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跟着孔子学养生——仁者不与鸟兽为伍

2023-05-22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69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翻译:长沮和桀溺一起耕田。孔子经过那里,派子路去问道。长沮说你为谁赶车?“子路说:为孔丘。”长沮问:“是鲁国的那个孔丘吗?”子路说:“是呀。”长沮说:“这个人应该知道‘道’啊。”子路又问桀溺。桀溺说:“你是什么人呀?”子路说:“我是仲由。”桀溺说:“你是孔丘的学生吗?”子路说:“对呀。”桀溺说:“天下洪水滔滔,谁能改变呢?你与其跟从躲避坏人的人,不如跟从我们这些躲避世事的人。”一边说一边不停地耕作。子路回来告诉孔子。孔子惆怅地说:“我们不能和鸟兽一起生活,我们不跟世上的人相处还跟谁相处呢?如果天下政治清明,我就不去努力改变这样的现状了。”

中华文化主要由儒家、道家、佛家三家文化组成,道家和佛教都有大量出家修行的弟子,但是儒家没有,这也是儒家文化和其他文化的主要差别。

特别是道家文化和儒家文化在很多地方是相通的,如果说有差别,那就是儒家不主张出家,主张积极入世。

孔子在自己的政治抱负得不到施展的时候,带着弟子周游列国,到处宣传儒家文化。路上遇到很多嘲笑孔子的人,他们代表不同的思想学派,这次遇到的两个人代表的是道家的思想。

孔子带着弟子们游历各国的时候,唯独没有去过秦国。很多人都在猜测孔子不去秦国的原因,最重要的的是秦国是虎狼之国,孔子不愿意与野兽为伍,这是孔子不去秦国的主要原因。

秦国位于北方,和当时的西戎混居,在当时属于不开化地区,秦国后来统一了中国。历史上多次发生野蛮民族夺取政权的例子,后来的元朝也是少数民族政权,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政权存在的时间比较短。

有句古话说: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这个思想和孔子的思想很符合,这也是儒家弟子积极参加政治的原因。

隐居和出家都是为了修行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和养生气功的要求是一样的,但是这是以放弃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为代价的。放开社会责任不说,生养之恩的父母谁去养老?

隐居不符合孔子的养生思想,虽然孔子也说过想去海外隐居的话,但只是发个牢骚而已,并没有实际行动。

孔子为什么不隐居?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是孔子太看中名利,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孔子可以毫不犹豫的放弃高官厚禄,说明他不在意这些。

在这里孔子自己说出了自己不隐居的原因:不愿意和鸟兽为伍。

很多人都嘲笑孔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在孔子生活的时代有,历史上嘲笑孔子的人也有很多。他们认为孔子不去隐居深山修炼自己,就是功利之心太重,是孔子不愿意放弃功利。

在一些人看来,脱离社会去修炼的人就是高人,步入社会的都是俗人。

在以前生产力不是很发达的时候,交通不是很发达,可以找到僻静的地方修炼。现在交通和通讯都如此发达,到哪里都找不到一个僻静地方。

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农耕社会,每个人对环境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大家可以各自生活而不相互干扰。

现在科技发展让一个很小的企业都可以造成全球的环境污染,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军事集团就可以毁灭地球,隐居深山修炼是不可行的,地球大气污染不论住在哪里都逃不掉,核战争没有地方可以躲避。

如果拥有核弹的国家矛盾协调不好,恐怖势力不能遏制,世界发生核战争,谁也逃脱不了。在当今只追求个人修炼是不行的,只有按照孔子的思想,帮助所有的人都来修炼仁德,这才是我们这个世界的唯一出路。

孔子遭到很多自认为是清高的人的讥笑,孔子仍然初心不该,竭尽全力去宣传仁德。

从世界的现实来看,孔子才是真正的圣人。

佛教和道教都是主张出家修炼,从这一点就看出来孔子看的很远。能解决当今世界问题的是孔子思想,没有比孔子的思想更高明的智慧,从这一点上说,放眼世界没有一个先贤能和孔子相比。

孔子的学说是更加人性化,兼顾到个人和家庭、社会的利益平衡,既让自己养生,也让家人快乐,让周围的人受益。

如果觉得《跟着孔子学养生——仁者不与鸟兽为伍》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