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投资养老产业要避开哪些“雷区”

2022-12-08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512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1 分钟。

我市养老产业现状如何?

●目前,大庆60岁以上人口已经突破40万,且以每年2万人的数字递增,预计2023年将达到60万人。2017年,大庆新增8家养老机构,全市各类经审批的养老机构已达112所,床位10807张

●一些民营医疗机构和社会资本对进军养老产业的信心持续“爆棚”

●养老产业覆盖面广,不仅能直接促进老年疗养、老年用品、老年家政服务、养老地产、老年文化等相关产业发展,而且对上下游产业如建筑、钢材、水泥、机械、家电等行业具有显著的带动效应

投资养老产业会遇到哪些“雷区”?

●根据老年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心理分析,价格过高的养老机构是很难被市场接受的

●养老业现在很热,热钱不断涌入,但是想通过这个产业赚“快钱”的,也最好不要来扰乱市场。另外,有些养老项目,初衷并不是诈骗,但其模式设计,难脱资金池之嫌

●大家都意识到智慧养老可以解决目前养老业上下游脱节及服务效率低等市场痛点,贴上智慧养老的标签,就前途一片大好。这恰恰是只看到了风口,没看懂风向

●医养结合是当前最热门的养老方式之一,但把握不好,很容易掉坑里

投资养老产业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市场尚需培育,切忌盲目乐观,不要让高端养老变成高价养老

●养老产业链的前景可观,但想赚“快钱”者勿入

●智慧养老不能“自嗨”,要切实解决市场痛点,能被目标群体接受

●根据自身规模和定位,合理匹配医疗资源,定位要契合本地区的人口结构、实际养老需求

深解读

截至2017年底,国内养老机构总数已经接近15万家。

养老机构爆炸式增长的背后,是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速所形成的巨大市场空间。目前,大庆60岁以上人口已经突破40万,且以每年2万人的数字递增,预计2023年将达到60万人。2017年,大庆新增8家养老机构,全市各类经审批的养老机构已达112所,床位10807张。

前不久,在一家本地大型餐饮企业的原址上,一家号称五星级的康养院正式启动。另据了解,一些民营医疗机构和社会资本对进军养老产业的信心也是持续“爆棚”。

养老产业是风口,但投资也有风险,加强风控很有必要。少一些盲目,多一份理性,多方调研,科学分析,避开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雷区”,才能走得更远,对整个产业的发展也会产生良性的推动。

赵玉文:以高端为噱头做高价养老,不仅会对整个产业的生态造成破坏,投资者也很难从中获取回报

做企业近三十年,我也从壮年变成了老年人,所以近几年对养老业非常关注,在主业之外,也总有一种冲动,想利用手中的闲置资产,对接专业资源,做一个自己的养老事业。

我在林甸县有闲置楼宇和土地,可建设采摘园和绿色庭院,还可接入温泉,比较适合做养老院。找北京专业机构做了设计,想走医养结合的路线,也与老年医院做了对接,想利用他们的专业资源来补医的缺口。但最终,这个项目没有继续推进,因为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和建议,我觉得投资风险很难化解。

因为,我站在老年人的角度,站在子女的角度,分析老年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心理,价格过高是很难被市场接受的。

但现在市场上有个风向不大好,一说做养老,就要做高端,这本来也无可厚非。当然,这个市场是可以不断细分的,总有一部分老人有能力,也愿意接受高端的养老服务。但做高端市场,就是做好了自己的定位,就要提供符合高端市场需求的设施和服务,这对很多初涉养老产业的人来讲,难度不小。

就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高端养老往往是高价养老的代名词,多数人一看到高端养老,就会想到高价。而在当前这种老人付费意愿并不强的情况下,高价就意味着项目连进入老人备选目录的机会都没有。

所以,当前的养老投资,还是尽量避免谈高端养老,也完全没有必要强调自己是高端养老项目。因为一些所谓的高端养老项目,除了收费贵以外,其软硬件配套和服务质量水平,真的配不上高端这个词。

在养老市场培育的初级阶段,单纯以高端为噱头做高价养老,不仅会对整个产业的生态造成破坏,投资者也很难从中获取回报。

在国内养老服务体系还不健全的阶段,一二线城市的老人可能会有对高端养老的付费能力,但在普通城市,盲目追求高端,而忽视高品质的养老业供给侧提质,很容易让自己踏进“雷区。

