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国医小镇中医药文化科普」这葫芦里卖的可是良药

2023-06-01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12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秦汉是中医药理论体系形成的时期:

1. 医学家以高度的智慧和丰富的临床实践,并运用战国时期形成的阴阳五行学说,促使医学与哲学的高度一体化,造就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2.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确立了四诊、八纲、脏腑、经络、三因、八法等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

3. 开各科临床医学辨证论治之先河,以伤寒、杂病和外科、妇科为最突出的临床医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这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高峰。

张骞出使西域

举世称道的“丝绸之路”由张骞出使西域而来,他带去蚕丝、茶叶、瓷器等物品,以及打井、炼铁等技术。带回来了红花、胡麻、葡萄、大蒜、胡瓜、石榴、胡桃等物产。

其中,红花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药用价值。

汉武帝时期希望联合月氏夹击匈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各国特别是与匈奴有矛盾的大月氏(今苏联乌兹别克、塔吉克),共伐匈奴。起初是出于军事目的,但西域开通以后,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军事范围。张骞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的通道,从西汉的敦煌,出玉门关,进入新疆,再从新疆连接中亚、西亚的一条横贯。这条通道,就是后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把西汉同中亚许多国家联系起来,促进了它们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交流。

涪翁·郭玉

涪翁,古代医家。西汉末、东汉初涪县(今绵阳市区)人。他治病不论贵贱,皆全力救治,不图报酬。后传针术给程高,程高再传于郭玉,后来郭玉成为东汉时期的一代名医。涪翁所著《针经》、《诊脉法》等,均失传。

郭玉,年少时拜涪翁的弟子程高为师,“学方诊六征之技,阴阳不测之术。”在汉和帝时(公元89~105年)为太医丞,治病多有效应。

悬壶济世

东汉时期,有个叫费长房的人见一老翁在街上卖药,凡吃过他药的病人,立即见效,药到病除。

费长房看了以后,就想拜老翁为师。于是待人散后尾随跟踪,见老翁跳进一家酒店墙上挂的葫芦内,心想这老翁决不是等闲之辈,更增加他拜师的决心。于是,他便在酒店挂葫芦处,备好一桌上等的酒席,恭候老翁出来。不久,老翁便从葫芦内跳出来,费长房立即磕头跪拜,认师求教。老翁见费长房诚心求学,便收他为徒,将自己的医术传授于他。

后来费长房便成为当时的一代名医。他为了纪念老翁,行医时总将葫芦背在身上。从此以后,郎中行医,便用葫芦当招牌,以表示医术高超,人们也因此把葫芦当作医生的标记。

韩康卖药

汉朝时期,出身豪门的韩康不愿入仕当官,经常游名山采药,到长安市场上去卖。他卖的药都是真材实料,并且三十年如一日,坚持卖药不二价。有一次,一个女子向韩康买药,非要讨价还价,女子说她早就知道韩康卖药不二价,韩康叹息自己隐名避世还是被人认出,就隐遁于霸陵山中。

—— ——秦汉时期

中医药文化浮雕景观长廊科普 完结—— ——

如果觉得《「国医小镇中医药文化科普」这葫芦里卖的可是良药》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