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蜜蜂养殖技术|夏末秋初蜂群的管理技术

2023-05-31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44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各个季节蜂群的管理都是以蜂群的发展阶段规律,根据外界环境做相应的调整,在夏末秋初,蜂群刚刚经历了一年中最高的温度及最大的蜜粉源采集期,群势相对减弱,此时的管理是为后期越冬蜂繁殖做好充分的准备,此时的卵、幼虫羽化后将是越冬蜂繁殖时期的采集蜂、哺育蜂。越冬蜂的繁殖好坏影响来年春季蜂群繁殖的快慢,而此时的繁殖直接影响着后面的越冬蜂的繁殖。

每个地区因气候、蜜粉源不同,导致繁殖越冬蜂的时间前后有别,但是方法大概一致,我地处渭北高原,海拔1000m左右,越冬蜂繁殖于9月底10月初结束,越冬蜂在10月中下旬羽化试飞,9月菊采集基本结束。

一、夏末秋初气候特点

此时高温与低温都明显降低,中午高温持续时间短,晚上比较凉,如果下雨,下一场,凉一次,山区昼夜温差明显加大。

二、夏末秋初蜜粉源特点

今年荆条大流蜜期在立秋前后结束,较往年晚了半个月,此阶段在山区一般粉源充足,蜜源有限,大宗蜜粉源结束,呈现小片零星蜜粉源。

三、夏末秋初蜂群的管理

1、检查贮蜜情况

后续还有9月菊,此阶段不需要贮蜜充足,有适量即可,避免盗蜂及影响蜂群哺育力。

在外界缺蜜,蜂群也缺蜜的情况下,在阴雨天容易发生盗蜂,此时也是盗蜂高发季节,检查贮蜜相互调济,弱群强群互补,无王群并入有王群是防盗的有效措施,对已发生盗蜂群应根据盗蜂程度做相应处理,轻者在被盗群巢门口掩盖树枝迷惑盗群,重者盗群移位,被盗群搬离蜂场外。

对缺蜜群最好补充蜜脾(贮蜜充足群调出),不建议糖浆饲喂,虽然白糖可作为蜜蜂的饲料,但是其缺少氨基酸等微量元素,不利于蜜蜂个体的强壮。我们都知道蜂蜜是纯天然具有多重功效的食品,本人从不饲喂糖浆,即使育王也不饲喂刺激,蜂群具有很强的免疫力,也就节省了药物的使用费用及人力成本。

2、驱赶、毒杀敌害

由于外界蜜源有限,胡蜂、蚂蚁、巢虫(中蜂群易出现)等容易对蜂群侵袭。

胡蜂的防范除了在管理上饲养强群,缩小巢门,人工拍打、毁胡蜂巢外,使用药剂毒杀,毒杀时注意避免染毒胡蜂与蜜蜂接触。

蚂蚁的防范主要是培育卫生指标高的蜂种,日常检查避免挤死蜜蜂、可在箱底四角放食盐外,采用药剂箱外毒杀。

意蜂具有清理巢虫能力,而中蜂没有,巢虫主要因箱底蜡屑而产生,所以应选择不含杂质或少杂质的巢础,并定期清理箱底,同时培养卫生指标高的蜂种,使用低毒农药喷于空箱箱底,阴干后使用。

3、控制飞逃

此阶段蜜源有限,敌害袭扰容易造成蜂群的逃群,从俩方面着手,一方面消灭敌害(棉虫、蚂蚁、巢虫等),一方面检查蜂群的状况,弱群与强群互补,抽调多余巢脾(因外界缺蜜此阶段不宜加础造脾),使蜂脾相称(中蜂喜密集),缩小巢门,安装防盗器,更换老弱残疾王,控制群势(过强群应与弱群互补,少量加础)。

飞逃群一般发生在10:00~16:00,高峰发生在晴天的12:00~14:00,此阶段也是敌害侵袭高峰,应重点巡视。

对于蜂场中出现的飞逃群,应立刻关闭巢门,收捕飞逃蜂团,傍晚对飞逃群检查,找出原因并及时纠正,如果发生集体飞逃,在收捕后,有多王暂时共存、围王现象,用囚王笼分别囚禁蜂王,重新分配(不能原箱放于原地),装防盗器,剪翅等措施。

4、保温与遮阳并举

根据地理条件,在晚间温度低的地区应做适当的保温,采用薄塑料膜盖于框梁上,增加保温及湿度,利于蜂群哺育幼虫。同时中午温度高,应做好遮阳工作。

结束语:夏末秋初是哺育越冬蜂蜂群培育的关键时期,外界蜜源有限,敌害多,工作比较琐碎,稍有不慎,损失惨重。我国养蜂大部分处于绣花式的精细化管理,而规模化养殖基本是粗放管理,只抓重点和根源的工作。

如果觉得《蜜蜂养殖技术|夏末秋初蜂群的管理技术》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