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关于美食节目 出现的问题(与改进的策略)

2023-06-30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69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美食是人类生存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大家总是带着对世界的热情和对自然的尊敬,尊重普通食物的生长规律,发掘不同食物中不同的滋味及功用,创造出数不胜数令人赞叹的美食,同时也创造了丰富的美食文化。伴随着电视媒体的诞生,美食类节目开始上映,成为电视媒体服务大众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美食类节目存在的问题

电视节目娱乐化是中国社会进程在电视文化领域的必然表现,大众通过电视媒介享受五光十色的娱乐节目;电视娱乐节目的风行不可避免地把低俗化、同质化作为电视娱乐低层次的副产品摆在了大众面前。娱乐化的美食类节目给观众带来愉悦的同时,其表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首先,美食类节目在娱乐化过程中容易趋向低俗化。娱乐化是一把双刃剑,它能给美食类节目带来妙趣横生的氛围,但过度娱乐化则导致喧宾夺主的结果,使节目丧失了美食类节目的本性和品味,使节目走向低俗化。香港一档美食类节目中为了娱乐效果,竟做出红烧臭袜子给嘉宾品尝,不说嘉宾的感受,即使是坐在电视机前的受众也会对这一幕产生反感情绪。受众需要娱乐效果带来的轻松愉悦,但是娱乐化必须要有度,应该思考什么内容可以娱乐化、什么内容会引起受众的不适,不能为娱乐而娱乐,而应是健康、适度、积极地为美食类节目加入娱乐因素。

其次,为了增强趣味性和吸引力片面夸大食物的某些特性。无论美食类节目怎样变化,食物是基础,是节目的源泉。一些节目为了吸引观众,对某些食物表现出不切实际地赞美,诱使受众去品尝,结果可能会让他们大失所望。特别是当美食类节目和商家利益挂钩时,美食类节目极易成为变相的广告,食物的特性会被无限夸大。有的节目片面强调食物的美味和有益于健康的一面,有意无意地忽视食物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的一面,使美食类节目的科学性大打折扣。片面夸大食物的特性扭曲了饮食与健康的辩证关系,久而久之会让观众失去信任。

再次,缺乏对食物的敬畏之心,不注重倡导正确对待食物的观念。民以食为天,古人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民间饮食的主流是崇尚“吃德”,崇尚节俭,既保持着淳朴的意蕴,又善于创新,它们才是中国饮食文化之根。美食类节目离不开各种各样丰富的食材,如果不加以利用,很容易造成铺张浪费。若不向观众特别说明,也容易造成观众的误会。个别节目中食物甚至成了嘉宾戏耍“开战”的武器,任意糟蹋食物,不珍惜食物,缺乏对食物应有的敬畏之心。这可能会对未成年观众产生不良影响。

二、美食类节目的改进策略

娱乐化可以提升美食类节目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但媒体人应当把握住娱乐在美食类节目中的底线,在轻松娱乐的氛围下,不忘记自身的文化职责和担当,力争使美食类节目在娱乐化的进程中做到雅俗共赏、寓教于乐,引导正确的文化价值取向和健康的饮食文化。具体说来,美食类节目的娱乐化应该注重以下四个方面。

对食物的深层挖掘与趣味性表达相结合。如果能够深入挖掘有关食物的知识以及食物背后的历史和人文故事,并通过充满趣味性的方式将之表达出来,将会大大提高美食类节目的品位。

将美食与受众生活紧密相连。以往的美食类节目邀请专业厨师以刻板的课堂教学的方式教授一些高端菜肴糕点的制作,让观众感到遥不可及。近年的创新也主要集中在明星秀和探寻民间美食方面,尽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观众参与度低。如果美食类节目能够走入寻常百姓家,吸收普通观众的深度参与,明星秀与平民秀相结合,将美食类节目和受众生活紧密相连,往往能取很好的效果。引导人们对美食和美好生活态度的向往。美食不仅给人们的味蕾带来愉悦,更表达了对生活和美好事物的向往。

注重挖掘饮食背后的人文内涵。饮食,如今对人们来说,不再只是果腹的基本需求,也不单是讲究色香味的感官享受,而是成为了标榜自我的一种生存方式,一种感情的体现,它已经超越了‘吃’本身的含义,寻觅另一种精神上和审美上的意义。美食类节目应该成为传承饮食文化和普及饮食科学的重要担当者。

娱乐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给美食类节目迎来了新的春天,赢得了更多的观众,另一方面又容易导致美食类节目的低俗化、浅薄化,甚至使美食完全沦为娱乐的噱头。只有把握娱乐化的度,深入挖掘美食背后的饮食文化,传递人世间的温暖情,才能提升饮食类节目的质量和品位。

如果觉得《关于美食节目 出现的问题(与改进的策略)》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