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吃得越多死得越快(揭开猴子“八分饱”长寿的秘密)

2023-06-10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18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秩序创造价值,创造美好生活。本篇是“秩序下的人生智慧”之“吃出长寿”的第三篇,揭开美国200只猴子“八分饱”长寿试验的秘密,探讨吃得越多死得越快,养生瞎折腾的问题。前两文分别讲了“养肠胃”和“喝水生津”的内容,这一篇讲怎样遵循科学规律,科学地吃,吃出长寿人生。

01 200只美国猴子“八分饱”试验

2018年底至2019年初,我国互联网上突然冒出了众多“美国200只猴子实验”的网文,影响之广、波及之大世所罕见。而且,这篇文章至今仍在网络上盛传。

说的是什么呢?

大意是说美国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研究人员将200只猴子分成两组:一组猴子不控制饮食,管饱,另外一组严格控制饮食,只让吃七八分饱。10年后,敞开吃的这100只猴子中,很多体胖多病的猴子,有得脂肪肝、冠心病、高血压的,100只猴子死了50只;而控制饮食的那100只猴子中,只有12只死亡。

呵呵,这真是太有趣了。

我知道,科学实验向来是很严谨的。可我查了这里面的大量文章,都没有寻见这是美国的哪所大学,或哪所实验室做的试验,留下影像记录没有呀?都不得而知!

我不敢轻易断言这试验,就又继续查。后来查到一个更搞笑的。

一篇帖子居然说这个试验是在“郭华山”做的。

可“郭华山”在哪儿呢?它在中国的“水帘洞”景区,那里也有很多的猴子。

美国做了那么一个轰动天下的试验,真的不留下任何可供人们查询得着的踪迹吗?

关于猴子的试验,美国还真做了几个,而且美国人还真的喜欢用猴子做试验。

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劳里·桑托斯与经济学家一起,把7只猴子(3雄4雌)关进一个大笼子里,做了个关于猴子财富分配消费行为的实验。

美国心理学会前会长亨利·哈洛做过著名的“恒河猴实验”,将从幼年起就被隔离的母恒河猴放入群体后,发现其无法融入猴群进而无法受孕。人工受孕产下的小猴,也被其残酷咬死。

这些试验都有据可查。可是,200猴试验,却查不出任何出处,突然间就神秘地冒了出来,而且到处都是。

02 明尼苏达“饥饿试验”告诉你不要乱减肥

这里还要说美国的另一个著名的试验。

1944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流行病学家安塞尔·凯斯博士从400多个志愿者中,挑选了32个身心健康的青年男性进行饥饿试验。第一阶段是12周的控制期,每天可以吃到热量3200卡路里左右的食物。第二阶段是长达24周的挨饿期,只能进食大概1600卡路里的食品。

试验结果是,在控制期,这些人感到又冷又累,大量掉头发,经常晕眩,常常脾气暴躁。而且,所有人都出现肌肉萎缩,浮肿,贫血,并患上精神类病症。

三个月的恢复期结束时,很多人没有回到试验前的状态,有的甚至因为如影随形的饥饿感开始暴饮暴食。

显然,试验期的“饥饿感”已刻入骨髓,在无形间被放大了。

03 养生最忌瞎折腾

讲这些故事并不是要否认“八分饱”的说法。而是说我们要严谨,要科学判定,而不是像某一些人那样,去附会,甚至生生弄出一个试验来。

那么,究竟应该怎么吃饭呢?我们天天吃饭,少的也吃了几年、十几年了,多的吃了几十年,还不知道怎么吃饭吗?

也许,我们中的一部分人,可能还真的不知道怎么吃饭。

其实,还是我们老祖宗最有智慧的,孔子不是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说法吗。

早在公元前1649年,中国就出了一个伟人伊尹,他生于夏末商初,被称为“中华厨神”,活了100岁。

伟人毛泽东对他的评价很高,说“伊尹之道德、学问、经济事功俱全,可法。”

2015年4月9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伍)》公布,里面有一篇刚刚在2020年6月23日入选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文章,叫《汤处于汤丘》,里面就记载了一句伊尹说过的话:“(古之圣人)食时不嗜珍,五味皆哉,不有所傺。”

意思是说圣人吃饭不爱好珍馐,各种味道都吃,没有特殊专一的偏好。

看看,这就是百岁厨神的观点:不嗜珍,五味皆哉。

而可笑的是一些现代人。比如2019年11月11日在丽江去世的自然疗法大师林海峰,他认为大众应该断食绝食排毒养生,每天只需要喝8杯西芹、胡萝卜、黄瓜等榨成的果蔬汁。结果,几颗红枣就把脆弱的他给“毒”倒了。