刘作彬:定位要很好地契合本地区的人口结构、实际养老需求,满足普通收入家庭的养老服务需求

我们几个股东投资兴建了一家医养康复中心,已经运营了两三年,目前经营状况还比较理想。

我们最初就很重视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全省范围内招收了专业人才,同时强化管理,对病例和医疗质量安全很重视。

我们走的路线是以医带养,而不是以养配医。为什么要分这么细呢?养老需要医疗支持没错,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需要什么层次、什么规模的医疗。

医养结合是当前最热门的养老方式之一,但把握不好,很容易掉坑里。

医养结合可以理解为“医养融合”,即超越传统养老理念中只强调单一性的养老服务,而更加注重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的兼得性,注重老年生活保障需求中“养”与“医”的结合,其优势在于整合医疗和养老两方面的资源,提供持续性的老年照顾服务,能够满足未来高龄、失能、空巢、患病老人的多重生活料理需求。

医养结合的难点,在“医”而不在“养”。

相对于经营养老机构,经营医疗机构会更加复杂,所需要的专业能力更强,如果连养老机构都经营不好,想经营好医疗机构无异于痴人说梦。

医疗人才是医养结合的难点之一。医疗人才,在医疗机构可以创造更多的产值,而在养老机构,其所创造的产值,可能连发工资都困难。

基层养老机构,要建医务室确实有困难,特别是入住率不高的乡镇养老院。而有一定规模的养老机构,在规划的时候,有一些动不动就要上三甲医院,就走上了另一个极端。

国内市场上,有不少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的机构,定位没有很好地契合本地区的人口结构、实际养老需求,往往定位高端市场、瞄准高端人群,难以满足普通收入家庭的养老服务需求,影响入住率。

为养老配套的医疗机构,必须规模适度,合理匹配,既要满足市场要求,又能养活自己。如果用养老来补贴医疗,就很难维持下去。

此外,应该争取政府的支持,允许养老配套的医疗机构来为社会提供服务,特别是为周边的居民提供服务,通过医疗的收入,来补贴养老。

这方面大庆做得比较好,政府引导民营医疗机构向医养结合转型,丰富了业态,提升了服务能力,也为医院发展注入了活力。

黄玉涛:智慧养老不能“自嗨”,要切实解决市场痛点,才能被目标群体接受

我们公司是做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近两年也开始试水智慧养老。但养老市场刚刚开启,虽有很大空间,但不能盲目冲动,所以我们也在克东县建立了自己的医养中心,并已接纳了首批老人入住。

养老产业覆盖面广,不仅能直接促进老年疗养、老年用品、老年家政服务、养老地产、老年文化、老年旅游、老年餐饮等相关产业发展,而且对上下游产业如建筑、钢材、水泥、机械、家电等行业具有显著的带动效应。

但目前,我国养老产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一方面相关养老机构所能提供的服务较为单一,主要集中于老年人的生活护理层次;另一方面,针对较高层次的养老需求如老年理财、老年疗养等服务较少。

智慧养老于是成为投资热点,因为大家都意识到,智慧养老可以解决目前养老业上下游脱节及服务效率低等市场痛点,贴上智慧养老的标签,就前途一片大好。

这恰恰是只看到了风口,没看懂风向。就像都知道互联网创业有大把商机,但不少创业者和投资人却“尸骸枕籍”。

智慧养老是指融合应用健康医疗电子、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和产品,采集人体体征、居家环境等数据,实现家庭、社区医疗机构、健康养老服务机构、专业医疗机构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和分析处理,提供智能化、个性化、多样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迫切的健康养老需求。而绝不是开发个APP,搭建个平台,整合一些上下游资源那么简单。

目前市场上,单纯靠市场服务来盈利的智慧养老项目很少。究其原因,首先是养老机构盈利能力弱,没有采购智慧养老服务系统的能力,也没有足够的采购意愿;其次,目前市场上所提供的系统,还较难满足用户需要。举个例子,有的系统连年轻人都搞不清楚怎么用,更别说老年人了。

所以,不管创业者和投资人对自己的系统如何满意,认为它能解决哪些痛点,但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自嗨”,很难被目标群体接受。

有句话说得好,卖得好的产品是最适合当前市场需求的产品。智慧养老也是一样,不是你技术先进就一定成功。只有切实解决市场痛点,同时又是简单、方便、容易上手的产品,才适合智慧养老。

李勇:养老产业链的前景可观,关键要从关爱老年人晚年健康和幸福的角度出发,不能想着赚“快钱”

我们糖尿病医院虽然是专科医院,但也涉及健康管理、养生、康复等环节。既属于健康产业,又与养老产业不无关联。所以我也始终在谋划如何切入养老市场,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延伸角度去攫取商机。

