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苏东坡喝了一杯茶 写诗自比为“茶仙”卢仝(其中一句成最好茶诗)

2023-06-24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62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中国茶文化最神奇的地方在于——

一片树叶,成就了一种文化。

我们的生活都离不开茶。

有的人,只是解渴;但许多人,却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好茶,就是一位良友,既滋润你的身体,也滋润你的灵魂。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有一位福建的朋友曹辅,字载德,宋元符进士。

曹辅知道东坡同志嗜茶如命,便寄了福建当年第一批春茶的新茶给他。

东坡同志收到茶后,惊喜万分啊!

当时,东坡同志在杭州工作。

从福建寄茶到浙江杭州,今天的快递,是两三天的事。

但在交通落后的宋朝,那时间至少半个月到一个月吧!

东坡同志品尝之后,大为赞叹,挥笔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茶诗:

《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莫笑,从来佳茗似佳人。(“戏作小诗君莫笑”句,有版本为“戏作小诗君一笑”)

“仙山灵草湿行云”——

这茶太好了。

“仙山灵草湿行云”,东坡同志想像出这好茶的山,应是神仙住的地方啊——

比如出产福鼎白茶的太姥山,就是因太姥娘娘而得名。

“仙山”之中,云雾缭绕,滋润着这灵草般的茶芽!

“洗遍香肌粉未匀”——

雨后的茶山,那碧绿的茶叶,挺立的茶芽,如散发着幽香的肌肤。

叶子颜色深浅不一,朴素自然,如略施脂粉的少女,惹人怜爱。

在东坡同志的想象中,茶山中茶园里的春茶,多么鲜嫩可爱啊。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喝了这杯茶,转身于明媚的月光下,我仿佛感觉到到自己成了“茶仙”卢仝。

唐代诗人卢仝,别号“玉川子”,写下的千古第一茶诗《七碗茶》中,

其中有“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之句。

东坡同志夸张地说,喝了这杯茶,他成了当年的“茶仙”卢仝了。

意思是说,这杯茶可用卢仝的《七碗茶》来赞美啊!

接下去,他更夸张地说,喝了这杯茶,两腋习习生成的清风,胜过杭州城的春风啊!

“茶仙”卢仝的诗,是天下第一茶诗。

而“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城的春天,是怎样的人间良辰美景啊!

就从这两句夸张手法的诗中,我们可想而知,这是怎样的一杯好茶啊!

东坡同志是个老茶人了,天南地北,什么样的茶没喝过?

他会随随便便地,夸一杯茶到如此地步吗?

“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现在东坡同志要向我们解释,他之所以如此夸这款茶的原因了——

茶的内质好啊!

好茶,总是具有丰富醇厚,让人回味无穷的内质。

而且这是一款新茶,竟了有如此惊人的内质。

真是“仙山灵草”——好山出好茶!

一款好茶的产生,与它独特的生长环境密不可分。

但许多人在追求所谓“高山茶”、某某山场之时,却忽略了一个更重要的事实——

制茶工艺!

没有好的制茶工艺,再好的茶,也是如韩愈在《马说》中所说的那样: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东坡同志对此就很清醒了——

“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玉雪”,如玉似雪、冰清玉洁的茶叶——

看上去,怎么像是在说福鼎白茶中的白毫银针呢?

“心肠”,指茶的内质。

这款茶不但外观美轮美奂,而且内质好啊!

“油膏”,指在茶饼上涂一层膏油,是宋朝一种比较流行的作法。

“首面”,诗中指茶叶的外观。

“不是膏油首面新”——

这款茶这么好,完全来自于它的内质。

而不是在茶叶上涂上膏油的结果啊!这样的茶更新鲜啊!

老茶人,才不会为什么“油头粉面”的包装和宣传所忽悠呢!

“戏作小诗君莫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好啦,最后来个总结。

大文豪先是自谦了一下,小诗一首,游戏之作,请勿见笑哦。

接着,他抛出了一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茶诗佳句:

“从来佳茗似佳人”!

这一结句,套用一句俗话——“如雷贯耳”!

而且“贯耳”到现在,还余音绕梁,天地回荡啊!

这是苏轼独特的审美眼光和感受,写出的茶之中独具的美。

这是苏轼品茶美学意境的最高体现,并成为后面无数人,品评佳茗的最好用句!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南方有嘉木,普世而共品。

中国文学,因了一杯好茶,而有了无数首好诗,吟诵至今。

中国茶,因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好诗,而香飘益远,回味无穷。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如果觉得《苏东坡喝了一杯茶 写诗自比为“茶仙”卢仝(其中一句成最好茶诗)》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