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从中医药对人体病生理认识谈湿气重表现

2023-05-25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41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岁月走到了春末夏初,各地的暑气渐渐涌现,最明显的变化莫过于高温到来。

中医学认为:四季各有所重,主气客气各有所从。主气,指的是人体内的宗气、元气,得之于自身的调节,大致恒定不变,除非饮食结构、生活方式、居住环境等等,否则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其理恰如同现代医学之“四大生命体征”,只举一例来说:血压,除非受到波动,要不然一般稳定无变化。人体内的宗气、元气,也是如此。故称为:主气。

客气呢?客气相对于主气而言,就是四季之气,它是经常反复变换的,最常见便是受到四季转换而流动,甚至是:一时之中有戾气,各位读者,您们是否有过在某个时候,突然间变天急剧降温,但是隔数日以后,又恢复到以前。民间有言:春捂秋冻,就是在表示:即便是大自然正常存在的四季气温变化,也会有反常且飘忽不定的来去,所以:我们把这些虽然大致能有一定的规律、但是也可能不按牌理出牌、且又会影响人体的四时之气,就称为:客气。

而现阶段的客气,便是:夏季暑气。

下面笔者进一步和大家分享,夏季暑气(客气)将会对人体元气(主气)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以及都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夏季暑气,除了高温,火热、火旺则克金(五行生克学说),肺金主一身之气,肺金受伤,则元气必伤;现代医学当中的“中暑”,中暑患者往往会有“一身疲乏、甚或意识丧失”的临床表现,就是在说明:火旺克金,元气尽伤 的临床意义。

除此之外,笔者将深入地和大家分享:夏季暑气还会带来的另外一层影响:湿气重。

中医学认为;暑多夹湿。就是在说明:夏季,我们人体会同时受到双重影响。暑气和湿气两两联手,一起出现。二者之中,湿气对人体的影响,尤为巨大。

医理有言:湿为阴邪,湿性向下,就是在说明,湿气十分容易进入人体;又说:湿性黏腻,湿性重浊,便是在说明湿气湿邪在人体内往往缠绵不去。总上所述,湿气重的人,容易神疲困重。因为湿性重浊。湿性黏腻,阻滞中焦,清阳不升,所以容易头痛,且往往表现为:剧痛,或者钝痛。中医学对此,有很精妙的描述,称之为:头重如裹。同时,湿重之人,还有肥胖、大便黏溏、肢体困重、容易疲劳、睡眠障碍等,这些不仅反复影响现代人生活,甚或有可能进行性加重,循证医学表明:肥胖,是多种慢性疾病、疑难杂症的诱因,为疾病的发生带来更高的可能,是慢性病的温床。

除了湿气重的表现,最后笔者要与大家分享的是:湿气重的人,都会有哪些体征?

首先,视诊上,我们不难发现:湿气重的人群,往往偏胖。体态比较臃肿。中医学也有:肥人多湿 的说法。足见:湿气重往往带来肥胖、而肥胖的人很可能湿气重。再从其他体征来看:湿气重的人,常见是舌体胖大、舌淡嫩、苔薄白水滑、以及舌边有齿印等。这是因为脾最怕湿,一旦湿邪犯人,脾先受邪,脾气虚不能运化水湿,故见舌体胖大、舌边齿印。脉象常见为:滑脉。即是指:动脉脉管的形状就像弹珠一样应指而滑。需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滑脉同时也意味着:疼痛,所以湿重之人,很可能体内往往有不明原因的疼痛,部位大多在腰腿等人体半身以下(湿性向下)。除此之外,湿气重的人群,还有:呕吐痰涎、反复咽喉系统症状、身重困乏、容易疲劳、大便稀溏、或者反复便感、次数增加。

如何处理湿气重?笔者建议大家:茶饮。反复多次饮用。在这里笔者向大家推荐多款茶饮。1、决明子加菊花茶:祛湿又能明目。2、茯苓黄芪大枣茶:健脾化湿之余,又能帮助改善睡眠。也能借助艾灸,温阳通经、培土生津化湿,也会有一定的效果。但具体需要辨证论治,建议由有资质的专业医师来执行。

如果觉得《从中医药对人体病生理认识谈湿气重表现》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