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菜吧:走访了100家生态小农场(经营成功的都有这3个特性)

2023-06-29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07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生态小农庄遍地都是,但是盈利的有几个?经过走访和调查,总结3点生态小农场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爱好并且乐于坚持

通过近几年实地考察,发现经营能超过三年以上的农场,它们的农场主以70后和80后居多。

这部分人目前可谓是国内新农人的中坚力量。他们中有曾经做蛋糕店的小老板,也有做艺术品展会的商业精英,有做农业扶持项目,毕业于名牌大学的研究生,也有大型国企的老总。

他们以做农场为兴趣,在兴趣上做事,才会有任劳任怨的坚持,和不屈不挠,重头再来的勇气。这种心性做农业就会很踏实,不会因为初期改良土壤,农作物产量低,果子畸形多而苦恼,也不会因入大量成本,东西种出来了,却找不到销路而着急。

2、从小做起,孵化特色产品

例如,有家叫逗豆乐的农场,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是草莓和番茄,这两种蔬果都持有北京中合金诺的有机认证。农场还种了一百多亩的水稻,用的都是老品种的自留种。今年的粮食已经被一些幼儿园和单位预定了。他的销售却不是问题。农场主贾波说:“我很少参加农夫市集,也不会自己全国各地去跑市场,我相信只要解决了所有种植方面的难题,有高品质,价格合理的食材呈现给大家,那朋友们都会帮我分享的”。

确实目前生态种植的食材,价格不菲,除去那些假,大,空做礼品,走噱头的外。即便是只在成本上加一点点利润,卖出来的价格也是市场的好多倍。小农场要生存,要发展,摊子铺大了,品类种得多了,必然有些好卖,有些烂在地里,但是烂在地里的也是花了土地和人工成本的,怎么办,只好加在畅销的品种上。

贾大哥说生态农业毕竟是做初级农产品,没什么大的利润空间,不可能一口吃出一个胖子来,前期我们也是只有几十亩地,慢慢亏得少了,才开始扩种,否则早些年死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死的。

3、不要只想着国家补贴项目,却忽略实际操作

因为规模达不到要求,通常国家补贴是想拿,都拿不到。之所以建议不要一心想着国家补贴项目,是因为大家都在种的东西,你觉得市场的饱和度会小吗?这还不是主要原因。重点是,拿了钱,就不是你想怎么种就怎么种的事儿了。通常会有专家来指导,有技术员来监督,出现意见偏差很难处理。所以,初具规模的农场,选择做富有特色的主题和产品,创造成为环境优美,极具创意,而且拥有自己的文化品位的农场,真正做到生态环境和经营持续发展的平衡,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台湾生态农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且富有文化特色,在国际上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大家可以多借鉴参考。

免责声明:图片、文章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不做商业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如果觉得《菜吧:走访了100家生态小农场(经营成功的都有这3个特性)》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