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小暑养生|健脾除湿(清热消暑)

2023-05-19 分类:养生资讯

PART 01

小暑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小暑,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意思是小暑为小热,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

俗话说“热在三伏”,小暑正值初伏前后,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有诗云:地煮天蒸望雨风,偶得雷暴半圆虹。此时节闷热潮湿,养生保健要以健脾除湿,清热消暑为重点。

祛湿

小暑节令环境温度高湿度大,湿热交蒸,易感湿邪,湿邪性粘滞,湿加热如油入面,难分难舍,极难祛除,正所谓:“千寒易去,一湿难除”。脾喜燥而恶湿,湿胜困脾则不运,使运化水湿功能受阻,又湿为阴邪,宜耗脾阳,到了一定程度损伤脾胃就可出现湿阻。感受湿邪最常见全身乏力、肢体困重、胸闷腹满、口淡、胃口不佳、腹泻便溏、小便不利、水肿、舌苔厚腻等表现。

健脾利湿一般多选择健脾芳香化湿及淡渗利湿之品,如藿香、佩兰、白豆蔻、茯苓等。

茯苓、陈皮各6克,代茶饮用。

功效:健脾化痰,利水渗湿

薏米30g、藿香3g、佩兰3g、白豆蔻仁3g,代茶饮。

功效:芳香化湿,健脾开胃,解暑。

还有比如绿豆粥、荷叶粥、红小豆粥、山药白扁豆粥等,用冬瓜与莲叶、薏米做汤喝,都可以达到清热利湿的效果。苦能燥湿,也可适宜吃一些苦味的食物。

平时饮食也要有所控制,清淡饮食,少食肉奶之类,肉能生痰,也能生湿;酒和海鲜能助湿,到了夏季,人们好喝低温扎啤,好食海味、阴柔螺蛤之物,建议体内湿气重的人少食或不食。

注意祛湿也要分体质,如果体内并无湿阻反而还属于津液亏虚的体质,却大量食用利水渗湿的食物和药物,则会加重体内气血津液和阴阳的失衡,导致身体的不适。

防暑

夏季高温要注意暑邪侵犯人体,暑气在大、小暑节令最盛,感受暑邪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中暑了,注意中暑分阳暑和阴暑,预防与治疗都要分清。

阳暑,因盛夏季节在烈日下劳动或长途走,长时间暴露在烈日下,感受暑热所致。主要症状是头晕、头痛、烦躁、大渴、大汗、面色发红、体温升高,脉浮,气喘或短气等。

治疗上,如果轻度发热,建议首先物理降温,用温湿毛巾擦拭身体,促进散热;多喝温开水,补充水分,同时也可增加排尿次数,促进降温。

推荐白虎汤加竹叶。

石膏50克,知母15克,甘草15克,竹叶10克,粳米50克。

加水适量,熬成粥食用。

功效:清热泻火、除烦生津。

阴暑,因暑月炎热而吹风纳凉,或饮冷无度所致。暑月受寒,寒袭肌表者,症见发热头痛,无汗恶寒,吐泻、身重疼痛、神疲倦怠、没食欲、大便稀、舌苔腻等。

藿香,香薷,麦冬,陈皮各3克,生姜两片。

加水适量,煮沸后加入适量冰糖饮用。

功效:清暑散寒、化湿和胃。

治疗阴暑,也可使用中成药藿香正气水。

小暑时节酷热难耐,容易焦躁,缺乏精神,此时一定要稳定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和缓气血,心静自然凉。

销暑

唐白居易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来源:山东青岛中西医结合医院

如果觉得《小暑养生|健脾除湿(清热消暑)》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