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夜读丨曾国藩:节劳 节欲(节饮食 便是爱惜身体)

2023-06-14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66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截至2月25日24时,累计新冠病毒肺炎确诊病例78064例,累计死亡病例2715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9745例,现有疑似病例2491例。

在此温馨提示“全民夜读”的听友们,近期不要参加大型聚会,少去人群聚集处,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

文/民生周刊

曾国藩非常重视养生。

道光十八年,28岁的曾国藩考中进士,从此踏入了官场。初进京时,他的父亲曾写信叮嘱他保身三要:节劳,节欲,节饮食。

这“三节”其实就是“三戒”,也说明当时得曾国藩身上有些缺点,实际上,曾国藩在年轻的时候,也跟普通人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而他之所以最后成就了一世功名,并在修身养性、待人处事各个方面都倍受后人称赞,是因他正视了原有的缺点,又能逐渐克服它们,并成就人生。我们讲他的家训,讲他如何识人、识己,才特别具有现实的意义。

对于曾国藩父亲提出的这“三节”,曾国藩后来不仅身体力行,更将这些写入了家训,要求子孙遵照执行。

节劳

《黄帝内经》中说:“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不妄事操劳。”

曾国藩深以为然。他在家信中写道:“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人所谓的“劳”,共有两种,形劳在身,神劳在心。人不得闲,导致身体操劳;心不得安,导致精神操劳。

曾国藩一向是个肯下苦功夫的人。然而在养生这件事上,他却教育子孙要“节劳”。

节劳,不是不用力,而是不要逼自己竭尽全力。要学会估量自己的极限,否则身体就有可能吃不消。

《易经》曰:“一阴一阳之谓道。”人体的动静,就犹如世间的阴阳,需要平衡调和。太极之道,动而生阳,静而生阴,故阳者主动,阴者主静。

久动不静使人疲,好逸恶劳使人乏。想要健康,就要做到动静相宜,从而使阴阳调和。

节欲

人有所求,就会有所思。思虑过多,正是因为人的欲望过盛。

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想要的太多,得到的越少。最后就会连内心的平静,都会一并失去。多少人因为过多的贪欲而引火自焚,堕入深渊。

曾国藩崇尚道家养生思想,自称为“君逸臣劳”。他说:“省思虑,除烦恼,君逸之谓也;行步常勤,筋骨常动,臣劳之谓也。”“君逸”是养心,“臣劳”则是养身。

曾国藩说:“古人患难忧虞之际,正是德业长进之时,其功在于胸怀坦夷,其效在于身体康健。”节制欲望,不仅养心,更是对身体的一种保护。

对于一般人来说,节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虽然不能把人的一切欲望绝对禁止,但一定要有所节制。

曾国藩认为,精、气、神是人体的“三宝”,纵欲必然有损三宝。他说:“惟有日日静养,节嗜欲、寡思虑。”让自己安静下来,每日减少一点思虑,自然心态平和。

节饮食

《易经》的卦辞中写道:“颐,君子以节饮食。”单看卦义不难明白,节制饮食,是顺应天理的养生要方。

曾国藩在饮食方面一向主张少食、清淡。他深知,脾胃是决定人后天体质的根本。

膏粱厚味、肥鱼大肉,皆可损伤脾胃。因此,曾家的日常饮食,多以蔬菜等素食为主。

曾国藩在饮食方面,更是定下了诸多规矩:如“常食老米粥以疗脾亏”,每餐必喝粥,用以调和脾胃。又如“夜饭不用荤,以肉汤炖蔬菜一、二种”,晚餐不吃荤菜,给肝胆留下休息的时间。

《千金要方》记载:“夜饭饱,损一日之寿。”意思是,晚上吃撑一顿饭,就是于无形中减损一日的寿命。

曾国藩就告诫家中子弟:“夜饭不荤,专食素,亦养生之宜,且崇俭之道也”。

哪怕是以现在的眼光来看,百年前曾国藩的养生经也十分科学、有效。很多人刻意追求养生,却往往忽略了病从口入,是药三分毒。

曾国藩写信给四弟,信中写道:“保养之法,亦惟在慎饮食,断不在多服药也。”劝其不要一年到头吃药补身。补药吃太多,往往身体得不到改善,反而吃出一身病来。保养身体的方法,只是在调理饮食欲望,补药对人有害而无益。

清人朱用纯在其《治家格言》中写道:“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诺。”只要饮食精简细致,就算只是自家园子里种的蔬菜,吃起来也别有一番滋味。

主播:蕙子

媒体人

文章来源:民生周刊(ID:msweekly)整理自儒风大家(ID:rufengdajia)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事业部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样的“人民”国货,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如果觉得《夜读丨曾国藩:节劳 节欲(节饮食 便是爱惜身体)》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