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运营的力量 《运营之光》读书笔记(上)

2023-06-08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58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第0章 引言

好的运营熟悉内容,用户,活动等各个模块的运营,熟悉各类产品形态,有能力通过各种运营手段的组合拉升一个产品大部分的主要数据,可以跟产品间无障碍沟通。产品要懂运营,运营一定要懂产品。

第一章 运营是什么

经典意义上的4大运营模块

内容运营

核心问题是围绕着内容的生产和消费搭建起来一个良性循环,持续提升各类跟内容相关的数据,如内容数量,内容浏览量,内容互动数,内容传播数。

关注的问题包括:

内容属性是文字图片或者音频视频。需要具备搞笑,八卦和深度评论的属性。内容来自UGC和PGC。

如何在已有基础上做出用户更喜欢的内容:内容策划,内容选题,热点事件。

如何更容易更高频的被用户消费:内容标题,推送方式,推送频次。

内容生产如何具备持续性:做活动,稿费,用户激励,其他利益交换。

如何更好地引导用户来与我的内容发生互动和传播内容:制造话题,讨论氛围引导,传播机制设计。

2.用户运营

核心问题是围绕用户的新增-留存-活跃-传播以及用户之间的价值供给关系建立一个良性的循环,持续提升各类跟用户有关的数据,如用户数量,活跃用户数,精英用户数,用户停留时间。

关注的问题包括:

用户从哪里来:微博,豆瓣,广告合作,BD合作,线下地推,人肉,现有用户传播。如何落实:BD,付费,渠道建设,产品机制设定。

有用户之后如何建立和维护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多互动,多要反馈,多送礼,多帮用户解决问题。

如何留住用户:分析数据,关注留存,提升留存,关注活跃,拉升活跃,用户积分体系设计,用户激励体系设计。

用户量多起来后(比如几百万),如何增强对整个用户生态的影响力和掌握力:如何对用户分类,针对每类用户如何服务,怎样让不同类型用户间产生价值,如何构建良性可掌控的站内用户模型。

3.活动运营

核心问题:

围绕着一个或者一系列活动的策划、资源确认、宣传推广、效果评估等一系列流程做好全流程的项目推进、进度管理和执行落地。一个活动运营,必须事先明确活动的目标,并持续跟踪活动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做好活动效果的评估工作。

活动运营出现的场景不多,主要以下两个:

公司对活动定位比较高,活动策划设计执行等比较复杂,需要专人主控和跟进。

公司有一定体量,为了做好用户的维系工作,需要定期策划和落地一些活动。或者业务本身需要不断的活动来助推。(天猫购物节)。

4.产品运营

核心问题:

通过一系列运营手段(活动策划,内外部资源拓展和对接,优化产品方案)去拉升某个产品的特定数据,如装机量,注册量,用户访问量,用户访问频次,发帖量等。

两种典型的产品运营岗位情况:

一个比较成熟的产品新上了一个分支功能,在一段时间内需要一个人对接协调各种资源,对该功能相关产品数据负责(如:新浪微博新上了一个“微群组”功能)

早期互联网公司需要全面的人才。

不同业务类型的产品和公司,运营内容差异较大

1.工具类产品

工具类产品较为注重效率和体验;通常产品大于运营;在较长时间内运营端最重要的关注点是用户增长;主要手段是渠道推广,BD和活动;运营跟数据打交道比较多;

2.社区/社交类产品

注重社交氛围,话题和玩法,运营和产品并重;运营需要常跟人打交道,找到最初用户,并做好重点用户维系。运营需要经常制造话题,策划活动,深度理解用户。

3.内容类产品

核心是持续做出独特、高质量的好内容,并做好内容包装,让用户易于消费(取好标题,做好专题)。内容类产品的用户增长依托于内容和话题,因此需要定期策划有亮点的话题性内容。

4.电商类产品

分为几大部分,包括商品和品类的运营(选择售卖的商品品类,售卖过程重点推哪些商品,定价策略,商品的库存管理和供应链管理);促销活动的执行和落地(6.18,双11);推广和流量建设,需要大量数据,需要熟悉推广渠道和推广工具;用户关怀和用户维系(代金券);基础内容--商品包装,文案优化,客服到位。

5.平台类产品

注重节奏,如淘宝和滴滴这样的产品,需要把握用户和商家(司机)的数量关系,并不断调整。注重策略和用户维系,按地区,售卖商品等不同维度进行分类,然后分别维系,对用户不同特征进行精细化运营。平台类产品在度过发展临界点之后会注重品牌效应,各类活动活动、品牌宣传文章,事件,内容策划和落地很重要。

6.游戏类产品

游戏类产品的运营分为两大部分,推广和收入;推广-各种对接渠道,看转化率,盯数据;收入-专门对可能的付费人群制定策略和运营手段来促进付费。使用新媒体途径进行品牌建设和用户维系。

互联网产品与传统产品的一个很大不同是除了设计驱动的产品功能和体验,用户参与也构成了互联网核心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可以概括:

传统产品价值=功能+体验;

互联网产品价值=功能+体验+用户参与价值;

用户参与价值

用户的使用时间和关注给产品带来的额外价值(用户多了容易打广告);在产品生态中,用户在互相给对方创造和提供价值(知乎);用户认可产品,愿意参与到产品设计,改善,传播(小米);

运营是为了帮助产品与用户之间更好地建立关系所需要使用的一切干预手段。

产品和用户之间关系类型不同,则运营的导向性也不同。例:对于婚纱摄影等一次性的产品,运营核心是成交和转化。对于社交社区类产品,产品价值取决于用户使用时长和频次,运营需要以“用户维系”为导向。

互联网公司运营部门工作流程

1.制定策略

根据产品形态,产品阶段和核心数据来制定运营策略。

2.分解指标,规划工作

将第一步中的目标拆分,根据目标完成向内向外的资源(运营经费,渠道)争取和分配,以及制定具体工作计划。

3.执行落地,达成目标

通过文案,活动,事件传播,产品机制设计,用户维系,BD拓展等具体运营手段达成目标。

4.监测数据调整方向

收集数据和相关反馈,评估运营工作的成效,根据数据和用户反馈寻找潜在问题,潜在产品方向和用户需求。并返回第一步,制定新的运营策略。

做运营,永远要向迭代去要数据,也要依据数据去做迭代。

运营和市场的区别

市场专注于扩大品牌,产品的用户认知和提升产品的无形价值。

运营瞄准具体的用户使用场景或者转化场景,所做的一切都是引导和铺垫,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用户转化,提升具体的产品数据。运营是为了连接用户和产品会使用的一切手段。

产品和运营的关系

产品方向和产品形态决定运营的思路,同时又需要运营根据用户反馈和运营需求来决定产品的调整和迭代。

产品负责界定和提供长期用户价值。

运营负责创造短期用户价值+协助产品完善长期价值。

如果觉得《运营的力量 《运营之光》读书笔记(上)》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