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做股骨头坏死领域的拓荒者(访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院长陈卫衡教授)

2023-05-30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10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原创 家庭用药杂志 家庭用药杂志 收录于话题 #名家专访 26个内容

陈卫衡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院长

陈卫衡教授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院长、骨关节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中医骨伤科学学科带头人,国家药典委员,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获得者,国家卫健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现兼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伤科分会会长、中国中药协会骨伤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骨缺损及骨坏死学组副主任委员、北京市卫生局“骨坏死与骨关节病”特聘专家。

从事骨伤科疾病的临床、科研工作30余年,擅长运用中西结合方法治疗多种骨伤科疑难疾病,牵头制定了股骨头坏死等多个诊疗标准。

做股骨头坏死领域的拓荒者

——访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院长陈卫衡教授

“对于股骨头坏死,如果在早期发现、及时治疗,中医药能够治愈,另外一些晚期但病情未到换关节程度,或因患者经济、身体等条件不能换关节者,定期进行中医治疗,可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功能。”陈卫衡教授介绍说。

外伤和年龄增长都会引发骨病,老年性骨病更是迁延反复,几乎每个人一生中都可能会深受骨病困扰。自古中医骨伤科流派若干,使用的中医正骨手法均甚为神奇,对解决病患的痛苦具有立竿见影的作用。

陈卫衡教授从年轻时代就对中医骨伤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他已投身于中医骨伤病诊治领域30余年。

尤其是近一二十年来,不少患者因为治疗疾病时大量使用激素,留下了股骨头坏死后遗症的报道屡见报端。陈卫衡教授关注到这个问题后,从此主攻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和科研,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工作。

积极宣传中医保髋治疗

陈卫衡教授经常不遗余力地向大众进行股骨头坏死的知识普及。

确实有些医生认为——

股骨头坏死没什么药可治,迟早要换关节,现在疼就吃点止痛药,不行了就换掉。

“但这种说法并不负责任。之所以有这种说法,原因有两个——

一是股骨头坏死的药物治疗结果并不完全令人满意,而换关节的效果立竿见影;

二是保关节比换关节麻烦。”

正常股骨头内部充满着骨质,是实心的,股骨头坏死后里面就变成了空心的,如果股骨头继续受到压力就会发生塌陷。股骨头坏死到了晚期不得不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

现在全国在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如针灸、推拿、穴位敷贴、小针刀等,这些局部治疗手段对改善疼痛和股骨头功能见效快,但不能解决患者的骨质问题,骨质靠吃药才能慢慢改善。

股骨头坏死的保关节治疗过程,就是骨生长和骨塌陷的“赛跑”,用中医药可促使骨质生长,促进股骨头形状的保持,并能改善疼痛等症状。如果股骨头内部空洞较大,此时需要通过西医手术把外源骨块填入,起到支撑的作用,但最终还是要靠患者自己的骨质生长延长“爬伸”过去。

股骨头坏死好发于20~40岁的中青年人,而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一般为15~20年。换过关节的人心态往往会改变,他们会尽量节约人工关节的使用,在无意中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换关节虽然是一个好的治疗方法,但它是最后一招,不要轻易亮出。”陈卫衡教授介绍说,目前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保髋率已达到70%。在不降低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多保几年关节对于青壮年患者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采用独特的中药多途径疗法

说起中药保髋治疗,大家是否认为就是喝汤药?

据陈卫衡教授介绍,在骨塌陷和骨生长的“赛跑”中,如果仅仅是喝中药,骨生长肯定跑不过骨塌陷,保髋率能达到70%,秘密在于他用的“中药多途径疗法”。

为了让骨生长得更快一些,陈教授使用特色的中药多途径疗法,即动脉给药、静脉点滴给药、口服给药、局部用药等多种途径用药。

其中,核心是中药动脉灌注,即把当归、丹参等活血化瘀注射液直接注入供应股骨头的动脉血管里,将局部血管扩张后,再口服用药,药物才能被吸收得更多一些。中药动脉灌注使用的技术与心脏支架介入术相同。

从下面的两张照片,可以看出血管剪影:

治疗前的小血管发生堵塞,血流中断;

