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后天立秋 民间立秋习俗:“一贴(二啃 三喝” 是咋回事)

2023-05-21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53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匠心计划#

时间过得真快,再过一天,就到了立秋时节了。

从气候学上来讲,立秋是秋季开始的一个节气。此时,太阳将到达黄经135度。一般来说,一旦到了立秋时节,就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凉爽的秋天即将来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称:“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其意思是说:(到了)秋天,是万物收敛的季节,万物在这个季节里将收敛成熟,不再生长了。在周朝的时候,只要到了立秋这一天,天子将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一同到郊外迎秋,并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据史料记载,在宋朝时,一旦到了立秋这一天,太史官将会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的时辰一到,太史官便会高声报奏。奏毕,梧桐将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当然,我国的地域非常辽阔,即便是到了立秋时节,有些地区的气温也不一定会彻底降下来,还会有秋老虎作祟呢!

在过去,过了立秋时节后,民间会有许多“讲究”或习俗。比如,在我们这里就有这么一种习俗------“一贴,二啃,三喝”。由于这种习俗听起来有些晦涩难懂,因此,许多人都没有弄清楚这种习俗究竟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为了帮助大家弄清楚这种习俗的意思,下面,我们就聊一聊什么叫“一贴,二啃,三喝”。

一、一贴

所谓的“一贴”,其实是指“贴秋膘”的意思。那么,为什么会有“贴秋膘”一说呢?

盛夏时节是非常炎热的,无论是谁,只要到了盛夏时节,就会出现食欲不振,饭量大减的现象。其实,这种现象的产生也是有原因的。

我们都知道任何食物当中都含有一定的热量,当人体吃进食物之后就会导致人体内的热量增加,而对于人体而言,由于盛夏时节的环境温度就非常高,从而导致人体内所积累的热量也非常多,因此,人体内的免疫系统就会对食物当中的热量有所排斥。在人体内免疫系统对食物的热量有所排斥的情况下,人的食欲自然就会降低了。而人的食欲一旦降低,人的形体就会消瘦下来。民间有“苦夏”一说,这种说法就是指人在盛夏时节里体重会明显减轻。

无论是过于肥胖或是过于消瘦,都是不利于健康的。古人认为,到了立秋之后,天气将会转凉,而人体中的脂肪是有助于御寒的。为了能够使人体在盛夏时节里损失掉的脂肪迅速补回来,用以抵挡秋风对人体的侵袭,因此,是需要“贴秋膘”的。而“贴秋膘”的方法就是在立秋这一天多吃一些肉食,比如,吃一些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这叫“以肉贴膘”。

二、二啃

“啃”即啃食。那么,人们需要啃食什么东西呢?

1.啃食秋桃

许多地区都有这样一种说法: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我们姑且不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但民间就是这么认为的。因此,每到立秋日这一天,人人都要吃上一两颗秋桃,用以“养生”。

2.啃西瓜

据称,过了立秋这一天之后就不适宜大量啃食西瓜了。一旦在过了立秋这一天之后再大量啃食西瓜,就容易闹肚子,这也许与天气转凉有关。

在过了立秋这一天之后不适宜大量啃食西瓜的情况下,人们为了彻底过透“西瓜瘾”,便会在立秋节这一天大量啃食西瓜,这在民间也被称为“啃秋瓜”。

三、三喝

所谓的“喝”也就是指喝汤或喝水了。那么,人们究竟是需要喝什么东西呢?

1.喝盐水

人们在盛夏时节里会大量出汗,而出汗会带走人体中的盐分,从而导致人体中的盐分匮乏。为了将人体中损失掉的盐分补回来,到了立秋时节时,人们会适量喝一些淡盐水,用于“补盐”。

2.喝“蜜汤”

到了立秋时节之后,许多人会出现“秋燥”征象,表现为口干咽燥、干咳、皮肤干痒、大便秘结等。而“蜜汤”能够养血润燥,提高人体的抗秋燥能力。因此,到了立秋节这一天,人们便会适量喝一些蜂蜜水。

3.喝豆浆

豆浆中含有大量的植物蛋白,钙,磷,铁,锌等矿物质,到了立秋这一天,适量喝一些豆浆对于人体是非常有好处的。

以上介绍的就是我们这里立秋时节“一贴,二啃,三喝”习俗的大概意思。欢迎大家补充。

如果觉得《后天立秋 民间立秋习俗:“一贴(二啃 三喝” 是咋回事)》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