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河南7旬老人种20亩地 1顿饭能吃俩馒头(他说有肉的话能再吃俩)

2023-06-01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75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立冬时节刚过,天气依然晴好,甚至晚上最低气温也还在零度以上。上周末,晴空万里,摄影师约了影友们驱车到豫西一个叫张汴的村里去采风。张汴村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的陕州区,地貌特征属于高台平原地带,村里有一种独特的人类居住形式——地坑院。当地人把这种院子叫“天井院”、“地阴坑”、“地窑”,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据说已有约4000多年的历史了。

地坑院的窑洞里冬暖夏凉,冬季窑内不生炉子,温度也在摄氏l0度以上,夏天20度左右,即使中午也需盖上被子休息,人们称它是“天然空调,恒温住宅”,非常适合人居住。不过随着时代发展,地坑院的居住环境越来越不方便。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村民都开始盖起了平房,逐渐搬离了地坑院。目前张汴村的地坑院,还有大约二十多座院子里住着人,不过大多都是老年人住着。他们住了一辈子的窑洞住惯了不愿意离开。

到了张汴村,影友们分开行动,各自去拍摄。摄影师本人经常来这村里采风,不过因为新冠疫情的原因,已经有近一年没来过了。上次来的时候,也是秋收前后,在一座地坑院的窑院顶上还遇到过一位姓蔡的大叔,他还给摄影师摘了几个软柿子吃呢!趁着这次采风,摄影师便想借机会去看看老人家。

蔡大叔家的窑院顶上晾晒着油葵,两棵柿子树上面挂满了金黄的柿子。走到窑院顶,往院里一看,蔡大叔正在院里的土灶台前忙活着。我们在窑院顶上招呼了一声,蔡大叔抬头看了半天,便认出了摄影师。大叔说自己正在蒸馒头,老伴在窑里睡觉呢,说着就大声喊老伴来客人了,出来招呼招呼。不一会,大婶就从窑里头出来了,老两口热情的招呼我们下院子来坐坐,说一会再吃个热馍馍。

摄影师两人相跟着顺着门洞坡往院子里走去。地坑院的构造大抵如此,挖个四四方方的大坑,挖好后,再挖条斜坡,通到地坑院里,这地坑院就算完成了。

大婶已经把地坑院的大门打开了,正弯腰挪开挡着门的编织袋子。大婶说,这门都破了洞,怕鸡跑出去,所以就用这编织袋挡着。院子里养着一群鸡,看门的小狗也不叫唤,围着我们直摇尾巴。一只小猫看到有人下来,蹭的就窜出去了。

蔡大叔的地坑院比较破旧脏乱,两口子都已经75岁了,能自己招呼了自己,就已经很不错了,也没有精力再去收拾这院子了,这也很正常。老两口身子骨看着倒是很硬朗,尤其是大叔,个子也高,瘦瘦的,很精神,总是乐呵呵的。

老两口在院子里摆了板凳招呼我们坐下。院子里的锅灶里柴火烧的通红,不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大叔边烧火边和我们聊天说,你们来的正好,这馍馍马上就熟了,一会儿可得尝尝。又问我们,怎么这么长时间都不见你们来?我们赶紧解释说,因为疫情,这段时间都很少外出,所以一直也没来。说完摄影师从背包里把一个装着衣服的袋子拿出来,对大叔说这是自己的一些冬衣,还有一件买了就没穿过,这次捎来给他干活穿。

大叔高兴地接过,马上进到窑洞里,把送给他的外套穿上,笑呵呵的说,这么好的衣服我可舍不得干活穿,我过年都不用买衣服了,你们可真是好人啊。大叔试了外套又兴致勃勃的试了毛衣,还要我们给捏(照)了几张照片。试完衣服,大叔大婶又拿出橘子和苹果往我们手里塞,边塞边说,快尝尝,昨天集市上买的。

因为院里还在烧火蒸馍,大叔把衣服脱了,重新装好,然后和我们一起出来坐到院子里,边晒太阳,边和老两口聊天。聊到这院子,大叔说这院子咋说都两百多年了,自己的爷爷、父亲都是在这院子里长大成人的,连着自己三辈人都住在这个老院子里。叔伯们都早已搬走,现在院子里就剩他和老伴了。蔡大叔说他成家后在村子边也挖了新地坑院,不过后来村里重新规划后,那座地坑院被填平了,村里补偿了座带平房的院子。老两口只有一个女儿,招了个上门女婿,如今女儿两口子就住在新院子里。

