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康熙驾崩前指定一个男人陪葬 雍正登基后(才明白父亲的苦心)

2023-06-05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56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封建时期一直都是皇权高度集中的时代,在那个等级制度划分森严的时期,皇权是至高无上的,所以一旦皇帝感受了手中的权利受到了冲击之后,便会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加强中央集权

但是君王也不是可以我行我素的,杀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轻而易举,但是如果想要除掉一个在朝廷中拥有威望,拥有军功的人这就非常困难了。但是君王也可以在临终前,因为非常信任某一位臣子,指定他为其殉葬,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加强中央集权,曾经康熙皇帝在殡天前就做了这样一件事情。

殉葬制度最早出现在殷商时期,受到古人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再加上霸权主义的冲击,所以高高在上的君王,无论在生前还是在死后,都希望享受着万人拥护的待遇,久而久之,他们不再满足于冷冰冰的陪葬品,他们希望有血有肉的活人对其进行殉葬。

所以在君王的墓室中,经常会出现陪葬坑,有些殉葬者有的生前已经被杀害,有的是活生生的被关在了墓室中,但是无论何种形式,殉葬制度都是对人性的冲击和生命的无视。

由于活人殉葬制度是对人力资源的浪费,所以自从秦朝开始便大幅度的减少了活人殉葬,受到儒家礼仪思想的影响,虽然在封建时期时常会有活人殉葬的现象,但是这已经是极少数君王的选择了。

可是随着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扩张,中原的礼仪思想受到了影响,少数民族的心目中,他们认为女性是他们私有的财产,甚至可以商品化,所以当高高在上的君王去世之后,他可以要求妃妾为其殉葬,所以在封建历史时期的最后一个朝代满清朝廷,也会出现殉葬制度的影子。

自从顺治皇帝去世之后,他为了保障大清江山长治久安,所以为康熙皇帝指了四位辅政大臣,但是康熙皇帝年幼鳌拜手中的权力一步一步的威胁了皇权,是康熙皇帝的机智果敢,才打败了鳌拜,这一段经历也让康熙皇帝知道了身为君王的艰辛之处。

在康熙皇帝为政期间,他一直十分重用隆科多,隆科多表现出色,康熙皇帝也一路对其提拔,甚至做到了九门提督的位置。但是权利让隆科多变得张牙舞爪,康熙皇帝已经年迈,他曾经多次提醒隆科多,可是隆科多仍然不为所动,继续我行我素。

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之时,康熙皇帝非常担心隆科多会成为第二个鳌拜,所以他曾经下令让隆科多为其陪葬,其实这是对于皇权的一种保护方式。

但是当康熙皇帝下了这道旨意之后,最害怕的并不是隆科多,反而是雍正皇帝在皇位夺嫡之中,雍正皇帝正是因为获得了隆科多的支持,他才有了后来的发展。

如果康熙皇帝想要把隆科多处死的话,那么就如同砍断了雍正皇帝的一条臂膀一样,为了这件事情,雍正皇帝就康熙皇帝求情,不知道他们说了些什么,最终让康熙皇帝打消了这一念头。

可是事情的发展,真的如康熙皇帝所预料的那一般,自从康熙皇帝去世之后,隆科多仗着自己是朝中老臣,曾经帮助过雍正皇帝夺嫡成功功高震主,数次挑衅皇权。在雍正继位之初,各方势力还没有稳定的情况下,雍正皇帝只能够隐忍,按下不动,可是他也明白了康熙皇帝临终前的良苦用心。

雍正皇帝没有动隆科多,那是因为时机不成熟,隆科多与沙俄的谈判过程中,他为大清王朝争取了利益,但是也因为这次外交事件,让隆科多越发的骄纵跋扈,也使得雍正皇帝迫切的想要除掉隆科多。

总结:雍正皇帝一步一步的斩掉了隆科多的羽翼,减除了他手中的权利,并且将隆科多终身幽禁在畅春园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雍正皇帝没有放过隆科多的家人,把他的几个孩子全部发配边疆,曾经权倾一时的朝中重臣,如今落得一个阶下囚的下场,但是雍正皇帝也算是给了隆科多颜面,给了他一个保留全尸的下场。

君王是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他的使命就是保证皇权不受侵害,而大臣是他治理天下的手段,可是朝臣手中的权力逐渐增加之后,也渐渐的洋洋得意,因为自己的功劳甚至不把皇帝放在眼中。当君王的权利和尊严受到践踏之时,这也迫使他必须拿起武器保护江山社稷。无论隆科多曾经建立了多少功勋,当他翘起尾巴的那一刻,他就走进了自己亲手挖的坟墓中。

如果觉得《康熙驾崩前指定一个男人陪葬 雍正登基后(才明白父亲的苦心)》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