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天府周末品读|李明泉:艺术滋养城市的百年回望——序《寻找诗婢家》

2023-05-25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33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李明泉

城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创造和体现。一座城市的特有气质与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息息相关。环视世界历史文化名城,那些具有独特而鲜明文化主题的城市,如建筑之都罗马、时装之都巴黎、电影之都洛杉矶、钟表之都伯尔尼、啤酒之都慕尼黑、音乐之都维也纳、雕塑与艺术之都佛罗伦萨等,都以各自的文化特色构成城市肌理和空间,彰显城市风格和魅力。用文化连接世界,已成为众多新兴世界城市的价值追求和战略选择。

作为中国十大古都和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都以传承巴蜀文化、发展天府文化为自己的城市发展追求,鲜明提出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奋斗目标,着力实施世界文创名城、旅游名城、赛事名城和国际美食之都、音乐之都、会展之都的“三城三都”建设。依凭根植于中华文化、涵育于巴蜀文明、与城市同成长共发展的天府文化,形成了“至今巴蜀好文雅”的天府文脉,成就了“蜀学比肩齐鲁”“文宗自古出巴蜀”的天府奇观,使成都独具“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城市内涵和精神风貌。

成都的历史文化内容和形态并非空穴来风,她是由丰富而具体的历史文化名人及其创造性成果作为坚实支撑和生动呈现的,甚至透过包孕性极强、辐射力极大的某一时期、某些人物、某家文化机构,我们就可以具体入微地感知这座城市的文化来龙去脉和美学风格特征,而具有百年历史的诗婢家就是我们回望成都城市发展的一扇特别而多彩的窗口。

“诗婢家”于1920年由郑次清先生所创,最初设在成都字库街,后迁羊市街。因主人姓郑,取郑玄史事命名。2010年,马识途先生在九十五岁时书赠诗婢家的对联写道:“二千年汉代韵事犹传,是耶非耶彳亍当时琴台路;九十载蜀中文脉未断,灿矣烂矣睨睇今日诗婢家。”从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双流)迁往成都、张仪司马错筑太城、李冰修都江堰、文翁兴学到后蜀后主孟昶特创“翰林图画院”、成都画家黄筌开创中国工笔花鸟画派,从东汉大儒郑玄“郑家诗婢”到如今琴台诗婢家,成都的历史文脉一直赓续着、发展着、壮大着,尤其是近百年来,成都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在城市文化建设上卓有成效,显现出别有的风姿和韵律。其涵纳和助推成都文化艺术凌波曼舞摇曳多姿的当属百年老店诗婢家。

为了从一扇小窗口、一张切片观察成都近现代文化发展风貌,青年作家吕铮钩沉梳爬史实,以灵动跌宕的笔触,宏阔而细腻地描述诗婢家的百年历史,创作出《寻找诗婢家——前尘忆梦话成都》的非虚构历史随笔。该书由成都诗婢家和时代出版社、四川师范大学电子出版社联合出品,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献礼图书。

吕铮通过以店写城、以人写事的结构方式,把诗婢家置于中国历史和成都文化的时代背景之下,散点透视式的描写成都的发展:从孟昶遍种芙蓉到“扬一益二”之说,从李劼人《死水微澜》到赵雷唱火的小酒馆,从“西蜀画派”到“花间词派”,从“川剧界莎士比亚”黄吉安到发动“广汉起义”的罗世文、曹荻秋、车耀先,从成都第一家公共游泳池女大学生高台跳水到“范哈儿”率足球队到少城公园比赛,从私立华西协和大学新兴专业到英国人丁克生兴办奶牛场,从抗战高校内迁到陈寅恪、吴宓等大家云集,勾勒出诗婢家在成都百年历程中的丰富而鲜活的生长背景。正是在这块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土地上,才可能培育出与荣宝斋、朵云轩、杨柳青齐名的诗婢家。

诗婢家与徐悲鸿、赵少昂、黄君璧、谢稚柳、关山月、董寿平、傅抱石、潘天寿、廖静文、徐雯波、黄宾虹、刘开渠、于右任、谢无量、余中英、曾默躬、齐白石、丰子恺、马万里、赵望云、郑曼陀、晏济元、陈子庄、冯灌父、张采芹、周善培、向楚、江庸和“五老七贤”等众多文化艺术大家有着广泛而深入的交往,差不多涉及整个中国近现代文化艺术史,吕铮从眼花缭乱的线索中选取郑伯英、罗文谟、张大千和赵熙四个主要人物作为《寻找诗婢家》的叙述重点,使诗婢家的百年历史脉络更加清晰和生动。

郑伯英是光大诗婢家的第二代掌门,罗文谟是蜀艺社的创始人。前者负责裱画,保障硬件;后者办会办展,协调人事。两人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将成都打造成全国的美术中心,以“文艺不死”和“吾道不孤”的精神启智化民,凝心聚力,鼓舞华夏儿女奋战到底。赵熙作为蜀中大儒的代表,两度为诗婢家题写店招;张大千是四川画家的大纛,在郑伯英的建议下改良夹江纸,解决了书画家因安徽沦陷而无宣纸可用的难题。

