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西藏唯一的天主教堂——昌都芒康盐井天主教堂

2023-05-23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34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作者:白玉芬

编辑:李孝军

盐井天主教堂1是一位在西藏境内的唯一教堂,它位于西藏昌都芒康县纳西乡的上盐井村,同时也位于康青公路的214国道之边。教堂的占地面积约有6000平方。盐井天主教堂是一个中西文化、藏、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典例,它在中国佛教、藏传教史上也是罕见的交流的一种宗教文化。它是公元1865年传到盐井的,距今已有152年的历史。

盐井天主教从1865—1949年,在这由17位外籍神父2在教堂任教主。当年法国传教士创立,但传教士的说法有很多,说法不一。一是1855年由邓德亮与比特神父传入;二是1862年始建;三是1879年9月,一位姓白的法国传教士传入西藏,他首先在盐井传教,1880年又去巴塘与当时在巴塘的比特神父汇合,后来在1887年在巴塘被驱逐,只好由打箭炉3,又返回到盐井,1894年8月在盐井逝世;四是在1991年刘君在《西藏研究》发表的论文“康区外国教会览析”称“盐井教堂为19世纪60年代法籍吕司铎开办,有信徒342人”等等。

盐井天主教堂之地的百分之八十的村民,都信奉天主教,目前的天主教堂的神父是由一名叫鲁仁第4的藏族担任,今天他们吟诵者的《圣神》是译成藏文的。当地的百姓信奉天主教信徒的给孩子起名,都是由神父取名,名字大多数都与欧洲人名相似,他们的丧葬习俗也是按照天主教的仪式安葬。

据说当年传教士长途跋涉,翻山越岭从之南贡山的朋卡来到盐井的根拉村,在根拉村住了一段时间,此刻已有当地百姓中已有信奉天主教,于是在1855年神父从贡格喇嘛处购买了上盐井的这块地,盖起了教堂。当时的教堂内有15间住宿房,当时盐井并没有多少户人家,因此神父传教的生涯之中,在西藏有了一席之地,逐步开始收徒传教,慢慢开始教徒们也在盐井安家落户了。教堂也在逐步扩建。

但是天主教在西藏的发展也是充满了艰辛。据清朝史书记载,在西藏地方政府噶厦5与拉萨三大寺(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清政府与英国俄的压力之下,1865年的9月至10月之间,把法国传教士从西藏的东察瓦博木噶驱逐出境。他们经营十多年的察瓦博木噶殖民传教点撤离。后来撤离察瓦博木噶的传教士便来到了盐井,继续传播天主教。因而天主教传入盐井的时间,为1865年9—10月。首位来到盐井传教士是毕天祥。他们到西藏传教,也只能在西藏东南盐井传播。传教士们在盐井时为村民看病,后来慢慢有两三个村改信天主教,成为天主教徒,这也就是盐井之地的第一批天主教徒。在1850—1860年,传教士在盐井买下土地之后,便建立了教堂,发展教徒,开设教会药房。传教神父,还带来了法国葡萄酒的酿造技术,今天盐井的人们依然自己酿造葡萄酒。

天主教在传教士与当地藏传佛教僧俗,以及西藏的传统势力的强烈反对,由此冲突不断,1940年天主教堂与刚达寺的最后一次冲突,盐井天主教堂共有15任神父,有7人被杀害。在1940年上盐井天主教刚达寺发生最后的一次冲突至。因天主教先后由清政府与国民政府的大力扶持,它得到发展,同时也得到了当地驻军的保护,原来的刚达寺的地盘,也被天主教吞并,原来信奉佛教的信徒,也被强迫归顺天主教,成为天主教徒,因而导致刚达寺及信徒的强烈不满。

所以发生了1940年,天主教堂神父杜忠贤被刚达寺用武装僧人强行驱逐出盐井的天主教堂,由此发生了强烈的冲突。由于当时国民政府时期,杜忠贤前往国民政府驻地南京求助,但是未得到结果,于是没有办法,只好返回盐井,但是刚到刚达寺又被驱逐,他与当地教徒多尔斯等人,通过察瓦碧土、扎玉、左贡等地前往拉萨,向西藏地方政府噶厦告当地佛教徒对他们的迫害,在走到盐井与察瓦碧土的交界之处察瓦堆拉(松拉山)山口时,本来打算杀掉刚达寺的武装僧人,但是反被武僧所杀,遗体被运回了盐井的天主教堂之地安葬在盐井的墓地。自此盐井的天主教开始衰败,刚达寺重新占领了天主教堂所用的土地。

西藏和平解放以后,在1951年盐井的天主教教民们向昌都地区的人民解放委员会申请,经人民解放政府主任邦达多吉7等人进行调解,于是天主教堂再度为天主教徒开放。教堂在后来的文革期间被毁。在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80年代时,党中央落实宗教政策,教堂又修复,开始了恢复,当地百姓各自遵循不同的信仰,和平共处。

