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无锡一87岁老人陪109岁母亲一同搬进养老院

2023-06-01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81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母亲是家里的宝贝”,三年前,每当有人劝朱取民把106岁高龄的母亲送进养老院时,他总是摆摆手说舍不得。照料母亲的日常起居,陪她逗乐解闷,是朱取民的日常功课,他乐在其中。今年初,老朱选择和母亲一同搬进养老院,是什么让老朱做出了这样的选择?近一年来,老朱和母亲生活得如何?

尽心照料,母亲迎来109岁生日

今年87岁的朱取民是一名退休教师,作为家中长子,早早就担起了家庭重担。由于父亲早亡,母亲含辛茹苦将一子三女拉扯大。朱取民印象最深的是少年时家中的年糕,“那时家里穷,糕蒸得很少,母亲都省下给我吃”。由于朱取民中学时是走读,每天到学校要走六七里路,母亲就把年糕用布包裹起来,让朱取民揣在兜里带在路上吃,记忆中的香甜气息时常在他脑中回味,也让他决定全心全意报答母亲。

17岁时,朱取民从老家张家港到无锡读书。到无锡要坐船,一坐就是一整天。从家到码头的路上母亲总是抢着挑行李,“那时我已是大小孩了,长得也比母亲壮实,但在她眼中我永远需要保护”,谈起青年时母亲的爱护有加,朱取民记忆犹新,“很多细节可以看出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现在终于到了我为她付出的时候”。

1994年老朱退休,从此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照看母亲上。前些年精力尚有余时,有人劝他把母亲送进养老院,老朱直言舍不得,每天买菜洗衣,忙得不亦乐乎。忙完自己的事,他就坐在母亲身边,帮她捶背揉脚,和他分享自己看到、听到的新鲜事,逗她开心。在老朱眼中,母亲就像个孩子,看到母亲的笑脸,老朱也时常跟着嘴角上扬,在老朱和家人的悉心照料下,今年母亲过完了109岁的生日。

为了不让母亲寂寞,他也住进养老院

随着年事渐长,近两年老朱明显感到力不从心。见到109岁高龄的黄松翠时,她已没有了前些年照片上的精神头,双目微睁,基本已看不清人,也听不清外人说话,只能偶尔有一搭没一搭地和朱取民说上两句,吃饭、上厕所基本无法自理。这样的情况最终让老朱下定决心,今年初,朱取民带着母亲搬进了海阳养老无锡通江养护院。“我比很多人都幸福,年纪这么大还有母亲在身边,我要珍惜和她在一起的时光,让她享受更舒适的晚年生活”,为了不让老人感到寂寞,他也一同搬了进来。

“一个人孤零零的时候,常感觉生活困难重重,人一多互相交流,心胸就开阔了”,搬进养老院之后,老朱的任务有人分担了,他也有了空余的时间去寻找自己的快乐,在他看来,老有所乐的关键就在这里,“在人群中互相关心鼓励,可以赶走孤独与悲哀,活得更长”。

“随叫随到”服务贴心,“爱能概括在这里感受到的一切”

“把老人送到养护院对于老人而言是不是无路可走的选择?”很多老人都曾因为被家人送进养老院而感到过心酸,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养护院的工作人员认为,并不能将此作为判定子女是否孝顺的标准,相反,很多子女十分孝顺,但他们疲于工作,无暇照顾老人,将老人送进养老院反而能让老人享受到“随叫随到”的贴心服务,让老人感受到切实的关怀。

“出门啊?带上伞,早些回来!”一大早,养老院大堂就有不少老人进进出出,院长朱映岭见到人总习惯笑盈盈地问声好。朱映岭介绍,目前养护院住着37位老人,其中大多数是因为失能、失智才搬进来的。“老人大多85岁以上,家里的子女也五六十岁了,家家都是上有老下又小的情况”,她表示,年纪大的人敏感又细腻,他们要的不多,对于吃穿用度没有特别高的要求,却十分在意对话时的态度和语气,这是很多人在家庭生活中容易忽视的。

“对于高龄老人而言,养护院更大的优势在于应对突发状况”,小毛小病对于百岁老人可能就是“惊涛骇浪”。朱院长提到,年初二时,黄松翠老人身体突感不适,专业及时的处理挽回了她的生命。此外,针对老人的身体状况和饮食特色,常常会准备个性化定制的三餐。为应对老人医养结合的需要,养护院今后还将引入社区医院,定期给老人测量血压,检测身体状况,老人生病时也会安排绿色通道及时送医。

“半个月里把我长时间积压在心头的乌云扫清了,这是多少金钱都换不来的”,83岁的乐阿姨给养老院送上了一面锦旗,上书“春光满面夕阳红”,因为在这里她感受到了“诚恳与尊重”,让她的心态越来越年轻,仿佛找回了青年时的状态。乐阿姨是一名退休教师,之前徒有颇高的退休工资,生活一直不如意,和小辈的生活矛盾日渐激化,她选择搬进了养老院。11月11日入住至今,乐阿姨与这里的环境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她说“爱能概括在这里感受到的一切”,她打心眼里感谢养老院的工作人员。(晚报记者 陈钰洁/文、摄)

如果觉得《无锡一87岁老人陪109岁母亲一同搬进养老院》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