杭州虎跑寺,弘一法师李叔同曾到那儿去断食辟谷。他被称作通才和奇才的,写下“长亭外,古道边”名篇,至今传响不止。

不过,我观其《断食日志》,似其辟谷有诸多不妙之处。

比如,“断食初期改食冷生水,渐次加多”,“饮冷水三杯”等。

断食第一日,就已让他受不了了,清晨八时就“手足乏力,头微晕”“脑力渐衰,眼手不灵,写日记时有误字,多遗忘”。

第二天他饿得实在受不了,“饮冷水甚多”。第四日“小便后尿管微痛,因饮水太多之故”……

这样,本来身体很正常的,生生要辟谷,还饮大量冷水,给肠胃折腾出许多的不正常来。

李叔同61岁就去世了,或许与此有关吧。

我们的老祖宗早已留下了很多养生之道,比如被称作“医之始祖”的《黄帝内经》就说,“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虚。”

所以早饭可饱,午饭则“过午不食”。

又说,“瓜果生冷诸物,亦当慎。胃喜暖,暖则散,冷则凝,凝则胃先受伤,脾即不运”等。

李叔同辟谷喝冷水,又生吃瓜果等,是不是有违“内经”之道呢?

我有一个朋友兼同事,本来身体就瘦小呀,可她还要减肥。在朋友圈,她晒自己减肥的成效,一周可以减一、两公斤云。

某一天,她突然不再晒朋友圈了,后来才得知,她在医院查出了癌。让人叹息不已。

04 均衡协调是饮食长寿之道

秩序论有一个“均衡协调原理”,就是说什么都要讲究均衡与协调,不要暴饮暴食,不要偏重一方。

人体呀,是一个功能特别奇妙的生命体,它需要各种各样的营养成份和微量元素,你偏重于一种或几种,又怎么满足得了其繁杂的需要呢?

冷热均衡,寒热协调,如药王孙思邈就说:“春少酸增甘,夏少苦增辛,秋少辛增酸,冬少咸增苦,四季少甘增咸。”饮食得搭配着来呀。

抱朴子葛洪也讲究均衡协调,他说:“热食伤骨,冷食伤肺,热毋灼唇,冷毋冰齿。”所以,饮食不要过热也不要过冷。

清代有一个很出名的养生大师叫曹廷栋。在那个医疗水平较低的年代,他靠养生活了86岁。他专门写了一部养生书籍叫《老老恒言》,是真正的养生专家。

秩序论说,“元素越多越混沌”,你吃得多了,摄入的食量多,种类多,当然就会加剧体内的混沌。“混沌熵增”,对身体又有什么好处呢?

这就是很多现代人养生所说的“八分饱”。

我们的老祖宗其实早就说过“八分饱”的道理,《道德经》说“五味令人口爽”。“爽”不是爽快、舒服的意思,而是指“失”,“失去正味”的“失”。所以,要分开来分顿吃,各有各的味道。这对嘴巴有好处,对肠胃也有好处。

曹廷栋说:“勿极饥而食,食不过饱;勿极渴而饮,饮不过多。”这与《抱朴子》说的“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是同样的道理。

再来看国外的研究,少吃可以长寿的试验倒是比较多。

自上世纪30年代始,以蠕虫、苍蝇、小鼠和猴子为对象做过实验,尤其是1935年那场小白鼠实验,让小白鼠节食30%后,其寿命反而更长。

美国国立衰老研究所(NIA)科学家茱莉·马蒂森和她的同事对多项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后认为,比正常进食少的猴子,死亡率,相应的就更长寿了。

威斯康星大学科学家经过长期观察后也发现,吃得少的猴子外表更年轻,身体更健康,癌症和心脏病发病率降低50%以上。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均衡协调的情况下,要让细胞保持一定的“饥饿感”“危机感”,从而让细胞更有活力,生命力更旺盛。这正是秩序论“危机进化律”所阐释的原理。

吃得越多,死得越快,这是说吃得多了会加重肠胃的负担,还加重内脏的负担,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当然器官就损坏得快。器官坏得快,是不是死得快呢?

要想吃得健康、吃出长寿,“八分饱”之外,还是顺其自然的好。

用最新的秩序论原理解构公众大凡小事及世界政经时事,用秩序创造价值,创造美好生活。喜欢我的文章和观点,敬请点击文首“关注”,关注“秩序创造价值”。心中有感想请在评论区留下您宝贵的意见。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原创文章,窃用必究!

如果觉得《吃得越多死得越快(揭开猴子“八分饱”长寿的秘密)》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