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冬至要进补 皇帝祭天(北方人吃饺子 南方人吃什么)

2023-05-19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25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的遗产,正是在二十四节气的指引下,我们的祖先才能进行精准的耕种劳作,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化,但是随着工业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土地进入城市生活,对于二十四节气也越来越生疏,什么节气播种,什么节气收获,都已经变得遥远而陌生,但是二十四节气对于耕种的人来说还是非常有帮助的,而我们则更加需要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和真谛,比如马上要来的冬至,在古代来说就是一个大日子。

冬至是一个节日

俗话说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对于冬至来说也是如此,很多人都认为冬至只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并没有认为它是一个节日,冬至其实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不是每个传统节日都放假,加上现在从事农业的人少,关注的人少,所以对于冬至的重视程度没有古代那么高了。

冬至日一般都在公历12月21日到12月23日之间,农历则在十一月,冬至跟夏至一样,是一个特殊日子,冬至这天某时刻太阳将直射南回归线,也是北半球白昼最短,日影最长的一天,北极圈呈永夜状态,南极圈呈极昼状态,正是这样的一个特殊现象,让冬至成为一个人文和自然相结合的节点,虽然冬至不是一年的开始,但却是一个循环的开始,因此冬至被认为是大吉之日,因此古人在冬至祭祀神灵和祖先,慢慢的形成了固定的节日,而且是非常隆重的节日,上至皇帝,下到老百姓都会选择这一天祭天或者祭祖。

阴阳五行学说归纳冬至有“一阳生”之象,由此冬至日也称为“一阳节”。由于冬至是新的循环的开始,从这天起,白天越来越长,这大概关系到所谓“阳气起”,因此就有诸多拜贺之举而令冬至增添“喜”意,因此冬至又得“喜冬”、“贺冬”、“秤冬”之称,也就有着“贺冬节”此一节日。

到了现代,随着移风易俗的推进,冬至的祭天或者祭祖都已经基本取消了,不过民间的一些习俗还是保留了下来。

古代皇帝如何过冬至?

前文提到,冬至对于皇帝来说是一个盛大的节日,从西周开始,冬至就有国家祀典。《周礼.春官》中就说,到了冬至这一天,要祭祀天地,当然这个时候的冬至还不是节日,到了汉朝,冬至成为了通行的节日,并衍生出了很多礼节和习俗,汉朝人比现代人要幸福,因为在汉朝,冬至这一天是要放假的,是汉朝的法定假日,这在史书上是有记载的,《后汉书》“礼仪志”中记载东汉王朝对待冬至的情况:“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可见,皇帝和百官在冬至这一天都是休息的。

冬至这一天除了祭祀,那就是朝贺,一般是南郊祭天(取太阳要从冬至后从南回归线“回归”),北郊祭地,祭祀完成以后,皇帝要朝会群臣,藩属国则要在这个时候进行朝贺。

魏晋以后,冬至这天的仪式日益隆重,仅次于元旦,朝会典礼中专门有一仪式为朝贺礼,皇帝在当中要接受各国与周边民族的使臣、以及文武百官的上表祝贺。

宋朝时候,皇帝甚至设立了冬至仪仗队,俗称“挂冬仗”,这个仪仗队统一服装,踏着整齐的步伐,护卫皇帝去祭祀,而群臣则统一服装觐见皇帝。

到了明清两朝,则在天坛祭天,地坛祭地;清朝时候皇帝祭天仪式每年都有,祈求天帝保佑、国泰民安,并已发展到极为繁琐、复杂、隆重:期间皇帝必须穿祭服、请牌神,太常寺官奏请行礼,典仪官唱赞“燔柴迎帝神”;更在东南煪柴炉升火,西南方悬望灯,乐队齐鸣。可见,清朝皇帝在冬至这天有多么的重视。

民间老百姓在冬至吃什么 ?

皇帝位了国泰民安祭祀天地,民间老百姓在冬至这 一天则相对简单,主要还是祭祖和朝贺,另外就是走亲访友和穿新衣,老百姓如此做的意义就在于扶阳,这是对未来美好的向往,到了冬至即使借钱也要置办新衣。

对于吃,老百姓的想法则朴素的多,也更加贴近大自然的规律,遵循的原则就是“冬至进补,春天打虎”,冬天就是为了养好身体,待来年,大干一场,食物的选择要求有三点,热量高、有营养,寓意好,因此北方有冬至日吃食饺子和馄饨的习俗:吃馄饨寓意破阴释阳,表达冬至的新旧交接宇宙混沌状态,更意味亲自开辟世界;而吃饺子又俗称“安耳朵”,民间习俗认为冬至日不食饺子会冻掉耳朵,也不利农事收获,而吃饺子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张仲景。

当时张仲景做的饺子还是一味药,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但是也依然坐堂行医,后来依然回家给乡亲治病,当时正好在冬季,很多老百姓饥寒交迫,耳朵都冻烂了,于是张仲景命人在路边搭起棚子,用大锅煮羊肉和驱寒的药材,煮好以后,用面皮把肉和药材抱起来,做成耳朵状的“娇耳”,每人两只,吃完以后在喝药汤,这样所有的人冻得耳朵都被治好了,老百姓学习张仲景的样子,用面皮包了一些食材做成“娇耳”,并在冬至这天吃,以表示不忘张仲景的恩德,同时也是为了驱寒。

当然,由于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不同地方冬至吃的东西也不一样,山东枣庄等地冬至会喝羊肉汤,而朝鲜族则会吃狗肉,不过北方大多数还是吃饺子。

相对于较为统一的北方,南方则没有那么统一,较为普遍的是冬至日食汤团、粉糍粑等甜食的习俗,在冬至日这天,用米面制成的圆形的汤团,取圆形象征天与阳,寓意年终团聚。汤团有馅料者用作祭祖,无馅料者用作祀神。现在有些地方也是在食用汤圆。

江浙一代除了吃汤团以外,还会食用桂花酒酿,而苏州的人则会吃团圆饭,广东部分地区会吃汤圆以及腊味糯米饭,台湾地区也是吃汤圆,不过把汤圆称为“冬节圆”。

这里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在澳门特别行政区,冬至是公众假期,是全球唯一一个将冬至设定为假期的地方,大陆的小伙伴也就只有羡慕的份了。

无论冬至这天,大家做什么吃什么,都是对未来美好的期许,是对健康和团圆的向往和期盼。

参考资料:《周礼.春官》、《后汉书》、《宋书》、《史记》、《中华全国风俗志》

如果觉得《冬至要进补 皇帝祭天(北方人吃饺子 南方人吃什么)》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