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别让“葛优们”躺赢:生活不止眼前的健脑锤

2023-06-30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01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除夕佳节,阖家团圆,围坐于圆桌共同收看一年一度的春晚。

“8000元的保健床垫、红外线智商测量仪、健脑锤……”今年春晚,由葛优、蔡明、潘长江等人主演的小品《“儿子”来了》讲述了一个关于保健品的故事:由葛优扮演的一位保健品传销人员巧舌如簧地哄骗两位老人被认作“干儿子”,而当二老的真儿子试图劝阻时却遭到了父母激烈的反对。

权健的风波尚未平息,“儿子”又来了。

尽管小品纯属虚构,但是它却真实地影射出当今的社会现状。实际上,父母不仅容易受到传销组织的诈骗,也常常成为网络谣言的受害者。而子女的辟谣行为,有时竟会成为家庭矛盾的导火索。如果你想了解正确向父母辟谣的方式,请查收以下指南!

(一)父母为什么容易相信谣言?

从谣言内容本身而言,其具有很强的诱导接受性。

谣言的内容本身真假混杂,故意夸大事实,混淆视听;大量谣言文章更是“标题党”。用所谓“权威性”“耸人听闻性”“善良风俗性”的标题熏染气氛达到放大恐慌的目的。出于不安全感和判断能力弱,父母往往会全盘接受。

权威性谣言:“医学权威”“医生已禁”“绝对正确”

耸人听闻性:“99%的人都该看”“这么多年你都错了”

善良风俗性: “帮人无数”“转给家人”

家长们对健康与安全类的讯息较缺乏抵抗力与辨别力。

中山大学大数据发布的《2016年微信年度谣言分析报告》中指出:微信谣言排行前三的分别为人身安全、健康养生、财产安全。

父母处于的这个年龄段,是一个人面对各种“丧失”阶段。他们肩上背负着养育下一代和照顾上一代的重担,他们担心老去,担心健康出问题,极度缺乏安全感。据不完全统计,超过半数的家长在面对网上的信息时会带有“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同时,他们不只出于自身的健康需要,也是出于对子女的关爱。血缘关系中的亲代关系也增强了父母谣言传播的积极性。

最后,父母这一代在观念与认知水平与年轻一代是有差异的。

在大连黄鹤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刘洪伟看来,相对于子女来说,家长对于新媒体的新鲜感更强,他们对手机微信等新媒体具有明显的兴奋性;同时,由于不了解当今网络信息发布的自由性和开放性,他们误认为网络传播等同于过去的权威信息发布。“网上既然都推送了,还能有错?”他们的认知习惯还未及时更新,于是会轻易地掉入谣言的陷阱。

(二)父母为什么拒绝我的辟谣?

谣言杂糅,真伪难辨,需要我们为父母驱散阴霾,觅得真相。但是我们的好心辟谣为何适得其反,惹得父母发怒,加剧了亲子的矛盾呢?

首先是孩子的辟谣的权威性在父母心中大打折扣。在父母眼中,孩子的人生阅历和知识储备往往比不上自己,因此父母更坚信自己所接触的科学信息,并有理由怀疑其所谓的辟谣本身就是谣言。

其次,父母频繁的信息传播是一种情感需求,孩子的理性纠正使其感到好意被浪费。 “我对你有求必应,这一切都是为了你好,你跟我较什么真儿!”当大连的程毅给母亲转载辟谣贴时,得到了母亲这样的回答。

亲代和子代的生活轨迹在不断疏离而造成两代人情感的脆弱,父母的初衷在于用这条转发的“朋友圈”关心爱护远方的孩子,可是却受到了冷冰冰的辟谣贴,心里不免觉得委屈。

最后,在公众平台辟谣往往使得父母觉得自尊受伤。比起私聊辟谣,孩子直接将辟谣贴转入家庭群或开放在朋友圈这类公众平台会使得父母感到“下不来台的难堪”。他们在社交平台上已经构建了自己的社交圈,孩子的“拆台”会导致自己社会评价度的降低。

(三)正确辟谣指南

我们需要了解父母面对孩子辟谣时的心理和想法,通过交流的张力来降低谣言传播的活力。一些子女通过“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要求其停止传播,不仅容易浪费父母好意,更不利于双方关系优化。于是,下面我们为你定制了一份正确辟谣指南!

(1)用专业说话。在了解了父母的传统认知习惯后,去转一些真正的权威媒体、专业机构发布的辟谣文章,比我们单枪匹马的劝说管用。

(2)让理解先行。我们应当先理解和认可父母转载谣言的初衷与意图,在辟谣之前加上一句“爸妈,我理解你是为了我好……”,会使得对话拥有友好融洽的基调。

(3)以关心劝说。为父母辟谣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彰显自己的渊博学识,而是真正保护父母避免受谣言侵害。因此,将这种关心和担忧说出口,让父母感受到温暖和感动。

(4)要破也要立。寻求健康和安全是父母这个年龄段的刚需。你不想妈妈的头脑让“酸黄瓜治癌症”等占据,最好的方法不是让她不要养生,而是告诉她什么食材有利于养生呢?真正的健康之道应该去哪儿获取?先占领这块阵地,不给谣言任何生长的空间。

愿我们和最爱的父母,都远离谣言的危害。因此,记得查收这份辟谣指南哦!

最后,为了检验大家学习的成果,请选出以下正确向父母辟谣的方式:

欢迎大家在评论中分享你和爸妈的辟谣故事~

文字:林歆瑶 杨楠

图源:小组统计&网络

排版:王钰祺

责编:林歆瑶 陈景玥

参考文献:

张玥.关系传播视阈下微信家庭群传谣现象探究.新闻研究导刊 2017年(17)54-60

人民日报(2018.11.13)

微信年度谣言报告(2016)中山大学大数据传播实验室

如果觉得《别让“葛优们”躺赢:生活不止眼前的健脑锤》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