养老产业对应的消费群体具有特殊性。从经济能力角度,老年人自身的存款、子女的赡养费用以及养老金标准的逐渐提高,使得老年人具备一定消费能力;从消费时间角度,老年人在休闲娱乐、旅游、养生等方面无疑具有无可比拟的弹性空间。

所以,我认为,从养老产业链前端进入,可能更能发挥我们的优势。毕竟,养老产业链后端,对专业资源的配置要求较高,责任大、风险高、周期长,我们现在的团队虽然逐渐壮大,但专业人才依然紧缺。

养老业现在很热,热钱不断涌入,都盯准了老人的口袋。然而风口虽然出现,市场已经开启,但老人的钱往往难赚。

我们都会老去,都有责任维护这个市场的良性发展。所以,那些想骗老人钱的,还是请高抬贵手,远离这个产业吧!而想通过这个产业赚“快钱”的,也最好不要来扰乱市场。

可能有些养老项目,初衷并不是诈骗,但其模式设计,难脱资金池之嫌。比如一些旅居养老项目,老年人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和身体状况,选择不同的养老地点、环境甚至是气候。比如时下流行的,部分老人冬天到海南旅游养老,夏天到北方旅游养老,就是典型代表。大庆就有一些人在做,有的确实在踏踏实实做事业,获取投资回报的同时,还为本地旅游业发展做出了贡献。但也不排除有的人在浑水摸鱼,或者不懂这个行业,被人用模式创新忽悠进来。

旅居养老,对老人来说最大的壁垒就是医保尚未对接,而且儿女探视受路途制约,紧急应变能力弱。要想让老人接受,儿女放心,其难度不是一般大。

其实养老产业链前景很可观,后端难度大,但前端还是比较好操作的。关键是要把它当做事业去做,从关爱老年人晚年健康和幸福的角度,带着老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老年人也有很强烈的社交欲望和表现欲望,通过创建一些载体和平台,通过社群组织形式,把老年人集聚起来,先不要想赚多少钱,先带着他们学习以前没机会没时间学习的知识或技能,带他们玩以前想接触却没机会接触的娱乐项目,引领他们掌握正确的养生知识,引导他们科学管理自己的饮食和健康。赢得他们的信任,获取他们的依赖,回报就自然而来。

刘楠:不需要颠覆式创新,利用创新思维,形成能够盈利的养老模式就好

价格高难以被市场接受,价格低就必须面对回报周期过长的问题。做一个高品质的养老项目,软硬件投入都需要大量资金,即使有政府补贴,也令人信心不足。

在养老产业市场大门已经开启之际,站在门前的各路“淘金客”将面对各种选择和诱惑,也将迎接多重挑战和压力。

养老产业链比较少,覆盖领域广,也存在很多创新发展的机会。但有一点要注意,不要动不动就颠覆式创新。

养老是一份事业,是带有一定公益性的事业,也是朝阳产业。是产业,就需要可持续发展,需要盈利。尽管养老产业项目一般回报周期都比较长,但如果从开始就不能实现持续盈利,也很难在以后实现扭转。所以,创业之初,精准的定位,先进的服务模式和盈利模式都是决定能走多远的先决条件。

养老服务业,不论是服务模式、盈利模式,还是商业模式,不论是居家养老,还是社区养老,或者是机构养老,都还没有完全形成既有的模式。如果你颠覆了整个行业,行业都崩溃了,你的模式还有什么用呢?

先建立起适应当前市场需求的模式,从传统服务踏踏实实做起来,才是真格的。

比如社区养老是比较重要的养老方式,但是目前还鲜有盈利模式能让人看到希望的。这对于创新创业者,就是展示自己能力的空间。不需要颠覆,只要你用创新思维,来建立社区养老服务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

在没有良好盈利模式的情况下,要建立有效的社区养老服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很多人都憧憬,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可以满足老人所有的需求,不论是医疗的、健康的,还是餐饮的、保洁的。而实际上,以单个社区服务机构为例,其所提供的这些服务,所产生的收入,可能真的连提供服务的成本都够不着。

那么传说中的社区养老服务吃住行的痛点在哪里?怎么真正解决这些痛点?这就是创业者和投资人要解决的。

只有你的商业模式能实现盈利,不影响提供服务的质量水平,才能逐渐获取社区养老服务的市场空间。

大庆日报记者 王骁

如果觉得《投资养老产业要避开哪些“雷区”》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