通过中药动脉灌注把血管冲开后,再服用中药,药物才能吸收到患处,发挥治疗作用。

在一个疗程中,患者需要住院两周进行冲击治疗,先静脉点滴活血药,以动员全身的血管,紧接着用一次中药动脉灌注,接着可以回家进行三个月的口服给药治疗。

该疗法于2019年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探索人工智能力学判断去拐时机

经常有患者拄着拐杖来问陈卫衡教授,自己何时才能扔掉拐杖去上班。

陈卫衡教授坦言,自己的确可以凭多年经验来做准确的判断,但事实上,对于本来应该已经能扔掉拐杖的患者,医生还是会保守点地告诉患者“再坚持一个月”,因为万一不行,医生和患者之前的努力就都白费了。很多医生都会有这种保险起见的心态,患者只能晚些时间再扔拐。

另外,他认为不少医生判断去拐时机的经验不足。

基于这个现状,陈卫衡教授开展了新的科研项目——人工智能力学测试,希望能够做到把患者的影像资料录入系统,就可以预测他的股骨头会不会塌陷、是否可以扔拐。

目前该研究已经完成了建模,模拟患者走路、跑步等各种动作,并将患者分为无塌陷、轻度塌陷和重度塌陷三类。

如果输入一个新患者的X线片数据,系统会通过分析将他归入三类中的某一类,提示他与哪一类患者更相像。随着系统学习的精确度提高,期望能帮助临床医生进行辅助诊断。

发布X线疗效评价国际标准

对于股骨头坏死的分期标准,国际上通用的是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RCO)的四期分期方法。

但对于治疗后如何判断疗效,国际上一直缺少影像学疗效评价标准。

陈卫衡教授总结了一套基于髋关节正位X线片的疗效评价系统——《北京中医药大学X线评价方法》,用股骨头形态、坏死病灶和骨关节炎程度三个影像参数,对病情严重度进行量化,对保关节的治疗效果予以评价。

该评价标准填补了国际上股骨头坏死保关节治疗影像评价标准的空白,发表在美国骨科协会的JournalofBoneandJointSurgery(JBJS)杂志上。其为国际骨科领域的顶级期刊,是骨科医生和研究人员最为推崇的学术信息源。

这是一套简单的评价标准,便于推广。“设想要大胆,研究要仔细,但是最终出来的方法要简单,大家才能用起来,就像微信这么简单,人人都愿意用。”陈卫衡教授说道。

预防,探索寻找易感人群的方法

除了骨折创伤引起股骨头坏死外,大量使用激素和持续酗酒是该病的两大非创伤因素。

但是即便是两个人使用了同样的激素方案,或者是同样持续大量饮酒,他们也不一定都会患病。大量使用激素后患股骨头坏死的中位时间是6个月,但也有些人仅使用了1个月就“中招”了。

这样的结果与患者个人体质、遗传基因不同有关。

于是,陈卫衡教授希望找到发现易感人群的方法,他着手开展了这方面的基因研究。

他对因使用激素患了股骨头坏死的这些患者做某些基因的测序,与用了一年激素但未出现股骨头坏死的人进行基因测序结果的对比。该研究希望用2毫升血液来预测患者患病的概率,从而可以提前干预,预防股骨头坏死的发生。

治好患者是陈卫衡教授最大的乐趣,但现在已经不单是这一件事了,他在想着如何让70%的保关节成功率变得更高。

因此,他积极去制定一些标准,做好一些培训,讲好一些科普,希望让更多的医生能把患者的病治好。

温和的陈教授还不忘叮嘱患者一定要保持乐观,用中药尽量保髋,实在不行,还有“绝招”——换关节,同样可以享受美好的人生。

“之所以能坚定我的研究,坚定我的职业方向,是治好的患者坚定了我的信心,但同样的,治不好的患者也坚定了我的决心。”陈卫衡教授说。

|本文首发:家庭用药杂志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转载需联系授权

原标题:《做股骨头坏死领域的拓荒者——访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院长陈卫衡教授》

如果觉得《做股骨头坏死领域的拓荒者(访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院长陈卫衡教授)》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