吕铮在非虚构叙事中,非常注重人物事件的细节捕捉与呈现,使全书具有亲切可感的文本张力和美学空间。蜀艺社与诗婢家的合作兴盛离不开荣县人罗文谟。“西安事变”爆发时张学良、杨虎城暗中委托去南京的罗文谟传递信息给宋美龄,一举挫败国民党内主战派发动内战的企图,为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立下大功,因此被国民政府授予“中正剑”并提拔为四川省党部书记长,但他权力欲不强,把别人奉为至宝的“中正剑”随地乱扔,导致其幼子罗荣汉把它拿来挖土玩儿,搞得锈迹斑斑,最后干脆干脆弄丢了,不知去向。“文谟丢剑”这一细节,刻划出罗文谟藐视虚名的做人品格。

诗婢家第二代掌门人郑伯英在铺子遇见流寓成都、身无长物的佛山人黄君壁,主动将其接到家中安排食宿,让其变临摹为创作,安心作画并与他签订合同,通过报纸大力宣传“黄君璧山水画展”,开展时引起轰动,其画作根据尺寸明码标价,被收购一空。这不仅改变了黄君璧的生活条件,也造就了一代大家,后被聘为宋美龄的国画教师,成为与张大千、溥心畲并称的“渡海三杰”之一。这个故事,表明诗婢家从一起始就具有慧眼识珠的气度与远见。

张大千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要写出新意实属不易。吕铮从张大千与诗婢家的直接关系入手,讲述“大千书画纸”的前世今生:

1938年,驻北平日军司令部多次派汉奸劝张大千出任伪职,张大千都推诿不从。不久,张大千终于找到机会化装逃出北平,辗转经过上海、香港后入川,隐居在青城山的清宫道观。张大千下山后第一个念头就是找纸。画家对纸张的需求本来就大,而张大千精力旺盛,笔耕不辍,在山上的近三年里耗纸量更是惊人。郑伯英闻讯,派人送来夹江纸。跟安徽宣纸相比,夹江纸除生产工艺不同外,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原材料。宣纸以树皮为原料,又称“皮纸”;夹江纸以嫩竹为原料,又称“竹纸”。相较于皮纸,竹纸的绵韧性差,抗拉力弱,但在浸润保墨方面表现亮眼。张大千发现这一问题后,决定亲赴夹江,改进其纸。在郑伯英的牵线下,他来到马村乡的石国良家。在掌握了纸张制造的全部流程后,张大千主动出资,添置设备,着手改造夹江纸。他加入棉麻,以增强拉力;加入松香,以增强抗水性;加入白矾,以增强洁白度。经反复论证与实验,一种色白、劲韧、细腻的新型书画纸问世。张大千设计纸型、纸帘和纸样,以及透光即显的防伪暗印“蜀笺”与“大风堂监制”,并确定了两种尺寸。张大千以普通纸六倍的价格购买了两万张这种新纸,“大千书画纸”(1983年官方定名,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时传播开来,不仅纾解了书画家的燃眉之急,更令他们如虎添翼,视若拱璧。张大千的成功启发了郑伯英,他亲自设计,从描图到装版再到套印,层层把关,一举试印成功《诗婢家诗笺谱》。

吕铮通过讲述“大千书画纸”,用较长篇幅记述张大千敦煌之行、自炒“回锅肉”、夺桨怒打船夫、弃当和尚、结谊张学良等故事。尽管其中有些史实与诗婢家并无直接关联,但作为与诗婢家有特殊渊源的张大千,将其故事写进《寻找诗婢家》,在艺术逻辑和传播效果上也能够使读者更全面深入地理解诗婢家在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所发挥的作用。一代宗师张大千与故乡诗婢家的情缘,也从一个侧面见证了诗婢家的独特地位和艺术影响力。

吕铮年轻时尚,思维活跃,文笔老到,《寻找诗婢家》中有不少网络新词,读来新颖有趣,为本书增添了青春气息,使诗婢家百年历史散发着浓浓的时代韵味。

“拂窗新柳色,最忆锦江头。”陆游的《春晓》描绘和揭示了一座城市生生不息、回望常新的景致与内涵。寻找历史,意在汲取智慧;解读城市,重在唤起自信;走进艺术,更在为城市注入高雅高尚高品质的品牌价值和审美气质,滋养和拓展更为深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竞争力。在这个意义上,《寻找诗婢家》是一部值得读者了解成都、感悟成都、热爱成都的有益之作。

是为序。

(李明泉: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成都市人民政府参事、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

如果觉得《天府周末品读|李明泉:艺术滋养城市的百年回望——序《寻找诗婢家》》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