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减肥能治好2型糖尿病 降脂药增加糖尿病风险(这些问题你得清楚)

2023-06-09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06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前几天发了有关2型糖尿病是不是会转变成1型糖尿病的文章后(2型糖尿病可以变1型吗?注射胰岛素是1型糖尿病?医生辟谣告诉你),有朋友私聊问我一些有关2型糖尿病的传言,比如是不是减肥就能够治疗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跟脂肪肝有关系吗?服用降脂药会导致2型糖尿病?以及糖尿病是不是会导致老年痴呆?今天,我们就这几个问题跟大家聊一聊,看看这些传言是真的吗?

减重可以治好2型糖尿病吗?

看过我以前文章的朋友应该了解,患了糖尿病并不都会瘦下来,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三多一少”的情况,其实有不少2型糖尿病患者确诊时还是非常胖的,一方面是他患病的原因可能跟肥胖导致的胰岛素抵抗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他刚患病,或者其病情并不严重,还没有达到快速消瘦的程度。所以说,减重对于治疗2型糖尿病确确实实有帮助。

我们知道95%以上的糖尿病均为2型糖尿病,而2型糖尿病的原因是胰岛素抵抗以及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而且一般超重和肥胖的人为高危人群,此外高血压、缺乏运动、有代谢综合征的人也有较大的风险,但实际上这类人往往都比较胖。

根据一项有关减重和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表明,在被诊断出患有2型糖尿病后的前五年里,患者如果体重减轻10%或更多的话,那么患者病情可能会得到较好的缓解,甚至可能无需进行药物治疗就能起到效果。该试验涉及近900名,40-69岁的刚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研究人员发现,在长达五年的随访中,有30%(257人)的受试者其疾病病情得到了缓解,而在这五年里体重减轻了10%或更多的人,与体重未发生较大变化的人相比,病情好转的几率是其2倍以上。

不仅只有这一项研究,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第79届科学会议的研究结果,认为快速,持续的体重减轻能够有效的改善早期的2型糖尿病。《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发表了相关的内容,在进行减重后,36%的测试者的糖尿病缓解,基本上都达到了糖化血红蛋白低于6.5%,空腹血糖低于7.1mmol/L,而且能够将这样的状态至少持续2年以上。

而且,不少医疗机构认为在没有并发症的情况下,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饮食的生酮饮食法,能够对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有显著的降低效果,还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并降低胰岛素抵抗,而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生酮饮食目前是最火的减肥方法之一。

其实,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较为肥胖,有较大的可能性是跟胰岛素抵抗有关,而减重就是缓解胰岛素抵抗,增加其敏感性的有效方法之一,此外,减重的过程中需要运动和饮食结合来调理,而这两种生活方式的改变,都已证明能够确实改善糖尿病病症。

2型糖尿病跟脂肪肝有关系吗?

这个还真有,《肝病学杂志》的一项统计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中有55%以上的人也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而脂肪肝是肝脏中脂肪大量堆积导致的,这种脂肪日积月累后会给肝脏带来严重的损伤,如果长期如此不进行治疗改善的话,非酒精性脂肪肝会让肝脏持续纤维化,转变为肝硬化,甚至到后期出现肝功能衰竭,甚至导致肝癌。

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因为糖尿病与肝病之间存在一些微妙的联系,脂肪肝由于内脏脂肪增多,脂肪组织能够分泌脂肪细胞因子,而这种因子可以调节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导致胰岛素水平相对减少,胰腺不得不大量分泌胰岛素,最终出现胰岛素血症,而胰岛素血症又会促进脂肪的生成,形成恶性循环,患者胰岛素抵抗加重,胰腺β细胞分泌负担加重,迟早会罢工,导致糖尿病。

降脂药会增加糖尿病风险?

