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麦粒灸治疗足跟痛(简单快捷有效)

2023-06-13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94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 分钟。

跟痛症是以足跟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疾病的总称,常见于跟骨骨质增生、跟下滑囊炎、跟骨脂肪垫炎、跟腱炎等,常伴有跟骨结节部骨质增生,多见于40~60岁的中老年及肥胖之人。

跟痛症属中医学“筋伤”、“骨痹”等范畴,其病机多为肝肾虚损,筋骨衰退,与肾密切相关。从经脉循行路线来看,足跟是足少阴肾经的循行部位。

《灵枢·经脉》云:“是主肾所生病者……足下热而痛。”

朱丹溪亦认为跟痛症多因“肾亏精血不足”所致。

张璐在《张氏医通》中阐述:“肾脏阴虚者,则足胫时热而足跟痛”,“阳虚者,则不能久立而足跟痛”。

故中医治疗此病多从“肾虚”论治。

临床资料

某院收治65例足跟痛患者,其中男30例,女35例,年龄30~85岁,平均年龄56岁,病程3个月以下者36例,3~6个月者20例,6个月以上者9例。所有患者均通过X线检查,排除结核、骨折、肿瘤等跟骨骨性病变。

治疗方法

取穴:太溪、阿是穴。

操作方法:患者取侧卧位,健侧在上,患侧在下。在患侧太溪、阿是穴涂少许凡士林,用麦粒大小艾炷直接置其上,以线香点燃,艾柱燃至患者感觉到灼热时以镊子移除艾炷,每穴连续灸5壮。每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治疗结果

痊愈:疼痛完全消失,功能正常,行走、跑步均无疼痛;

有效:疼痛基本消失,不影响行走功能,但有时起步时仍有轻度不适,稍行走后即活动自如;

无效:疼痛如常,症状无明显改善。

【治疗结果】

65例中,痊愈42例,占64.6%;有效20例,占30.8%;无效3例,占4.6%。总有效率为95.4%。

小 结

太溪为足少阴经的原穴,故取太溪穴以补益肾精,濡养筋骨。

跟痛症者以肥胖者居多,系痰湿阻络、气血运行失畅所致。肥人多痰、多湿、多气虚。气为血之帅,气虚则血行乏力,筋骨肌肉不荣则发是病。而艾灸可致“气以温之”,气温而血行,使血脉和利,筋肉滋荣。故足跟疼痛取阿是穴灸之,起直达病所之效。

两穴合用,共奏补益肾精、强壮筋骨、温经通络、活血祛寒、化痰除湿之功效。

因本病与劳损关系密切,故在急性期间应注意适当休息,避免多走及久站,控制剧烈运动,同时应减轻负重。症状缓解后,可逐渐进行足底部肌肉的收缩锻炼,以增强足底部肌肉的肌力。建议患者穿比较宽软的鞋子并坚持温水浴足,如是能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

如果觉得《麦粒灸治疗足跟痛(简单快捷有效)》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