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九旬老人登记老兵身份被劝返 拿出尘封70年布包(揭开功臣身份)

2023-06-04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34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九旬老人登记老兵身份被劝返,拿出尘封70年布包,揭开功臣身份

我们能有如今幸福、稳定的生活,离不开革命时期,无数英雄先烈的付出,正是因为他们的无私和英勇,才有新中国,才有如今强大的祖国,让我们不受欺负的活在阳光下。

虽然无名的英雄太多了,我们很难一一记住起姓名,但国家从来没有忘记过,也时常在寻找一些退伍老兵。

2019年,鞍山海城市西柳镇,就应了国家的号召,展开寻找退伍老兵的行动。而在2019年4月19日的上午,有一位九旬老人现身退伍军人事务登记所,准备登记自己退伍老兵的身份,没想到竟然被工作人员劝返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聊聊,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长按点赞加关注,方便浏览往期内容,获取更多的资讯。

这位九旬老人叫做张贵斌,当时他已经94岁了,本来准备下班的工作人员,见到张贵宾老人的到来,也没有嫌对方耽误自己下班,立马进行接待。但当工作人员为老人录入信息的时候,却发现老人村里提交的名单中并没有老人的名字,老人得知后,急忙从兜里掏出一本破旧的小本本,这是他的退伍证。

可惜因为年代久远,证件上的字迹都模糊了,只能勉强辨认出老人的名字,而这位老人已经有60年没有登记过信息了,所以没有资料可以考证他的身份。为此工作人员就询问老人,还有没有其他例如军功章、证书等可以证明身份的东西呢?

但老人却有点沉默了,他内心并不想透露自己的身份,只希望登记自己退伍兵的身份就好。但工作人员还是将其劝返,让他回去找找还没有能证明自己身份的物件,最终,老人表示自己第二天再过来登记。

第二天一大早,老人的女儿就陪同父亲一起来了退役军人事务局,老人将一个破旧的小布包交给了当时事务局的主任陈雷。这个包裹包裹了好几层,可见老人家对里面的东西很看中,而拆开布包后,里面竟然是六、七枚军功章,以及一张叠得整整齐齐的,已经发黄的纸,这是一张喜报,而看到内容,陈雷就惊呆了。

上面记录了老人曾在塔山阻击战中立功的整个过程,这位普普通通的九旬老人,竟然还是一位“人民功臣”。就连老人的女儿都不知情。可老人的脸上却没有喜悦和骄傲,反而有点淡然,他称那些牺牲的战友才是功臣,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老兵罢了。

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打响,历时52天才结束。当时国共之间战火激烈,而张贵斌也参与到其中,他所在的部队,主要是负责阻击国党军队的。彼时,张贵斌从军才5个月的时间,就迎来了军旅生涯中最凶险的一战,张贵斌所在的第四纵队,奉命前往辽西地区的塔山,阻击敌军前去支援锦州,那也是张贵斌第一次上战场,因为有战友的鼓励,他的内心才得以放松。

塔山其实只是一个小村子,因为周围地势平坦,所以和很适合打阻击。但当时谁都没有预料到,小小的塔山,后来竟会成为解放战争中,3大阻击战之一,甚至是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1948年10月10日,第四纵队与前来支援的敌军撞上,对方一上来就对我军进行猛烈攻击,飞机大炮一刻不停,战场上硝烟弥漫。当时张贵斌是后勤兵,主要负责抬担架,救助在战场上负伤的战友。

眼见敌人步步逼近,身上只剩两个手榴弹的张贵斌,毫不犹豫将其扔出去,炸死了几个敌人后,随手捡起地上的枪,幸好他在新兵训练的时候,枪法还是很准的,此时的他不畏牺牲,揣着枪就朝着敌人猛烈开火,等撑到打退敌人之后。张贵斌顾不得自己身上的伤,急忙继续抬着受伤的战友撤退。

这场阻击战持续了七天七夜,第四纵队伤亡惨重,张贵斌也一身是伤,但他没有倒下,随手抓土止血,简单包扎,就开始继续对敌,即便伤口感染了也没有放弃,最终在第四纵队的坚守下,我军胜利了。张贵斌也因为救治及时成功活了下来,可惜的是,他所在的连队只有3个人活了下来。

辽沈战役结束后,这次战役的战士都得到的嘉奖,张贵成也被记大功一次,还被授予“人民功臣”的称号。

1949年2月6日,是张贵斌人生中最辉煌了一天,不仅因为在塔山阻击战中的英勇表现得以入党,甚至还作为战斗英雄代表,接受了主席的检阅。此后,张贵斌先后参与了解放东北、华北、华中南等多次的战役,更是立下大功三次,小功四次,直到1953年,因为旧伤复发,张贵斌无奈只能选择退役。但他退伍后没有向任何人道出自己的身份,就连他的女儿都不知情,就这样隐姓埋名了66年,直到2019年进行退伍老兵登记,才让这段历史得以被传播开。

张贵斌的事迹后来也被社会各界关注到,很多媒体争相采访这位老兵。后来,老人在女儿的陪同下,还去到了辽沈战役的纪念馆。当看着纪念馆里陈列的一件件物品,他眼前仿佛有了一张张面孔和一个个身影,让他忍不住红了眼眶。

值得一提的是,退伍后的张贵斌也一直在积极地为家乡做贡献,每当农忙的时候,张贵斌总是会四处帮助村民,而他的妻子丁桂香,没有埋怨家里拮据,丈夫还想着帮别人,反而一直都很支持自己的丈夫。

张贵斌为大家做的一切,乡亲们也是有目共睹,后来在众人的积极推荐下,张贵斌先后做过乡里信用社主任,以及大队支部书记等等工作。

到了1962年,张贵斌还被调到海城市的农电局里工作,1963年,海城市的农电局要改造农村的电网,让乡亲们能家家户户都用上电。

那时候张贵斌也是时常来回奔波,早出晚归地帮着工人们架线,而他的腿还有在战场上留下的伤痛,但他一直咬牙坚持,就是希望能让村里早点用上电。后来张贵斌曾回忆,因为总是忙得没时间去吃饭,村民们就会主动给他们送饭去,这让他们内心也是暖暖的。

后来很多个村庄都亮起了电灯,而张贵斌也没有就此休息,反而继续奔走在一线,每个月月底,他还要跑23个村庄,抄写电表数据。但他一点也没有觉得辛苦,他打心里认为,这都是作为党员该做的,能为人民做事,他也很高兴。

“为人民服务”,这不仅是张贵斌的精神,也是无数共产党人的真实写照,正是因为他们的无私奉献,为人民付出,才有如今美好的一切。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章编辑】史事小密探

如果觉得《九旬老人登记老兵身份被劝返 拿出尘封70年布包(揭开功臣身份)》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