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9个月查处8000次违规 保健品严管(你耳熟能详的宣传词都不能提)

2023-05-27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32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本文来源于AI财经社旗下医疗大健康品牌“健识局”,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日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保健食品标注警示用语指南》要求,保健食品生产经营者在标签专门区域醒目标示“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等内容。

同时,警示用语区应当位于最小销售包装包装物(容器)的主要展示版面,所占面积不应小于其所在面的20%。警示用语应使用黑体字印刷。

有分析人士指出,尽管保健品上有“蓝帽子”标识,同时标签上会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但生产企业通常将其标注在不显眼的位置,迷惑普通的消费者,这也让虚假宣传有了可乘之机。

有分析人士指出,此次明确了警示语的大小以及醒目要求,将能够提醒消费者,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从而避免再受虚假宣传的影响。

规范整顿,虚假宣传是行业乱象的根源

此次发布的《指南》对生产企业标签标识内容进行了规范指导,特别是对标注警示用语提出了明确意见:

设置警示区,提高关注度。警示区必须设置在最小包装物的主要展示版面上。标注警示语,提高认知度。在标签上标注“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警示语,将保健食品与药物进行明确区分,提示消费者慎重选用。规定面积大小,提高辨识度。警示区面积不少于其所在版面的20%。规定印刷字体,提高清晰度。警示用语使用黑体字,让消费者特别是老年人看得更加清楚。不标注警示语也是保健食品行业乱象的根源之一。保健食品,其实质是食品,但在消费者心目中,往往有治病、改善症状的作用,甚至误以为其可以替代药,是一种“替代医学”。这也给虚假宣传提供了空间。

而在《广告法》中也明确规定,保健食品不得使用全面调整人体内分泌平衡;增强或提高免疫力、可促进新陈代谢等疑似医疗用语。

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7月~2018年3月,全国开展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行动中,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共办理并公布整治行动相关行政处罚案件8000余件。

短期看,虚假宣传可以增加保健食品销量,扩大其市场份额,但从长远来看,不仅会影响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认识,还会使整个行业面临一次又一次的打击、整顿,难以进入良性发展。

国家出手,专项行动净化保健品市场

事实上,保健产品宣称有治疗效果的问题不断被媒体曝出。业内普遍认为,尽管警示用语对规范保健食品宣传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尚不能完全解决当前保健市场上存在的乱象。

目前市面上正规保健食品的质量是有保障的,销售是规范的。而出问题的多数都是非保健食品,这些产品没有“蓝帽子”,却以保健食品自居并进行虚假宣传,消费者很难辨别。

今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针对保健食品行业存在的问题,部署开展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行动。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治理保健食品虚假宣传、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需要企业自律、恪守底线,需要监管部门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以“零容忍”的态度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以“钉钉子”的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食品安全的决策部署。

《指南》将于202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指导各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加强《指南》宣贯,引导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规范标注,严管保健食品,严打虚假宣传,净化保健食品市场,为人民群众健康护航。

如果觉得《9个月查处8000次违规 保健品严管(你耳熟能详的宣传词都不能提)》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