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节气 |(今日秋分 此时不养生 冬天把病生)

2023-05-25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94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故园应露白,

凉夜又秋分。

今天(9月23日)3时21分

我们迎来了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

秋 分

秋分节气

“桂蕊伴秋色,寒暑喜均平。”每年公历的9月22日、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为“秋分”节气的开始。“秋分”和“春分”一样,都是古人最早确立的节气之一。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等分了昼夜。此时节,天高云淡,露冷风清,凫雁高去,桂蕊飘香。

正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寒”

“秋分”一到

昼短夜长、凉意日浓

蛰虫开始筑巢准备冬眠

大雁、燕子等候鸟

也成群结队从塞北飞往江南

金风送爽、谷穗低垂

一年一度的收获季节到了

2018年

秋分被定为

中国农民丰收节

至今已历三届

随着

第四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到来

一幅幅庆丰收、享丰收的

美丽画卷在大江南北铺开

秋分天气

中秋假期之前

天津降雨不断

好在中秋当晚碧空如洗

让大家感受了月圆人团圆的喜悦

中秋节后

天津开始升温

白天的晴热让人喜忧参半

虽然最高气温放飞自我

但最低气温却依旧矜持稳重

早晚出门记得添件外套

以免着凉生病

假期结束

很快会有一波雨水上线

秋分当天

就有降雨光临

23日下午到24日白天有阵雨,总体雨量不大,以小雨为主;

24-25日再迎明显降雨过程,且降雨时间长,预计雨量可达中雨,不过由于此次过程时效较远,还需关注临近预报调整。

受其影响,本周后期气温将逐渐下滑,最高气温仅22-26度上下。特别是有降雨天气时,体感偏凉,提醒大家关注临近预报,适时添衣。

降雨来袭

9月23日 星期四

白天:多云转阴有分散性雷阵雨

夜间:阴有小雨

东风3-4级,26到18℃

9月24日 星期五

白天:小雨,夜间:中雨

东风3-4级转4-5级阵风7级

24到17℃

9月25日 星期六

白天到夜间:中雨

东风到东北风4-5级阵风7级

22到17℃

秋分三候

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众多小虫感知到天气的寒冷,开始在穴口用细土垒一小高堰穴藏起来了。

一候 · 雷始收声

雷,二月阳中发声,八月阴中收声,入地则万物随入也。

二候 · 蛰虫坯户

淘瓦之泥曰坏,细泥也,按《礼记》注曰:坏,益其蛰穴之户,使通明处稍小,至寒甚,乃墐塞之也。

三候 · 水始涸

《礼记》注曰:“水本气之所为”,春夏气至,故长,秋冬气返,故涸也。

秋分习俗

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是个美好的节气,天气微凉舒适,宜活动,民间自然就多了许多秋分习俗。

竖鸡蛋

“秋分到,蛋儿俏”。每年“秋分”之际,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游戏。玩法确简单且富有趣味: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轻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试试你第几次便能成功竖蛋?

秋祭月

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由于月宫中的嫦娥是位女子,因此有了“惟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即民谚所说“男不拜月”的传统。

吃秋菜

岭南地区,昔日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一种野苋菜。采回的秋菜一般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在南京,则流行吃“桂花鸭”,用普通的盐水鸭,以桂花卤入味。

添秋衣

自此,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了凉爽的秋季,昼短夜长越来越明显,昼夜温差逐渐增大,幅度将超10℃,且雨水开始频繁,雨水量一般不会很大,但雨水的到来也会使天气变得寒冷。农谚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好穿棉”,因而要注意保暖,及时添秋衣。夜晚睡眠盖好被子,小心腹部受凉。

品秋蟹

秋分时节,蟹肉肥美。螃蟹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但螃蟹性寒,切勿大量食用。

送牛图

所谓秋牛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秋分养生

秋分时节,昼夜温差加大,一方面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添衣加被,一方面还要依个人身体状况,开始耐寒锻炼,即民间所说的“春捂秋冻”。季节更替,气候变化迅速,秋天也被称为“多事之秋”,要做好“补夏季亏损,储冬季所需”,才能让自己健康过冬,降低生病几率。

