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孔子得意门生 人们赞他身不下堂(鸣琴而治 他是怎么治理单父的)

2023-06-06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29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宓子贱(前521~?),名不齐,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孔子的70位高足之一,少孔子49岁(一说少30岁),曾出仕为单父(今山东东单县)宰。为政3年,人们赞他“身不下堂,鸣琴而治”。

那么宓子贱是怎么治理单父的呢?

原来,在他出任邑宰以前,单父宰是孔子的另一名弟子巫马期,巫马期兢兢业业,身体力行,“以星出,以星入”,受到百姓们的尊敬和爱载。当宓子贱接受鲁国国君任命之后,曾向孔子求教。孔子说:“凡事不要闭目塞听,要三思而行,保持高尚的节操,听取众人的意见,做一个君子。”

宓子贱认为老师说得对,决定照他的话去办。宓子贱到单父以后,先在城南筑了一座简易的琴台,经常在那里弹琴唱歌。由于琴声曲调悠扬,歌声委婉动听,使得单父的乡亲父老们都乐于来到台下,听那悦耳的音乐,从中受到熏陶和享受。巫马期觉得奇怪,便跑去向宓子贱讨教。

宓子贱说:“我之谓在人,子之谓在力。任力者劳,任人者逸。”意思是他着眼于人的教化和选贤任能,而巫马期则强调自已要带头劳作。于是任力者披星戴月,辛辛苦苦;任人者鸣琴而治,安逸逍遥。巫马期听后,慨叹地说:“这是因为我的才能比不上宓子贱呀!'

宓子贱治理单父的办法是比较奇特的。有一年夏天 ,地里的小麦正待收割,突然听说齐国军队就要到来。于是,有人多次提出建议,让城里的人出去抢割麦子,谁收割归谁所有,不让敌军得到粮食。但是,宓子贱始终都不同意。结果,有一部分小麦被齐军割走。

鲁国大夫季孙怒气冲冲,派随从去责备宓子贱。宓子贱笑着对来人说:“今年单父的麦子是损失了些,明年还可以多种。这种事对全国说来不会有多大影响。如果一有敌寇,就让那些原来不种田的人去抢割别人的小麦,岂不助长了他们盼望敌寇到来的心理?要是这样,不仅滋长了人们不劳而获的奢望,而且也难于共同对敌,这可不是三年五载能够消除的。”

季孙听随从这么一说,知道自己只是从小处着眼,斤斤计较少量麦子,而没有考虑道德风范这件大事,见识浅薄。他羞愧地对随从说:还是宓子贱站得高,看得远,我哪里有脸面去见他呢!

不久宓子贱回到都城看望孔子,向老师汇报”鸣琴而治”的想法和做法。宓子贱谈,“学生到单父以后。尊敬父老、爱护百姓,抚恤贫困与他们同欢乐,共优患,“又说“在那里,学生事之如父的尊者有3人,事之如师的贤者有5人,事之如友的能者有11人。他们教会我许多施政的方法,我依靠他们和重用他们。”孔子感慨地说:“真是难得啊,这种‘鸣琴而治’的办法,不仅可以治理单父这个县,就是用来治理国家也不差”。

宓子贱后来为鲁国出使吴国时死于凤阳(今属安微),但他的业绩却永远受到人们的歌颂。司马迁作《史记》时,曾把郑国子产、魏国西门豹和他相提并论,称他们是贤大夫。司马迁说:“子产治郑,民不能欺;子贱治单父,民不忍欺;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

单父的乡亲们缅怀宓子贱的功绩,在他弹琴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华美的琴台,又在台上筑了纪念他和巫马期的“二贤祠”。这座琴台在今单县南关,成为人们游览的胜地,那里曾留下不少遗文墨迹,称赞这位古代良吏。如唐人高适《宓公琴台诗》写道:“宓子贱为政,鸣琴登此台。琴和人亦闲,千载称其才。”对宓子贱的“鸣琴而治”给予很高评价。

如果觉得《孔子得意门生 人们赞他身不下堂(鸣琴而治 他是怎么治理单父的)》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