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上海正式入冬(中医教您如何“保身价”)

2023-05-26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63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上海正式入冬

16日,上海市气象服务中心最新公布,自12月12日起,本市已连续5天日均气温<10度,也就是说上海已于12月12日正式入冬!冷空气的“魔法攻击”让人们再次开启“振动”模式,防冻取暖全靠抖!寒风瑟瑟,如何进行冬季养生,也就是上海人常说的“保身价”,就成了老百姓,尤其是孕产妇、婴幼儿等人群的冬季重点工作!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中医中最为经济、便捷的养生秘笈,助您安度寒冬!

收藏阳气,做到作息规律

《黄帝内经》中关于冬季养生的话题,是这样描述的:“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也就是说,冬季天黑早,阳气收藏早,早睡可以养阳;天亮迟,阳气升发也迟,晚起可以固阴精。在冬季,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睡个懒觉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

打工人的心酸谁人知!

小贴士●助你安然入睡梦香甜

藏“头、背、脚”,做好御寒

冬季,人体新陈代谢较为缓慢,再加上环境、气候等因素,极易引发风寒感冒、风湿骨痛、心脑血管等各类疾病。故应保证头、背、脚3个重要部位的保暖。同时在冬季,人的阳气最弱,此时各种冬病容易复发。

小贴士●助你冬日温暖如春

藏精,滋阴潜阳重养肾

寒冬腊月,为四季进补的最佳季节。民间有“冬季进补,来年打虎”的说法。冬天是进补的好时节,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基础。

药物有寒凉温热属性之分,食物亦有。不同体质、不同疾病的人在不同季节适合吃不同的食物。

1

因时制宜,因人制宜

▲偏于温热性的常用药物和食物:黄芪、当归、桂圆、红枣、荔枝、榴莲、桃、辣椒、香菜、韭菜、洋葱、生姜、蒜、羊肉等。此类食物多具有温里散寒,活血通络,行气解郁、芳香开窍等功效,适用于寒性体质和病证。

▲偏于寒凉性的常用药物和食物:石斛、西洋参、麦冬、白菊花、百合、西瓜、柿子、苦瓜、黄瓜、丝瓜、芹菜、空心菜、莲藕、冬瓜、鸭肉、甲鱼等。此类食物多具有疏风散热、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平肝潜阳等功效,适用于热性体质和病证。

2

温补益肾多吃黑

冬季补益应以补肾为主,应当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的原则,既不宜生冷,也不宜燥热。可以选择益肾食品,如腰果、芡实、山药、栗子、白果、核桃等。另外,黑色入肾,所以,黑色食品如黑芝麻、黑豆、黑米、黑枣、黑木耳等,也都有很好的补肾功能。

3

适当服用膏方

膏方,又名膏滋,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为了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需要,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以一般中药饮片为基础,配以高档中药材为主的精细料以及胶类等,按规定的药物处方和制剂工艺将其加工制成膏剂的一类中药制品。具有补虚和治病兼顾的特点。传统膏方的服用时间,以冬至起服用至立春为最佳时间。

小贴士●按摩足三里,胜吃老母鸡

藏阳,运动强度温和不过早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动能升阳,动助血行气畅,通过运动,可以改善大脑、心脏等重要器官的血氧供应,使人精力充沛。

许多人,尤其是老年人都有晨练的习惯。值得注意的是,运动时应保持强度温和,可选择:八段锦、太极、五禽戏等;运动时间不宜过早,在太阳出来后进行运动最为适宜。避免冬季温度过低,导致血管收缩,进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中医“保身价”

吃吃喝喝、睡眠运动,通过生活状态调整,以最为便捷的方式达到固本培元,治疗未病的效果,正是中医国粹的神奇之处。

我院中医妇科集预防、治疗、中医康复等多功能为一体,为女性提供专业的中医诊疗服务。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通过中药饮片、针灸、推拿等技术,针对各类月经病、痛经、女性亚健康调理、不孕症、孕前产后调理、保胎、妊娠期间并发症、绝经前后诸证、盆腔痛、带下证等,有着丰富的诊疗经验和医师配备。同时,还配合辅助生殖科,借助孕前中医调理和诊治,锦衣提高卵泡质量,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妊娠率。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原标题:《上海正式入冬,中医教您如何“保身价”》

如果觉得《上海正式入冬(中医教您如何“保身价”)》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