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奇葩说》:父母要去养老院 我该不该支持(戳中了中国家庭痛点)

2023-06-22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33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曾经看过一张全家福照片,一个光荣遵守一胎政策的家庭,一个二十出头的大学生,一对近五十岁的父母,一个外公,一对爷爷奶奶,一对曾祖父曾祖母,一家八口只一个年轻人。

这真是一张恐怖的全家福!假如这个年轻人找对象的时候再找一个跟他一样独生子女,那真是恐怖中的恐怖了。换位想一想,我们要是他,面对身后这七位长辈,想想他们养老送终的责任都在自己肩上,该是怎样的心情?

这张全家福,暴露的不仅仅是长期独生子女政策的弊病,更暴露了中国人目前一个最大的危机。中国人最大的危机,不是这些年被集体焦虑的“高房价”和“中产危机”,而是养老。

不知道有没有人看过《奇葩说》,我没事时喜欢看《奇葩说》,我认为它是目前难得且少有的,一档能够开启民智的节目,许多我们想不透彻的问题,可能在“奇葩们”的三言两语中就轻松解开了,《奇葩说》的论题像人生,论点则是人生中的分岔路口。每个人都可能走向不同的路,但结果是殊途同归还是渐行渐远谁都不知道。所以这档曾被我定义为“下饭”的节目,看得久了,反倒品出了人生百态中的哲学。

今天就拿刷爆朋友圈的一期辩题来跟大家分享下我的一些思考,题目是“父母要和老伙伴去养老院,我该不该支持”,这是我们每个家庭、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今天无论你们听不听我下面的分享,我都希望你们去思考下这个问题!我们来看看奇葩们是怎么说的?

说真的,我看完这期《奇葩说》后,真的是豁然开朗。这也是我喜欢它的原因,其中提到一点说:“许多人不支持父母去养老院,初衷并不是为父母考虑,而是怕被外人戳脊梁骨,说这家孩子不孝顺。”

很奇怪,关于代际的话题,是东方人心里一个永远的痛,大家都在这里受到了巨大的伤害,但又始终无法正常地表达爱。亲情,和父母的关系,是大多数身穿坚硬铠甲者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旦触及,立马溃不成军。

大概没有哪个国家会像中国人一样,父母子女之间的感情如此深,又如此纠结,但又如此痛心疾道,那只标志着一件事:我们确实要改善我们的代际关系,但这关系的改善,可以真的需要几代人来调整。

养老,在国外,几乎不用太讨论,公认的办法只有两个:

1、终老于公寓

比如杜拉斯,当然是和小她三十几岁的情人。

2、终老于养老院

这是大部分人的选择,当然也是迫不得已,也是一直要到生活不能自理了,才会送去养老院,时间通常不会太长。这是因为西方国家特别重视界限感,特别是家庭,儿女18岁就要搬出去,去承担自己的命运,所以他们那里比较少见啃老族,同样父母老了,也不会要求和儿女们同住。和年轻人一样,老人同样崇尚自理与独立,彼此拥有足够的空间,因为只有各自有了空间,大家才会彼此尊重,留有余地。

现在国外比较流行的养老方式有:美国的“抱团式养老”和德国的“同居式养老”,具体是怎样的一种形式,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一下。

而中国的亲子状况则完全不一样:年轻时,父母不放心孩子,所以要揽在身边;年老时,孩子不放心父母,所以也要揽在身边。结果是下一代不独立,上一代人求共生,大家怎么样也要揽在一起,最后形成一堆共生的多肉植物,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亲热是亲热,但因为没有空隙,最后变成互相扼杀。

所以社会学家孙隆基说:西方的养育文化是以培养年轻人的独立为中心的,他们把怎样能让年轻人更早更好独立生存当成养育的最大目标,而中国的养育文化呢,正好相反,是以老年人的扶养为核心的。

特别在封建时代,中国传统大家庭,完全以老人的意志来统治家庭,老少五代同堂看上去其乐融融的局面,又有多少是建立在绞杀下一代人的活力的基础上的。当实地去拜访一些百岁老人,了解了他们的生活状态后,更是深有体会。

当然,外国老人普遍羡慕中国老人位于人情链的顶端位置,但他们的社会规则不倾向同住。

我就亲眼看到我老家一个得了瘫痪脾气暴差的老母亲,一躺在床上二十年,生生就耽误了一个女儿的一生,终身未婚伺候她,其他儿女也是苦不堪言,一家人是在一起,但相互之间的这种恨啊,这种人间惨剧,也是看了胆颤心惊。

中国式的家长,大概是全世界最乐于奉献自己的一批人。这是血脉中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她们为了儿女,心甘情愿地掏出一辈子的积蓄,给孩子交首付、交房贷;毫无怨言地拉扯大孩子,再继续看孙子。可轮到他们自己时,舍不得吃也舍不得穿。钱全靠一块八毛地攒出来,但依然乐在其中。

父母习惯了奉献,孩子则打蛇上杆的索取。那些口口声声说要“把父母接到身边照顾”的人,实际上是把父母接到身边照顾自己。

回到养老问题上,我问过我自己,如果我父母老了,如果他们提出来要去养老院,我会怎么办呢?

