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40年案例总结 性格比智力重要(李玫瑾:培养孩子黄金期是12岁前)

2023-06-17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80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我盼孩子成才,孩子却盼我死”,这是以为母亲在凌晨两点钟发表在朋友圈的状态。张女士与丈夫万年得子,对于这个儿子平时也是十分宠爱,孩子出生之后的两年时间里,由于生活所迫,张女士忍着与儿子的分离之苦与丈夫来到了异乡打拼。两人在外吃了很多苦,甚至手术完的第三天就出门送货,就是为了能够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他们的儿子就读的学校为国际学校,平时儿子要去学习乐器之类的课程,张女士无条件的支持,正是因为吃过了没有文化的亏,张女士倾注心血想要培养好自己的孩子。日子是慢慢好起来了,但孩子的问题却越来越多,随着年纪的增长,孩子变得越来越叛逆,不仅学习成绩下降,而且还学会了抽烟、喝酒和打架,平时也花了很多的事件在游戏上。

迫于无奈,张女士只好回到孩子身边,试图约束和管教他。一次争吵后,张女士生气地删了孩子一巴掌,儿子红着眼对着她大喊:我恨你,为什么你不去死。儿子说出这句话,张女士也心灰意冷,她不明白自己对儿子那么伤心,努力赚钱供他念书,好吃好喝,为什么却养出了一个“白眼狼”?

那么,导致孩子性格出现转变的原因是什么呢?

小时候就听老人说过“性格决定命运”、“三岁看到老”,性格对人的行为影响是难以估量的,一个孩子性格和行为都比较叛逆,由以下三种原因:

第一、平时的家庭生活中缺少关爱,试图通过这样一种行为来引起父母的注意

我们不难发现,往往行为比较叛逆的问题小孩,他们父母之间的情感关系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可能父母之间常年的争吵和冷战,让孩子的情感模式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改变;也可能是父母长期忙于工作,忽略了孩子的情感,孩子希望通过自己这样的做法让父母多关注自己。

第二、孩子在家常年被打压,有了合适的契机行为就会叛逆

很多家长并不会意识到他们和孩子相处中存在的问题,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持着不夸奖孩子是怕孩子骄傲的教育观念,也只是一味地打压和贬低自己的孩子,长期生活在这样压抑的环境下,孩子通常都是愁眉苦脸、满腹心事

而父母并不能时时刻刻地跟在孩子身边,他们上学之后会交往其它的同学和朋友,恰巧和他们关系比较近的同学,所受到的家庭教育并不一样,在日常的相处中,观念就会逐渐相互影响和渗透。如果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教育是常年让他们压抑和错误的,在这些人的影响契机下,孩子的性格可能就会出现明显的转变。

因此,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也十分重要,一味打压和贬低是不可取的,要想培养出思想独立、懂得关心人、有爱心的孩子,家庭教育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教育孩子要趁早

李玫瑾教授曾经说过:培养孩子最重要的黄金期在12岁以前孩子以后的发展都能在他们的童年中找到影子。《扫黑风暴》中无恶不作的孙兴,让人咬牙切齿的反派,欺凌弱小、开设赌场等等,他的行为也能够通过他小时候的成长经历中看出来。

他是一名私生子,父母一个是官员一个是黑道,尽管立场不同,却同样拥有着只手遮天的权利。从小对他就疏于管教,印象最深的是他父母之间的对话,孙兴走到今天这一步,都是一开始他有欺压别人的习惯的时候,为了避免事情闹大,他的父亲也只是用钱去摆平,时间久了,孙兴便更加肆无忌惮,染上诸多恶习,用不正当的手段敛财,草菅人命,最终自食恶果被判刑。

其实他的“恶”是早年生活流离,情感生活被忽视和放纵所埋下的种子,他的父母对他的跋扈叛逆无底线地纵容,最终他成为了一名恶魔。而早期接受过父母有效引导的孩子,大多受人尊重、家庭幸福。

第二、培养与维系好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每个人在童年时期都会对自己的父母有强烈的情感依赖,这种关系被称为是“依恋”,如果在一个人小时候,这种“依恋”心理父母没有办法满足甚至还会打压他们,孩子的成长就会经常陷入到无助、孤独的状态中。

精神分析学家约翰.鲍尔比认为,依恋是儿童和照料者之间强烈、持久的情感联结,只有儿时对父母的需求被满足之后,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和善待,多聆听孩子的心声,他们的成长会更加平稳,他们才会坚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对于感情他们也会更加积极乐观,和其它人交往时,也可以付出自己的真诚和信任,整个人的心态都是开放和温柔的,这样做的好处是对于孩子来说,对他们今后的人际交往有益,除此之外,孩子也极少会出现对抗和叛逆的行为。

总结: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小的时候我们要善待他们,培养他们独立自信的能力,尽可能让他们能够度过一个快乐的童年;长大之后,及时地从他们的身边抽离,减少干涉孩子的生活,锻炼他们掌握生活和做决定的能力。

如果觉得《40年案例总结 性格比智力重要(李玫瑾:培养孩子黄金期是12岁前)》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