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幼儿园教学中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2023-06-30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86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对于幼儿以后的身心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在幼儿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幼儿日后的成长与发展。幼儿园教育中,教育工作者首先应正确认识幼儿园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应结合幼儿园的实际和新课改的教学要求,采取有效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幼儿园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通过家长、社会及幼稚园三方的通力合作,加强对幼稚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1创设有效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情境教学法是教学过程中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工具,把图片、音频等多种教学手段结合起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幼儿处于教学情境中,能够更好地参与学习,在学习中体会轻松愉快,更加自主地融入教学活动中。早期儿童的认知能力比较薄弱,对文字信息的理解也比较困难,为了提高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教师需要改变他们的教学方法和观念,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比如,我在以“龟兔赛跑”为教学内容的教学中,先准备了视频短片,让孩子们通过看动画片和我的有效指导,体验其中的知识性内容。也需要逐步把幼儿引入创设的情境中,通过一些与情境相关的问题,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到要学习的内容。如:在这个故事里为什么兔子认为他能赢?海龟为何对比赛充满信心?为什么兔子最后没赢?让幼儿在情境中思考这些问题,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结论。课堂上,我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把故事再现出来,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懂得做人要虚心,这样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

2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思考能力

目前的幼儿园教育中,教学的重点更多地集中在幼儿使用语言的积极性上,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使幼儿能够更积极地交流,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能够更好地理解别人的话语和所要表达的内容。教书的时候,我设置了教学情景:在森林里有动物举行了一个拥抱节,小熊也想在这个活动中找到更多的好朋友,和这些好朋友互相拥抱,虽然这很开心,但小熊此时哭了,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根据教学情境和问题,有效地开展活动,首先我通过多媒体向幼儿展示这一故事情节,使他们更好地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并使他们明白在与人交往中不能欺凌他人,要乐于帮助他人,这样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成为好朋友。随后,我让孩子们表演角色扮演中讲故事的内容,让孩子们理解为什么森林里的其他动物不和小熊拥抱。小熊常常欺负其他小动物,让孩子们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告诉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好处,并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在玩玩具时要礼让别人,学会文明用语,学会以礼待人。

3合理利用游戏教学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由口语发展到计算能力的培养,再到自主生活能力,再到形象感、文字表达能力等等,都是在逐渐培养和形成的过程中。所以要抓住关键时期,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利用游戏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习惯,这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和途径。通过搭积木、摆凳子等各种游戏教学活动,实现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比如,当幼儿清洁个人卫生时,我会引入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在小游戏中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在教学活动中开展游戏,能使幼儿更积极地参与游戏活动,并能更好地培养幼儿的游戏习惯。

4合理使用儿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幼师教育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培养幼师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众多幼师所追求的目标。在幼儿期,学生学习意识较弱,活泼好动,喜欢玩耍,因此,教师可以合理地利用幼儿的智力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实现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比如,在幼儿洗手时,我会播放《洗手歌》给幼儿听。儿童歌曲内容简单,能营造欢乐气氛,幼儿也喜欢各种儿童歌曲。它们在歌唱的过程中,能够把内容记下来。经过反复的歌唱和聆听,幼儿能够学会洗手的方法,当他们开始洗手的时候,就会想到他们所学的“洗手歌”,在脑海中形成洗手的方法,按照“洗手歌”的顺序和步骤,清洗自己的小手。实践教学中,教师还应注重通过儿歌让幼儿掌握必要的技能,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不是利用儿歌让学生快乐,把课堂完全变成儿歌课,利用儿歌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5结语

儿童早期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儿童早期阶段尤为重要,有利于促进儿童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全面发展。为此,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应正确认识当前幼儿教育的形势,充分利用各种宝贵的教育资源,结合幼儿的成长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其今后全面素质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果觉得《幼儿园教学中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