说到底,不让爸妈去,真不是担心他们在养老院寂寞,而是牺牲他们的自主选择权,来维护自己的面子,这样特别自私。费心费力把孩子拉扯大了不够,老了还得在孩子家贡献着余力,奉献着养老金,帮孩子分忧解难。只为了照顾周全你的面子,扪心自问,羞愧不羞愧,自私不自私。你说这算是让老人享清福吗? 根本不算。

时代在进步,人的思想也在逐渐开放。现在许多老人主动提出不与儿女同住,这样落得清闲也不被人埋怨。活得最潇洒的老人,是那种兜里有钱,还想的开的。退休后叫上几个老姐妹,一起组团周游世界。或者辛苦了一辈子,老来选择去养老院,享受下别人照顾。想不开的,才去孩子家做保姆佣人,操心费力还担心婆媳矛盾。

老人在养老院被伺候地跟太皇太后一样,每天有人陪聊陪玩,还有业余爱好特长班,每天到饭点,有人荤素搭配好,端到面前。有个头疼脑热的还有专业的医生照顾,随时观测血脂血压,这日子过得不要太舒坦。有人觉得父母在养老院住着会想孩子。这也非常好解决啊,周一到周五,爸妈住养老院,周六周日接回来,想看孩子看孩子,想看孙子看孙子,特别好。

所以我希望我爸妈活得“自私”一点,多为自己活,我希望他们能尽快开启自己的第二人生,而不是不如第一个人生的晚年。

我爸妈还不到要去养老院的年纪,而我也没结过婚做过父母,因此总觉得“养老院”离我还遥远。但自从大学毕业工作后,我真切地意识到自己能和父母相处的时间,真的是不多了。这辈子父母儿女一场的余路,也没我想的那么远。

我们总习惯把自己理所应当的意见,强加到父母身上,擅自替他们做出决定。但看完这期节目后,我认真地去换位思考了一下,我与父母的关系。

当年我高考没去成我理想中的大学,让我遗憾了四年。倘若父母想要去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想要去养老院而被我强行阻拦,那他们又会遗憾多久,我又会遗憾多少年呢。

我不希望这种遗憾会持续在我的一生当中,并不是说送老人去养老院就是孝顺,而是要尊重他们的每一次选择。这才是真正的“孝”与“顺”。

我爸妈不愿在城里呆着,想回老家生活,继续把我家的地从叔叔那里要回来他们自己种,开始我和我姐是反对的,后来看他们在老家的生活悠闲自在,我们也不再做过多干涉,喜欢做菜的就呆家里做菜,喜欢打牌的就去打牌,想去旅游了我们给他们买票让他们出去转转,现在我们完全尊重他们的意愿,尽我们所能,提供一切方便。至于养老院去不去,由他们自己做决定。

做为中国式子女,对老人最大的孝顺大概就是让他们按他们想要的方式生活。

关于养老,我们最关心,又最不敢说,那么多期《奇葩说》只有这一期每一个人都哭得和鬼一样,之所以哭得凶,因为也许在那些遮人耳目的小情小爱之外,终于触到了人生的实质,其实人生没有那么多花团锦簇,没有那么多爱恨情仇,生与老,病与死,都是实在实地横亘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我们是起承转合的一代人,我们面临过中国变化最剧烈的三十年,我们也面临着最艰难的命运——我们不但要替父母养老也要替自己养老,我们不忍心拖累孩子,要说不忧虑,那还真是有点欲盖弥章。

怎么说呢?

只能说,老与病,对所有人都是一件残酷的事,无关中外,不涉情感。这大概是世界上最难解决的问题。可能根本就解决不了,只能面对。

而个人应对的最佳方案也许只有一个,就是好好锻炼身体,争取健康活到死前最后一天,能自理,有尊严,争取可以梦中猝死,这是最好的HAPPYENDING。

面对这个千古难题,除了马上行动起来,我想不出别的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以下三件事是我们必须马上开始实施:

第一:保持健身,争取自理到最后一天!

第二:努力赚钱,争取住上最好的的养老公寓!

第三:认真地交几个可以托付性命的朋友。

当以上这些你都没做到而老无所倚时,希望你能够活在幸福的《新闻联播》里,衷心祈祷!

如果觉得《《奇葩说》:父母要去养老院 我该不该支持(戳中了中国家庭痛点)》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