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小雪已过(养生三个重点你知道吗)

2023-06-22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66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11月22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

图片来源网络

进入小雪节气后,气温会越来越低,直接表现就是气温逐步降到零摄氏度以下,全国多地将迎来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

小雪养生三个重点——“两清一补”

小雪时节寒未深而雪未大,此时养生应以“两清一补”为主,“两清”即为清内火,清抑郁,“一补”则为补肝肾。

1、清内火

小雪后天气寒冷干燥,人们避寒就温,多食用火锅等温热食物,穿着增加,使得体内热气蕴结,形成“内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上火”,容易出现口腔溃疡、口干舌燥、面部长痘等症状。

因此小雪节气要少吃辛辣食物,多补充水分,防止“内火”产生。可选择芹菜、莴笋、生菜、苦菊等苦味食物食用,有解热去火、清热润燥的作用。

2、清抑郁

小雪节气后,天气时常阴冷晦暗,阳气潜藏,阴气渐盛,容易引发或加重抑郁症。此时应调节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节喜制怒,与人多沟通交流,舒解心结。

也可多晒太阳,听听音乐,参加娱乐活动,以激起对生活的热情和向往。饮食上多吃含有叶酸的食物,比如菠菜、猕猴桃、橘子、黄豆等。

3、补肝肾

冬季人体阳气闭藏后,新陈代谢相应较低,要依靠“肾”来发挥作用,以保证生命活动适应自然界变化。

中医认为,黑色食物入肝肾二经,且性味平和,食而不燥,补而不腻,具有很好的食补作用。

可以多食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黑枣、桑葚、乌骨鸡、乌贼鱼、甲鱼、海带、紫菜、黑荞麦、黑葡萄、黑松子、黑海参等黑色食物。

小雪养生注意四大误区

误区一:天气冷紧闭门户

解析:经常在室内工作的市民别忘了适当开窗通风,以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和湿度,远离干燥和流感。

在冬季,人们往往最关心室外的温度,而忽略了室内的通风和湿度。房间温度太高而湿度太低,也会引起身体不适,极易发生疾病。

冬季室内保湿,除每日向地上洒些水,或用湿拖把拖地板以增加湿度外,也可在散热设施附近放一盆水,让水慢慢蒸发,以保持室内空气湿润。

此外,在居室内养几盆花草或是购买加湿器,也可调节室内湿度,使居室内充满清新空气。

误区二:抗寒饮食首选火锅

解析:冬天天气变得干燥,不少人会出现口干、皮肤干燥的症状,选择清淡的饮食有助于应对干燥。

冬季因为气温比较低,所以很多人会喜欢吃火锅等燥热的食物去补充身体需要的能量。

但是人体常因室内供暖、穿得严实,内热散不出去而上火,所以肉食不宜大量,荤素搭配的比例最好是1:5,多搭配些清火滋润的食物。

适时的吃一些清凉的小吃也是不错的冬季膳食选择。

误区三:天冷减少户外活动

解析:小雪节气开始,由于夜间时间越来越长,白天时间越来越短,人们对于黑夜的感受也越来越明显。

因此,在这个时节,非常容易引起心理上的一些感伤,从而导致心情抑郁症状的发生。

在小雪节气里,要保持愉悦心态,可以经常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多晒太阳,多听音乐,学会调养自己。别再宅家做忧郁男女,动起来!

误区四:户外锻炼越早越好

解析:小雪节气前后,这段时间,天气常是阴冷晦暗的。从中医角度来讲,此时身体内循环正处于阴盛阳衰的阶段。

小雪节气,天气渐渐进入真正的寒冷,室内外温差渐大。多穿衣服来御寒,注意保暖是必不可少的,而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最要保护的就是心脏。

对于有晨练习惯的老年人来说,这段时间里,最好将锻炼安排在日出后或者午后,而不是越早越好。由于这一阶段室内外温差较大,到户外活动时,要注意提前做好热身运动。

小雪湿冷 预防冻疮正当时

小雪节气前后,不少地方都下起了小雨,虽然不是下雪,但是因为气候逐渐由冷转寒,湿冷的感觉让不少人感觉不舒服。

此时节就要预防冻疮。湿冷的天气会加速体表散热,肢端血循环不良、手足多汗、缺乏运动、营养不良、贫血及一些慢性病患者常常成为冻疮重点“照顾”的对象。

小雪节气后要积极着手预防冻疮,注意锻炼身体,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注意全身及局部保暖,先从薄手套戴起,鞋袜要温暖宽松。

平时应经常自己按摩手足及耳廓,促进手足血液循环,每年冻疮容易复发的患者可在皮肤科中医师指导下尝试食疗、中药外治、膏方调理等来进行积极预防。

原标题:《小雪到了,养生三个重点,坚持做好平安过冬!》

如果觉得《小雪已过(养生三个重点你知道吗)》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