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秋季养生六招附贴心小秘方

2023-06-07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231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由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秋季养生六招附贴心小秘方,喜欢的朋友可以分享一下,也算是给小编一份支持,大家都不容易啊!

第一招:少辛增酸忌寒凉

秋天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少摄取辛辣、多增加酸性食物,以加强肝脏功能,因为中医认为肺气太盛可克肝木,故多酸以强肝木。

从食物属性解释,少吃辛,以免加重燥气。多吃酸食有助生津止渴,但也不能过量。

有些人爱吃酸梅止渴,其实酸梅属于碱性,吃多了影响肠胃道消化机能,容易发生溃疡,一旦天气更冷,罹患消化性溃疡的机率大增。生活小常识

至于脾胃保健,多吃些易消化的食物,少吃生菜沙拉等凉性食物。就太阳能量来说,秋天阳气渐收,阴气慢慢增加,不适合吃太多阴寒食物。菜最好过个火,烫一烫再吃。

尤其应避免瓜果,因为秋瓜坏肚,像是西瓜、香瓜易损脾胃阳气。不妨适量吃苹果、柿、柑桔、梨、葡萄和龙眼。

顺着大自然节气吃当令水果最好了,现代人因为运输方便、科技发达,可以轻易吃到其它季节盛产的水果,反而容易吃错食物,你想想,古人的秋冬哪有西瓜? 健康知识

贴心小秘方: 普及健康知识

可滋阴润燥:银耳、甘蔗、芝麻、梨、菠菜、豆浆、蜂蜜、藕等。

偏酸性水果:苹果、葡萄、石榴、杨桃、柠檬、柚子、山楂等。

辛辣食物少吃:姜、蒜、韭、椒、葱等。

第二招:养阴补气

中医师不反对秋天进补,但了解自己是哪种体质很重要,因为补的内容也各异。 生活小常识

有时出现上呼吸道毛病,以为感冒,其实不然。而是有些年纪大的人唾液腺分泌较少,容易眼睛干涩、干咳舌燥,并没有出现红肿痛的发炎现象,中医称为阴虚,要适度服用养阴药,以改善体质。 健康知识

如果属于过敏体质,着重补气,要偏向温补,忌吃寒凉食物。健康饮食

在门诊中会发现,病人经常补错药。有一次,医生发现怎么都控制不好过敏体质患者病情,经询问后才知道,病人私下吃蜂胶。

很多人以为蜂胶对过敏性疾病很好,其实蜂胶在中医属于寒性,刚好与治过敏体质温热药相冲。病患一停用蜂胶,症状立刻改善。

另外,经常腹泻等肠胃功能不好的人,建议多补鳗(最好清蒸)。 普及健康知识

贴心小秘方:生活小窍门

常见的养阴药:枸杞、玄参、玉竹、麦冬,可促进唾液腺体的分泌,可润喉,也具有免疫调节的作用。 生活小常识

常见的补气药:人参、黄耆、白朮、茯苓(不过,在剂量上难以拿捏是否适合自己体质,不论食补或药补,最好找专业中医师问诊)。

第三招:情绪保守,收敛元气 普及健康知识

依照自然界律则,秋天阴气增、阳气减,对应人体的阳气也随着内收,为了贮存体内阳气,要早睡早起。

《皇帝内经》记载: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

在秋主收的原则下,情绪要慢慢收敛,凡事不躁进亢奋,也不畏缩郁结。心要清明,性保持安静,在时令转变中,维持心性平稳,注意身、心、息的调整,才能保生机元气。

第四招:适当的运动

北京的秋天不算太冷,空气品质较佳,不妨多接近自然、多运动,吸收天地精华。尤其伸展动作,可帮助拉身,维持身体灵活度,滋脾补筋,强化循环。

伸展具有运化作用,能收敛心神。运指呼吸,运之始畅,意思是呼吸一旦舒畅开来,化之始通,从呼吸带动的循环系统、肠胃消化到内分泌系统,一路顺畅,气血循环自然活络。

要注意的是,早晚较冷时,不要在外面运动。尤其老年人,容易受寒,需调整运动方式。

贴心小秘方:

早晚天冷:建议在室内运动,如气功、太极拳、八段锦或瑜伽等。

白天户外:建议老年人多缓步走,年轻人可快步走,走到微喘或微微出汗。可增强心肺功能、调整气血。

第五招:穿明亮衣服

有种说法,秋天要多吃白色食物,这是延伸自五行理论(木火土金水对应青赤黄白黑再对应肝心脾肺肾)。 健康知识

然而中医师有另番诠释。 生活小窍门

秋与白,有点穿凿附会,尤其白色食物多偏寒凉,像白菜、萝卜这类,吃吃当然不错,可是如果属于过敏体质,会愈吃愈严重。显见中医理论绝非一板一眼,必须适个别体质而异。健康养生

另外秋天万物枯败,充满萧瑟肃杀气氛,情绪容易受影响。五行中既然秋天对应白色,代表清爽、明亮,表示要多穿白色、亮度高的衣服,让心情更愉悦轻快,别人看起来也较有生气,不致死气沉沉。 生活小窍门

第六招:强身健肺养生功 健康养生

秋气通肺,秋燥易伤肺,因此秋天首当保养肺脏,以下介绍两种养肺功法。 健康知识

高甩兼容法 普及健康知识

功效:能扩展心、肺脉及肝、脾、胃功能,有助于神智清明,身体轻盈灵活。

步骤: 生活小窍门

1.眼神平视,吸气,两手顺势甩高过头,身体向上挺拔。 健康小常识

2.吐气放松,两手平均朝身后下甩。 健康饮食

3.如此来回运作,连续约十分钟。

嘶泄肺盛法

功效:能帮助情绪内敛、收摄平和。

步骤:

1.两脚平行与肩同宽。

2.吸气时手心上捧,顺势在胸前翻掌,掌心朝外。

3.呈嘶字口形不发出声音,缓缓吐气,两手向两侧平推伸直,然后慢慢放松。 健康知识

4.两手放下,身形回正。 健康知识

延伸阅读:

治疗失眠的生活小常识

治疗失眠的生活小常识

1.饮食疗法

取大枣,小麦,冰糖,先取大枣、小麦水煎去渣取汁,纳入冰糖烊化顿服,每晚1次。

2.敷足疗法

取朱砂,加浆糊适量调匀,置于伤湿止痛膏上,贴敷于脚心涌泉穴上,包扎固定,每晚1次。

3.填脐疗法

取酸枣仁,研为细末,置肚脐中,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1日1换。

4.足浴疗法

磁石,菊花、黄芩、夜交藤,水煎2次,去渣取汁,倒入浴盆中,趁热浸洗双足15-30分钟,每晚1次。

5.保健疗法

每天按摩太阳穴,百会穴数次,用保健木梳梳头5分钟,从而保持心情舒畅,解除烦恼,消除思想顾虑。

6.药粥疗法

取大枣,元肉,大米,砂糖适量。先取大米煮粥,待沸时加入大枣、元肉,煮至粥熟时,调入冰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

如果觉得《秋季养生六招附贴心小秘方》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