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爱运动不等于会养生 中西方运动观大相径庭(如何评判对与错)

2023-05-27 分类:养生资讯

中西方在养生学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今天我们更多的认同是“生命在于运动”,这是纯西方的养生观念,而东方人的养生观念则是“静以修身”,即使运动,也是崇尚太极拳这样的动静结合、以静制动的运动方式,有人说,中国人的养生观是受到动物界启发,他们看到那些不断奔跑,疲于奔命的动物,往往是短命的,而安安静静,木讷迟疑的动物,如乌龟,却如此长寿,所以中国人古人便热衷静修。

当然运动观也好,养生学也好,都是文化的产物。西方人崇尚运动,是因为他们进入工商业文明比较早,工商业文明一直处于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大规模的商品交换,需要开放性思维,需要走出家门、四海为家的自由、不停奔波的状态,才能生存下去,“不断运动才能生存”的思想根深蒂固下来;工商业文明中的人们发现,在工商业活动中,有对手有竞争者反而发展更好,并且能满足强烈的内心的价值感存在感的需求,进一步,又发现在与对手的竞争中,谁的活动范围更大,谁的速度更快,谁就往往立于不败之地。所以,认为生存在于运动,当然,生命也在于运动。

中国人崇尚静以修身,是因为处于农业文明的时间太长。农业文明要求人们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一家人,一族人,团结有序,长幼有序,分工明确,忠于职守,严格按时序播种管理收获,就能好好生存,好好生活;如果哪个环节的人,突发奇想,想折腾,不安分,可能一年会颗粒无收,会死人,会影响到家族的生存。所以,安于本分,安分守己是何等之重要!直到今天,一到麦收、秋收之季,城里还会闹民工荒;小时候,学校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放麦假和秋假,在外吃公家饭的人也要回到老家收麦收秋。农业文明,土地牢牢地拴住了你,不允许你天南地北地自由和运动,静静地管理好自己才能生存。

养生观,农业文明说,不动可以长寿;工商业文明说,动可以长寿。今天,我们更多地受到了工商业文明的冲击,全民运动的理念开始深入人心。当下,运动的确是非常必要的。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奔跑,劳作是主要的生活方式,身体机能已经完全和奔跑劳作是相适应的,近几十年人们的生活中没有了过多的体力劳作,身体的进化远远跟不上生活方式的改变。所以,运动让我们的身体机能得到一个良性的维护,体魄感到了明显变化,心情也变得愉悦。

于是许许多多的人爱上运动,甚至迷恋运动,一天不运动便患得患失,有时间了便运动,非常享受强运动后的那种快感。最后,造成了事与愿违的后果,留下了一身的病痛,生命大大折损。

原因何在?我们缺少对自己身体科学的认识。我们身体器官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了应付较为复杂的生存环境,在维持正常功能之外有储备了部分功能。如我们心脏血液的排出量,在正常情况下5升/分钟,剧烈运动等特殊情况下30升/分钟,这就是器官的功能储备功能。我们的脏器皆有此功能,像两页肺、两个肾,其实一个照样能够满足正常的生活。

可是功能储备不可以随便调动,过度的调动,因为这些功能储备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我们寿命的储备。唯运动论,认为运动可以挖掘出自身无限的潜能,是不科学的。跑马拉松的人,出现猝死的很多,就是因为过度调动了器官功能储备。本来是为了应急之需,却拿来当成了满足某种心理需求的资本,达到某种利益某地的资本。

体育运动是一种文化,在某种文化和文明的影响和冲击下,本能地会被引向一方,往往会忽略体育运动的载体——我们的身体。回归身体,便是回归体育运动的本真,回归养生的本真。

如果觉得《爱运动不等于会养生 中西方运动观大相径庭(如何评判对与错)》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