血脂增高后,医生可能会给患者开降脂药物,其中有一类药物被称为他汀类药物,这种药物是目前最有效的降脂药物之一,而且降脂作用也比较全面,不仅能够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而且还能有效的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适用于混合型的高脂血症,并且能够降低心脏病、中风的发作风险。

不过这类药物被多项研究证实可能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近期《糖尿病代谢研究与评论》杂志上的新研究表明,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要比未服药的人高一倍以上。这项研究通过观察5000名普通人(未患糖尿病)的大数据,发现服用他汀类药物的近1000人中,两年后被诊断出患糖尿病的风险是未服药人群的两倍以上。最终,结果认定:他汀类药物使用时间长短与糖尿病风险增加的相关事实可能有较强的因果关系。

因此,自己如果处于糖尿病高危人群范围内,需要服用降血脂药物的话,一方面要对用药的剂量和时间有严格的控制,并且应该密切监测血糖,如果出现血糖异常,可以考虑更换其他类的药物,比如贝特类,烟酸类药物。

2型糖尿病患者容易患老年痴呆吗?

在人们的观念中,老年痴呆多数跟老化有关,但我们也要看到2型糖尿病的发病也跟年龄有较大的关系,可以说这两种疾病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出现提升,甚至有不少老年患者同时患有这两种疾病,那么是不是表明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更容易患老年痴呆呢?

根据多项研究表明,血糖的不稳定,以及低血糖的反复发作与老年痴呆和认知障碍有关。根据一项来自韩国的统计数据研究显示,这份统计记录了韩国老年人口中的10%,在这些老年人中血糖不稳定或者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比普通人以及血糖稳定的糖尿病患者有更大的患老年痴呆的风险。而且这种关系可能是相互的,这些研究表明:血糖不稳定、低血糖反复出现可能会增加老年痴呆症的风险,而患有痴呆症或认知障碍的人可能会导致血糖不稳定,甚至出现严重的低血糖。

当然,并不是说这两者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老年痴呆导致的低血糖或血糖不稳定,可能跟出现了认知障碍后,个人处理疾病、维护自身健康、营养维持以及服用药物方面的能力出现下降,从而导致血糖异常。

而且对于糖尿病患者是否容易导致老年痴呆的问题,也有不同意见,处于相反态度的医疗专业人士表明,对于血糖控制较好的患者,可能会更多出现低血糖的情况,这种低血糖可能是无症状的,但这类患者往往患老年痴呆的几率跟普通人接近,所以他们认为糖尿病患者出现老年痴呆较高的原因,跟患者对于血糖控制不好有关,而不是糖尿病本身。

尽管如此,有些国家医疗机构建议,针对65岁以上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尽量在检查时进行个体认知障碍的筛查,以便预防可能发生的老年痴呆风险。一旦发现有危险因素,则应该及时进行改善,控制血糖、治疗心血管疾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以及运动习惯等等,必要的时候对于经常出现低血糖的患者可以采用较为宽松的血糖控制措施,避免出现老年痴呆的危机。

睡眠会影响糖尿病吗?

众所周知,睡个好觉对我们的健康很重要,这其中自然也包括糖尿病患者的健康。但是,什么是“睡个好觉”呢?睡眠又是如何影响糖尿病的呢?

好的睡眠不仅要关注睡眠的长短,还要关注其他睡眠指标,比如睡眠的效率,深睡眠情况,主观睡眠睡眠质量,以及睡眠的变异性等。睡眠效率是睡眠总时间与躺在床上的总时间之比(比如晚上起身上厕所的次数越少,睡眠效率越好);睡眠变异性是衡量一个人从一个晚上到另一个晚上可能有多大不同的睡眠(比如昨天早睡早起,今天早睡晚起等等,也就是说要评估睡眠状态的变化情况);主观的睡眠质量是指自己如何评价睡眠质量(比如一个人可能睡得比平常少,但醒来时感觉很好);还有就是深睡眠,人体进入深睡眠状态对解除疲劳有较大作用,所以深睡眠时长也是衡量睡眠质量的一个标准。

研究发现,对血糖影响较大的因素是睡眠变异性(也就是睡眠习惯问题),然后依次是总睡眠时间,主观睡眠质量,深睡眠时长,睡眠效率。所以,也就是说明睡眠习惯对血糖的影响可能要比睡眠的时长更大,一旦患有糖尿病的话,改变睡眠习惯可能会起到较好的辅助治疗效果,当然也要保证正常的睡眠时间和较好的睡眠质量。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荆山浮屠话健康

如果觉得《减肥能治好2型糖尿病 降脂药增加糖尿病风险(这些问题你得清楚)》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