大叔大婶住惯了窑洞,而且蔡大叔还养着一匹骡子,新院子不方便养骡子,于是老两口干脆又住回了这座已经有两百多年的老地坑院。大婶说,这地坑院里大小九孔窑洞,可是就东南角两孔窑洞是自己家的,其他的都是老伴叔叔伯伯的。这张汴村不小,可地少人多,每个地坑院里都住着好几家人,以前都是人来人往的,满满的都是人,现在都是空空的了,年轻人都不喜欢住这黑乎乎的窑洞了。说到这,一瞬间的落寞表情从大婶脸上划过。

不过大婶很快就恢复了笑意,说我早上就和好了面,揉了馒头和花卷,一会熟了你们好吃啊。老伴的饭量大,四五天就得蒸一回,一回得蒸三十几个,除了我俩吃,也给这条小狗吃。大婶说的小狗正依偎在她跟前,小狗柔软的头靠着大婶粗糙的手。虽然这个家没有像样的狗窝,没有美食,但小狗不离不弃地跟着大叔大婶,看家护院。俗话说得好,狗不嫌家贫啊。

说着话的功夫,馒头也蒸好了。蔡大叔揭开锅盖,一股馒头的清香扑面而来。热气蒸腾下,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大馒头仿佛要从笼屉里溢出来。大叔乐呵呵地说,赶紧捏(照)几张,看这馒头多好。那馒头又大又喧腾,足有成年人的两个拳头大。

蔡大叔把热气腾腾的馒头端回了窑洞,放在窑后面的案板上。然后拿起两个花卷馍馍放在碗里面,拿到我们跟前,说赶紧的,一人一个热花卷啊,可别客气啊。摄影师和影友虽然已经吃过饭了,但抵不过热花卷香喷喷的味道,也都没客气,接过花卷就吃开了。蔡大叔看我们吃开了,自己也拿起一个热馒头就着一碗粉条辣子吃起来。

大叔边吃边说,这么大的馒头他一顿饭要吃两个呢,要是老伴再炒上盘大肉片,我还能多吃两个呢。大婶在旁边说,老伴干了一辈子的农活,相当能吃。到现在他俩还种了将近二十亩地,大都是承包别人的地,吃完饭,蔡大叔还要去地里把油葵杆全部割倒拉回来当柴烧呢。大婶的话还没说上几句呢,蔡大叔已经吃完了两个馒头。大叔说,我现在能吃能干,身体好着呢,啥时候吃不动了,估计也就不中了。

看大叔吃完饭了,我们便也起身和老两口告别。大叔大婶非要出来送我们,说你们都是好人,这么大老远过来看我,还给我送衣服,我两口子只招呼你们吃了俩热馍,再不送你们出来,我自己都觉得不得劲!就这样,大叔大婶一直把摄影师和影友送到了窑院顶上。

窑院顶上晒着满地的油葵,大叔说这只是一部分,今年的油葵能打四百多斤葵花油。摄影师随口问大叔,一年下来种地能有多少收入?大叔回答说,除去承包款和化肥种子款这几项花销,一年下来种地卖粮食,能挣个万八千块吧。现在国家政策好,他和老伴都有老年金,平时女儿也经常过来,给他俩买这买那。自己两个人年纪也大了,花钱的地方也不多,说实话,还攒了不少钱呢。说着,蔡大叔呵呵笑开了。

摄影师再一次和老两口告别,蔡大叔说有空你们再来,我给你们煮鸡蛋吃,都是自家母鸡下的,绝对是纯绿色食品。摄影师知道,对于农村老人们来说,用煮鸡蛋招呼客人,那就是把你当最亲的人看待呢!因此,摄影师对两位老人说,有机会我们肯定还来,一定要吃你家的煮鸡蛋啊!

在这里,摄影师真心祝愿两位老人健康长寿,幸福安康。

【更多百姓图文故事请点击关注我】

#馒头#

如果觉得《河南7旬老人种20亩地 1顿饭能吃俩馒头(他说有肉的话能再吃俩)》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