1997年,上盐井村的28岁的鲁仁第,成为了首位的藏族天主教神父,由此时,上盐井村的天主教徒们,不用再到云南等地区请神父来上盐井村做法事。在2004年时第一代藏族神父鲁仁第还俗,只好由盐井天主教堂民管会主任任职。后来由云南怒江僳僳族自治州贡山县的丁耀华(藏族)出任神父,他1997年在陕西天主教神哲学院学习,毕业于2004年7月,2005年8月份他来到盐井天主教堂担负教堂神父,开始他的天主教神父之生涯之路。2010年4月18的主日,西安的南堂晚上专门安排为主教的弥撒,参加丁耀华神父率领的盐井朝圣团一行共32人,这也是这些藏族教友们,今生第一次见到教主做弥撒,他们朝拜了西安的北堂、户县圣母山、眉县十字山等天主教堂。4月21日的晚上,盐井天主教的朝圣团离开西安后,前往山西省太原市朝圣。

今天的盐井地区的藏民族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信奉藏传佛教还是天主教。盐井的天主教教徒们,也把他们的藏历年作为新年的开始,把圣诞节作为盛大节日,在圣诞节时,神父主持着信徒们做弥撒,讲经,所有的教徒们在圣诞节时,都会被邀请到天主教堂的院内共同进餐,最后跳传统的锅庄舞与弦子。今天的盐井天主教也纳入了一些藏民族的文化,是一个值得观光与调研之地。

【注释】

1.天主教:有时称“旧教”,它以区别于基督新教,与东正教、新教并称为基督教三大派别。它是基督教中历史最悠久的,也是人数最多的派别。天主教一词源于希腊文(即“全世界的”、“普遍的”意思)。信奉耶稣,尊玛利亚为圣母。天主教最早传入中国是唐代,景教是基督教与波斯宗教混合产物。元代天主教又一次传入中国。明代万历十年(1582年)由耶稣会士再次传入中国。天主教创立于公元30年代。

2.神父:是神甫、司祭、司铎的尊称,是一个教堂负责人。神父是一个宗教的职位。

3.打箭炉:它是一个古老的地名,是今天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康定市。康定,藏语是“打折诸”,“打箭炉”系“打折诸”的汉译化。

4.鲁人第:他是天主教的第一位藏族神父,他在1992年23岁时被西藏民宗部门先送到北京中国天主教圣哲学院学习五年,在西安李笃安主教的主持下晋升为神父。1997年28岁的他学成成为盐井天主教堂的第一位藏族神父。现为西藏自治区政协委员。

5.噶厦:西藏地方政府(1751—1959),噶厦,藏语“噶”是命令之意,藏语“厦”是房屋之意,“噶厦”也就是发号施令的地方。

6.邦达多吉:是西藏著名“邦达昌”家族的达·列江(尼玛降村,俗称不尼江)第三个儿子。邦达多吉1906年出生于西藏昌都芒康县帮达乡。他幼年时在印度读书,懂英文。1959年12月任西藏自治区政协第一届委员会副主席;1965年9月任西藏自治区政协第二届委员会副主席,同时历任昌都、西藏自治区及全国人大代表。在文革期间受到迫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1974年,因患脑溢血在拉萨病故,享年68年。

作者简介

白玉芬,女,汉,藏二代,生于西藏那曲。

幼时随父母由西藏派驻甘肃、青海等地生活。1975年下乡当知青,1978年考入拉萨师范及湖南师范,1982年大学毕业。

先后于拉萨市七中,拉萨市文化局、拉萨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等单位工作,曾任西藏收藏家协会理事、《西藏收藏》杂志副总编等,2015年退休。

在藏工作几十年中,长期从事西藏历史、文化、民俗、宗教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编写了大量学术文章。在藏工作40年,游历了西藏所有县,寺庙,做了大量的资料收集,考察调研,期间偶尔受西藏大学邀请授课研究生班,对西藏历史文化,宗教民俗,有较全面的了解。

已经出版的书籍:《拉萨千年沧桑史话》《拾梦青藏高原苏毗(孙波)女儿国》《西藏名胜古迹深度旅游系列指南(拉萨寺庙、名胜、古迹旅游指南)。

正在编写的书籍:《雪域高原情(藏二代知青)》《西藏寺庙志(七地一市,拉萨寺庙志》已完稿《西藏名胜古迹深度旅游系列指南(阿里、林芝、那曲)出版》《探访象雄王国(羊同)》。

百度百家号“文旅演艺”——原创文化旅游演艺领域优质图文内容,欢迎关注,转发,投稿。

如果觉得《西藏唯一的天主教堂——昌都芒康盐井天主教堂》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