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走进河北(保定的饮食文化)

2023-06-27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72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保定地处广袤的冀中平原,自古以来,一直是京畿重地,其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积淀丰厚,是河北菜的发源地之一。从保定历代文物中的谷物工具、熟食陶瓷,还有商代的爵,春秋战国时期中山国的羊羹,到清代的直隶官府菜等,都印证了保定饮食文化的悠久历史。保定最具代表的传统美食有驴肉火烧、李鸿章烩菜、白运章包子、白肉罩火烧、大慈阁酱菜、马家老鸡铺卤鸡、高碑店豆腐丝、白洋淀鱼宴、安国药膳等,这些久负盛名的美食,既有本土特色,又兼容天下食风,是到保定旅游不可错过的美味。

大慈阁酱菜

大慈阁自古为佛教圣地,是古城保定的象征。大慈

阁酱菜因曾被清朝乾隆皇帝钦点为御用膳食而名声远扬。现有酱包瓜、酱八宝菜、酱黄瓜、酱子萝、酱五香疙瘩头、酱花生仁等30多个品种。

白运章包子

始于1919年,由保定人白运章所创制,并获得“百年老字号”的称誉,曾与天津狗不理包子齐名。其特点是馅大皮薄、鲜香味美、风味独特。白运章包子店:保定商场北门外

马家老鸡铺卤煮鸡

马家老鸡铺是保定的一家老字号饮食店,从清朝嘉庆初年创制以来,已传五世。店主人每次煮鸡,常配以各种益身提味的中草药材,因此所制的卤鸡,色鲜、形美、味香,名冠燕赵。马家老鸡铺:古莲花池东侧

保定驴肉火烧

据说,起源于明朝初期,燕王朱棣起兵到保定府徐水县漕河一带,兵困马乏,饥饿难耐,他便命兵士杀马,将马肉煮熟了,再夹着当地百姓做的火烧,这就是最早的“马肉火烧”,因曾被皇上吃过而名声大振。后来,因为战争需要大量马匹,于是就出现了比马肉更细腻,而且纯瘦不肥更香的替代品——驴肉。保定市区的街头,随处可见卖驴肉火烧的小吃摊,但成规模的驴肉火烧连锁店有袁家、永茂、老驴头、好滋味等。

义春楼白肉罩火烧

白肉罩火烧曾是保定老字号义春楼的招牌美食。相传,民国时期,冯玉祥每次到保定办公务,必到义春楼吃猪头肉罩火烧。从此,义春楼的白肉罩火烧声誉大振。

保定面酱

为保定三宝(铁球、面酱、春不老)之一,也是保定老字号槐茂酱园的招牌产品。始产于清康熙年间,历史悠久。其特色是入口绵甜、营养丰富,既可生食,又是烹饪的调味佳品。

春不老

又名雪里蕻,是一种普通的蔬菜,为保定三宝之一。腌制后的春不老,脆嫩清香,非常可口,素以价格便宜、品质优良的特色,为百姓所喜爱

槐茂酱菜

是保定老字号槐茂酱园的招牌产品,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现已发展到40多个品种,有什锦酱菜、酱瓜包、酱莴笋、酱黄瓜、虾油瓜等传统小菜,色泽鲜艳,酱香浓郁,味美香甜,风味独特。相传,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去西陵参谒,途经保定时,曾品尝过槐茂酱菜,连连称赞,并赐名“太平菜”。

李鸿章烩菜

由保定直隶官厨董茂山与师弟长春园掌柜王锡瑞于1896年共同创制,二人根据保定府自古擅做烩

菜的传统,精选上等的海参、鱼翅、牛鞭、鹿筋及安肃(今保定徐水县)的贡白菜、豆腐、宽粉条等食材,再加入保定府三宝之一的槐茂甜面酱精心烩制而成。菜品味鲜醇厚,营养丰富。当年,直隶总督李鸿章品尝此菜后,大赞赏。后来,直隶官府的官厨将此菜定名为鸿章烩菜”。

徐水漕河驴肉

宋代,徐水区境内的漕河是一条运粮的河道。当时,漕帮俘获盐帮驮货的毛驴后,就地宰杀吃肉,这样,当地兴起了吃驴肉的习惯,并形成了独特的加工秘技。当地人按传统工艺煮熟的驴肉,色泽红润,酥软适口,香味浓郁,享誉华北,流传至今。

高碑店豆腐丝

是高碑店有名的特产,始于宋代,历史悠久,曾于清朝嘉庆年间作为贡品进入宫廷御膳房。高碑店豆腐丝采用优质大豆为原料,经过多道工序精制而成。色泽乳白,味道咸香,最宜佐酒下饭,是高碑店著名的地方小吃。

涞水扣碗肉

是涞水县一带民间非常流行的一道名菜。选用上好的五花猪肉,煮八成熟,切成片放入碗内,再放入一些冻豆腐片码放整齐,配以酱豆腐、姜、花椒面、酱油、盐等作料,入锅蒸制即成。此菜口感润滑,肥而不腻,入口即化,香味四溢,已成为当地民间婚、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一道主菜。

保定特产

保定铁球(俗称健身球)、大慈阁香油、安新苇编画、易县易水砚、曲阳石雕、定瓷、雄县黑陶、白沟箱包、白沟泥人、涿州张飞家酒涞水麻核桃(文玩核桃)、涞水车亭贡米(小米)、涿州地毯、涿州贡米(大米)、涞水木雕、红木家具、铜火锅、景泰蓝徐水刘伶醉、唐县大枣、安国中药材、阜平野生山蘑、木耳、黄花、满城磨盘柿等

如果觉得《走进河北(保定的饮食文化)》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