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黄帝内经》是天文和人文相结合的生命健康学

2023-06-25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38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黄帝内经》是怎样用天象、天文之象来推测人体内在秘密的呢?

我们先来看这一篇的开头,黄帝就提了这样的问题:

黄帝问曰:余闻天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人以九九制会,计人亦有三百六十五节,以为天地久矣。不知其所谓也?

岐伯对曰:昭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夫六六之节,九九制会者,所以正天之度,气之数也。

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气数者,所以纪生化之用也。

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行有分纪,周有道理。

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积气余而盈闰矣。

立端于始,表正于中,推余于终,而天度毕矣。

黄帝问道:“我听说天是按照「六六之节」而构成一年,人是按照「九九制会」而构成身体,一年有三百六十五日,所以人体也有三百六十五个穴位,人体与天地相应的说法由来已久,但我不明白为什么是这样?”

岐伯回答说:“你的提问很高明啊,就请让我讲一讲这个问题。所谓六六之节和九九制会,是用来确定天体运行的尺度和万物气化的度数的。”

“六六”和“九九”这两个数字很有意思,如果大家听过我讲的《易经》,马上就会联想到乾卦和坤卦,乾卦的爻数就是九,坤卦的爻数就是六。

但这里说天的数字是六六,地的数字是九九,是从天地阴阳交合的泰卦来说的,就是六六阴气在天上,九九阳气在地下,那么阴气必定要下降,阳气必定要上升,于是阴和阳就互相交通了、交合了,阴阳发生作用,万物就和谐,这样就通泰了。

“六六之节”的“节”,是古代纪年单位。六节,即一年六个甲子。六六就是6乘以60,等于360,正好是一年360天,这是从整数来说的。“六六之节”是说六个甲子为一年。

六十甲子,大家都熟悉了吧?就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完整地配一轮下来刚好是六十。甲为天干之首,天干有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所以叫十天干;子为地支之首,地支有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所以叫十二地支。

古代以干支纪年,干支相配一轮为一甲子就是六十日,即为一节,六个甲子为一年,共三百六十日为六六之节,当然准确的说是365.2422天,这是古人早就发现了,不是现代人发现的,玛雅人就发现了,他们已经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了,这多了不得!

考古发现玛雅历法和中国历法即为相似,我们中国人早就发现一年是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这也很厉害,古人早就发现了。明末清初伟大的思想家顾炎武就说过:“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我们应该感到惭愧,我们现在有几个人知道天文的?

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中国古代有没有阳历?没有?错了!中国古代有阳历!什么叫阴历?什么叫阳历?阴就是太阴,就是月亮,月相变化一个周期为一“月”(现代叫做朔望月),以朔望月为单位的历法是“阴历”。

阳就是太阳,阳历就是根据太阳的运动周期确定的历法。我们站在地球上的人早期觉得太阳每天都是从东方升起,又在西方落下,从而认为是太阳绕地球运动,后来才发现这是不对的,应该是地球绕着太阳转,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这毕竟是后来的事。我们还是回到先秦时代,回答《黄帝内经》的时代,当时人看到太阳东升西落一个周期就是一天;看到太阳沿着天球上的轨迹——黄道运行一个周期就是一年,其实就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

以太阳年为单位的历法是“阳历”。现在我们大家都以为西方人采用阳历,我国古代用的是阴历,其实这是一个大大的错误。中国古代是有阳历的,我们的历法是既有阳历又有阴历,叫阴阳合历。我们的阳历当然不是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的,而是用天干地支、用二十四节气表示的。大家知道吗?我们的二十四节气在201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了。

讲到这里我不禁要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大家发现没有西方用的是阳历,阿拉伯民族用的是阴历,自古以来,这两种文明发生冲突,一直到今天也无法调和。可是我们用的是阴阳合历,我们的文化是和谐的,既能融合西方,又能融合东方。所以中华文明成为唯一流传到今天也没有消亡的文明,而且也一定成为能够消解东西方文明冲突的伟大的精神力量!这一点我们应该有文化自信!

我们接着听岐伯的回答:“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行有分纪,周有道理。” 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白天见到太阳运行为阳,晚上见到月亮的运行为阴。天地日月的运行有各自的轨迹,它们运行的周期也有一定的度数。什么度数呢?

“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积气余而盈闰矣。”太阳一昼夜运行一度,月亮一昼夜运行十三度还要多一些,多多少呢?多7/19。所以大的月份和小的月份加起来一共三百六十五天形成一年,阴历大月是30天,小月是29天,平均一个月为29.5天,一年十二个月就是354天。

但阳历是365又1/4天,阳历的天数比阴历的天数就多了,每年要多出十一天多,三年要多出三十多天,就是一个多月了。这样积累下去,阴历和阳历的纪年时间就会越差越大,就会脱节了。怎么办?怎样使得阴历和阳历的天数协调起来呢?

古人很聪明,想了一个办法,就是闰月,就是在阴历上加一个月,这就是“积气余而盈闰矣”,就是把每年多余的天数累积下来,盈余的部分就产生了闰月。每2至3年加一个闰月,5年差不多两个闰月,19年设立7个闰月。这样阴历和阳历就能够对应起来、协调起来了,就不脱节了。这就是阴阳合历。

那么一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呢?“立端于始,表正于中,推余于终,而天度毕矣。”是以冬至日作为一年开始的,这是用圭表测量日影长度的变化来校正中气。

圭表,是古代的一种天文仪器。表是直立的竿子,圭是和表相连的底座。调节时令节气,推算出从一年开始到一年结束盈余的天数,然后累积成闰月,用闰月来协调阴阳历的协调平衡。你看古人多有智慧。《黄帝内经》独创了一种“五运六气历”,属于阴阳合历。我们后面会详细地讲。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中医学实际上是来源于天文学的,《黄帝内经》其实就是天文和人文相结合的生命健康学!

如果觉得《《黄帝内经》是天文和人文相结合的生命健康学》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