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兔兔这么可爱怎么可以吃它 ”(“这就要怪隋朝人了”)

2023-06-01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15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猎捕野兔的历史至少可追溯至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商代的甲骨文记载:“辛卯卜,品贞:呼多羌逐兔,获。”、“王占曰:吉。只获兔七、雉三十。”

意思是古人在辛卯日占卜,结果为吉卦,于是派人狩猎,获得了很多野兔。

商王狩猎前占卜,吉卦,获得了七只野兔,三十只野鸡。

《周礼》记载:“庖人掌共掌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

宫廷厨师庖人负责掌管“六畜、六兽、六禽”种类名称的辨别。

当时野兔归为狩猎的“六兽”,而不是驯养的“六畜”,可见在周朝时期,野兔还没有做为家畜进行人工驯养。

古人对白色的野兔格外喜爱,认为是一种祥瑞。

《汉书》记载:汉哀帝建平元年(公元7年)、汉章帝元和元年(公元84年)、汉桓帝永康元年(公元167年),百姓三次捕获到白色的野兔,由地方官员进献给皇帝。

《明史》记载:“四十一年春三月辛卯,白兔生子,吏部请告庙,许之,群臣表贺。”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春三月,一只白兔生了幼崽,吏部奏请皇帝祭告太庙,嘉靖帝准奏,群臣上表庆贺,足可见在明代,白色野兔还是很稀少的。

汉朝时期,皇家修建了很多动植物园林,种植着珍稀树木,奇花异草,还设置动物苑囿,饲养一些野生动物。

汉景帝在位时期(公元前157年—前141年),其弟弟梁孝王刘武曾在园林中设“兔园”,专门饲养野兔。

《西京杂记》记载:“孝王好营宫室苑囿之乐,作曜华之宫。筑兔园,园中有百灵山……”

这是最早关于野兔驯养的文字记载。当时兔子除了具有观赏价值,还是最理想的野味食材。

《汉宫旧仪》称:“以养百兽禽鹿,尝祭祀百客,用鹿千枚,鹿兔无数。”

可见当时饲养的野兽种类繁多,具有了空前的饲养规模。

到了隋唐时期,饲养野兔技术日臻成熟,并在民间开始流传开来。

隋朝以前,蜀地(今属四川)没有野生的兔子和鸽子,地方官员把兔子带到蜀地繁殖。

《唐语林》记载:“蜀上旧无兔鸽,隋开皇中,苟秀镇益州,命左右买兔、鸽而往。今蜀中鸽尚稀而兔已聚……”

隋朝开皇年间(公元581年——600年),苟秀奉命镇守益州,命左右侍从买来一些兔子、鸽子,赴任益州太守时带入了蜀地。

野兔迅猛繁殖,在唐朝的时候,已经形成了大量的野生兔群。

蜀地独特的草坪等地理环境,以及湿润的气候非常适合兔子繁殖,后形成了齐兴兔、白獭兔、长毛兔等独特的地方品种,大规模的繁殖,为当地百姓提供了优质的食材。

兔肉因富含蛋白质,容易消化吸收,深为历代的食客所青睐,被誉为“荤中素”、“保健肉”、“餐中上味”。

兔肉也有缺点,味道、口感欠佳,发柴,有腥味。

蜀地人以川菜独特的麻辣鲜香、重油厚味掩盖了兔肉的不足之处,衍生出诸多烹饪兔肉方法,如泡椒、椒麻、干烧、酸辣、五香麻辣、凉拌、卤制、烧烤等等。

兔肉还具有食疗的功效,是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肝炎等患者的绝佳美食,具有补益脾胃、清热止血、消渴、止吐、止泻、补肝等功效。

如果觉得《“兔兔这么可爱怎么可以吃它 ”(“这就要怪隋朝人了”)》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