美食界的“网红”。在北宋汴京开封的酒馆中,火锅成为冬日里的应市食物。

这时候食物也十分多样,大白菜,东坡肉,五花肉样样俱全。皇宫里吃羊肉的风气日盛。这是在周边草原民族交流的结果。这可能涮羊肉的高贵开端。

吃火锅,没有牛羊肉那不能称之为完满的涮。只能算凑合。羊肉,在中原有,但是不是饮食的主角。到了草原民族从中国历史的配角成为主角后,“涮羊肉”才成为身份的象征。

据说是源自元世祖忽必烈。忽必烈在行军征战的过程中,匆忙之间没法大块吃肉,只能吃个快餐。厨师就想出来了一个妙招,把羊肉谝薄,果然忽必烈吃的很过瘾。估计是人困马乏,吃啥都香,何况是地道的能互赞肉呢!

明太祖朱元璋首创的“风羊火锅”也曾经盛行一时。

到了清朝,火锅已经成为著名的“宫廷菜”。眉清目秀吃火锅,没有人敢说超越我乾隆帝就是火锅的“重度爱好者”之一。相传,他曾在宫中大摆“千叟宴”,设宴800桌,5000人入席,这是我国历史上最盛大的火锅宴。

后来晚清掌门人慈禧太后对吃也十分讲究,在冬天特别喜欢涮火锅,而且必须是菊花火锅。据说,火锅里有乾坤,吃的了菊花火锅。

慈禧的秘密生活之菊花火锅吃羊肉的火锅,在契丹,蒙古族和满族建立政权,统一北方地区长达数百年之久。从而,涮羊肉就成了冬日民众改善生活的必选。

没有火锅的冬天可以,但不能没有羊肉同时,食补养生的潮流在金元以后逐渐盛行,立冬吃羊肉滋补养生的做法多了起来,吃完肉补肾阳,尤其喝白萝卜羊肉汤。

羊肉性温热,冬天食用,能益气补虚、抗寒;另外羊肉也有温补肾阳的功效,经常感到体力不支、疲劳感重的人尤其要补一补。白萝卜,则可以清除滞留在体内的虚火,炖羊肉时加点白萝卜,能中和羊肉的热性,起到润肺的作用。今天大家可能听到最多的就是立冬又到进补时。

四、除了吃肉,出门赏花与火锅的更搭

在吃之外,民众还干的一件事就是赏花。这个时节百花凋零,惟有菊花爆满山。这是过去,现在可能有很多花扔在开放,如月季花,这位花界的不起眼,却有着倔强的性格,丝毫不给冬天面子,迎着寒风傲娇的开着。

赏花与火锅更配当然,在南方有可能会遇到暂时性的暖冬,花儿被南风欺骗,多开一次。但这为民众赏花创造了机会。

最讲究生活质量的曹雪芹先生,就在红楼梦里让贾府的老少妇女冬日赏海棠花。

《红楼梦》第九十四回中贾母说:“这(海棠)花儿应在三月里开的,如今虽是十一月,因节气迟,还算十月,应着小阳春的天气,这花开因为和暖是有的。”

暖风吹得游人醉,吃了火锅冬日一游,抓住最后的暖阳。

地瓜说:立冬有了火锅,让二十四节气更丰富

现在生活好了,日子红火了,唯有亲朋故旧围坐一桌才能感受得到这样的幸福。

在春天,清明和端午已经诉说着这样的美好。在夏天,夏至的凉面就是这样的幸福。秋天的中秋节也毫不逊色,团圆节的表帅。冬天,原本只有冬至吃饺子才能与其他季节抗衡,而今随着历史的发现,中华民族在贵族与平民的流动中,在华夏与草原民族的交融中,火锅给了冬天骄傲的资本。

而立冬的火锅,更能提现这一点。在古代帝王,通常在这一天祭拜天地,之后大宴群臣,而火锅是必不可少的。今天我们虽然没有了帝王的礼仪宴飨,但是欢乐和情感的满足是同样珍贵的。

如果觉得《立冬到 吃火锅(饭后品味历史 了解节气的饮食文化)》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