▲ “秋分”时节需防“凉燥”,宜常食甘润生津和清降肺气的新鲜果蔬;

▲ 此时节,人体的“阴精阳气”正处于收敛内养阶段,宜早睡早起,多选轻松平缓的运动项目,以提升阳气,抵御病邪;

▲ 由于日照逐渐减少,人的情绪往往受到影响,要注意保持乐观情绪,学会自我调养,以喜胜忧。

秋分养生“六个一”

一盆泡脚水

防寒护肾

寒气一般都是从脚底侵入。热水泡脚可以起到舒筋活血、缓解疲劳的作用。一般40摄氏度左右的水温即可。

也可加入一些中草药,具有温经作用的有:透骨草、川椒、干姜、桂枝;有活血通脉功效的有:红花、当归、鸡血藤、艾叶。不同功效的中草药可搭配使用,一般来说,每种选用10克即可。

一件背心

护腰暖腹

对于老人和孩子,或者有胃病、宫寒的女性来说,秋季不妨贴身穿一件背心,出门的时候可以穿一件坎肩或者马甲,护住腰腹部。

一个动作

调脏通腑

每晚睡前可以将双手搓热,顺时针方向绕脐揉腹36次,揉脏腑则气血经络皆动,脏调腑通诸病消。

一杯六汁饮

缓解燥咳

入秋空气干燥,秋风更凉,易出现咳嗽,嗓子干痒等症状。若皮肤干燥、阴虚燥咳,可以榨点“六汁饮”喝。

取雪梨1个(去核),鲜藕、荸荠、白萝卜、甘蔗、鲜百合各30克,榨汁后混匀食用,每次喝30毫升,每天2~3次。但是如果是受凉咳嗽,应多吃山药、冬枣、莲子等食物。

一碗枣仁粥

调整睡眠

随着秋燥愈加明显,加上万物的萧肃凋零,人就容易出现失眠或睡眠质量下降的情况,所以秋分时节最重要的养生功课就是调整睡眠,推荐一个好睡安眠方。

用捣碎的酸枣仁和小米一起熬成粥,或者直接把酸枣仁用搅拌机打成粉,睡前用开水冲服。喜欢吃甜食的话,还可以加入少量的蜂蜜。

酸枣仁性平、味甘酸,有宁心安神、养肝的作用,专治心脾两虚、肝火旺盛、阴血不足导致的虚烦不眠、惊悸怔忡等症,被称为“安神助眠果”。睡前喝上一碗,连着喝上一段时间,就能帮您提高睡眠质量。

一碗羊肉汤

温补活血

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有活血养血的功效,是中医常用的补血药,生姜能把身体里多余的湿寒除掉。羊肉性质湿热,可温中补虚。

取当归2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把羊肉熬烂,放红糖,再稍炖下即成。

秋分运动养生法

登高望远益身心

秋分时秋高气爽,适合登山运动。登山有益于身心健康,可增强体质,提高肌肉的耐受力和神经系统的灵敏性。

此外,山林地带空气清新,大气中的浮尘与污染物比平地少,负氧离子含量高,身心健康大有益处。

秋分运动“二防”

①防运动损伤

由于人的肌肉韧带在气温下降的环境中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肌肉伸展度降低,关节生理活动度减小,神经系统对运动器官的调控能力下降,因而极易造成肌肉、肌腱、韧带及关节的运动损伤。因此,在每次运动之前一定要注意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②防运动过度

运动也要顺应秋季“收敛内养”这一原则,宜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和体质虚弱者,以防运动量大、出汗过多,阳气耗损。

秋高气爽 天高云淡

趁着秋季好时节

约上三五好友

做好疫情防护

出门去感受

津城金秋好时节吧

编辑 | 马媛

综合 | 新华社 北京日报 天津气象 天津广播等

原标题:《节气 | 今日秋分!此时不养生,冬天把病生!》

如果觉得《节气 |(今日秋分 此时不养生 冬天把病生)》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