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美国研发艾滋病预防药物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519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1 分钟。

对于艾滋病的研究,经过了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越来越多的丰硕成果。距离研制出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药物越来越近了,因此,我相信未来我们将杜绝艾滋病的困扰。

1美国研发艾滋病预防药物

美国《科学》杂志发布研究报告显示,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新型注射药物,试验证明在猴子身上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毒。

据报道,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研究人员以12只猴子为试验对象,其中6只猴子每隔四周被注射这种新型药物,另外6只猴子被注入安慰剂。在这之后的11周里,所有猴子每周有2次暴露于会感染艾滋病毒的环境中。结果发现,被注射了药物的猴子,体内完全没有艾滋病毒,而另外6只没有注射药物的猴子,均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研究人员称,这意味着这款长效药物,在猴子试验阶段,能100%起到抵御艾滋病病毒的作用。

研究人员称,如果在人体试验中有同样效果,这款药物有望成为预防艾滋病的另一重要途径。未来人们只要每隔1到3个月打上一针,或许就能有效避免艾滋病毒的感染。科学家们将在今后几个月里与葛兰素史克公司在美国展开临床试验,预计明年可获得有关这款药物的更多安全性数据。

世卫组织的数据显示,艾滋病作为一项全球公共卫生问题,至今已造成3600多万人死亡,在2012年,约有3530万人携带艾滋病毒。

2艾滋病预防药物试验失败

一项由非洲多国参与、针对一种艾滋病防护制剂的大规模试验日前宣告失败。研究者表示,他们不会因此而终止同类药物的研究。

马林加是在此间举行的“第五届非洲艾滋病疫苗项目论坛”上宣布这一消息的。据他介绍,这项大规模药物试验始于2005年9月,南非、赞比亚、坦桑尼亚和乌干达4国的6个研究中心参与,试验涉及9385名妇女。

这种名为PRO2000的凝胶状防护制剂由美国恩多制药公司生产,是一种女性外用药。试验结果显示,使用这种制剂的女性与使用安慰剂的对照组女性相比,其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并未有效降低。

乌干达研究人员指出,经过两年跟踪调查发现,乌干达参与试验的840名女性中,使用PRO2000的有130人感染艾滋病病毒,而使用安慰剂的对照组中有123人感染艾滋病病毒。

为期3天的“第五届非洲艾滋病疫苗项目论坛”13日在坎帕拉开幕,来自全球27个国家的250余名研究人员与会,他们共同讨论艾滋病防治领域所取得的进展。

3美药管局:批准艾滋病预防药物“特鲁瓦达”上市

据媒体报道,美药管局16日批准名为“特鲁瓦达”的艾滋病预防药物上市,此次是首次批准艾滋病预防药物上市。

抗艾滋病药物Truvada(资料图)

新华网华盛顿7月16日电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16日批准名为“特鲁瓦达”(Truvada)的药物上市,以帮助高危人群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这是美国药管局首次批准预防艾滋病病毒的药物上市。

“特鲁瓦达”为日服一次的丸状药物,由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吉利德科技公司生产,适用人群为同性恋、双性恋和性伴侣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高危人群。

美国药管局要求“特鲁瓦达”服用者同时注意性行为安全如使用避孕套等,以期有效降低感染风险。他们每隔3个月还要接受一次艾滋病病毒检测,以保证一旦感染尽快接受治疗。

美国药管局局长马格丽特·汉伯格说,批准“特鲁瓦达”上市是抗击艾滋病的重要里程碑,美国每年新增约5万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新的预防和治疗方案对于美国抵御艾滋病非常重要。

美国药管局此前曾批准“特鲁瓦达”用于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控制病毒蔓延。该局的一个外部专家委员会今年5月建议允许用“特鲁瓦达”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不过,该专家委员会也担心,高危人群可能因此减少使用预防艾滋病病毒效果更好的避孕套。

4治疗艾滋病与艾滋药物新解

爱滋病的治疗尚无满意的方法,治疗药物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治疗爱滋病的方法一、抗hiv药物叠氮胸苷:是逆转录酶抑制剂,主要作用于hiv复制,本药已经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首先批准用于临床。它可提高cd4细胞数,减缓疾病的进程,延长患者的存活,减少条件性感染,降低死亡率。主要的副作用是骨髓抑制、全血细胞减少而致继发感染加重,此外还能引起药物热、皮疹等。

艾滋的确诊过程是怎样的

双脱氧肌苷:是逆转录酶抑制剂,作用与叠氮胸苷相同,其副作用包括周围神经病、胰腺炎及肾脏损害,因此治疗前必须检查有关项目。

双脱氧胞苷:也是一种逆转录酶抑制剂,可使患者血清p24抗原减少,cd4细胞短暂升高,副作用与剂量相关,主要有皮疹、口炎、周围神经病等。

同他天定:是一种新的逆转录酶抑制剂,作用与双脱氧胞苷相似,能增加cd4细胞数。

治疗爱滋病的方法二、中药治疗

可用紫花地丁、丹参、人参、黄芪、熟地等。

治疗爱滋病的方法三、免疫调节剂干扰素a:具有抗病毒复制和免疫调节作用,几种干扰素一a干扰素作用最强白细胞介素粒细胞-巨嗜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使外周血中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数增加,改善肌体防御能力,减少条件性感染。

鸡尾酒疗法简介:纽约艾伦?戴蒙德艾滋病研究中心主持艾滋病研究工作的何大一发明了治疗艾滋病的着名的“鸡尾酒疗法”,该疗法把蛋白酶抑制剂与多种抗病毒的药物混合使用,从而使艾滋病得到有效的控制。

鸡尾酒疗法的原理是,假使艾滋病人只服用一种治疗药物,艾滋病毒终究会发展出抵抗药效的能力,而如果病人服用两种药物,即使病毒发展出对其中一种药物的抵抗能力,也无法同时兼具对另一种药物的防御能力。

接受这种疗法的病人如果在感染的最初几个月同时服用三种药物,最能有效地抑制病毒的复制扩散。例如接受azt、3tc和蛋白酶抑制剂3种药物混合疗法,其中azt、和3tc两种药物能够初步中断病毒的繁衍,而蛋白酶抑制剂能完全阻断病毒的复制扩散。

不过,这种混合多项药物疗法价格非常高昂,每年约需花费两万美元,而新近研究成功的第三种药物蛋白酶抑制则仍供不应求,虽然这种疗法对85%艾滋病人产生显着的

疗效,仍有15%的病人情况丝毫没有改善,此外,接受这种疗法的病人,初斯会出现许多药物副作用引发的症状,例如严重腹泻、腹部痉挛和贫血等现象,某些药物必须要在饭后服用,其他的则又应空腹时服用,对于病人能否持之以恒并且正确服药,构成相当大的考验。

自从人们向艾滋病挑战的第一天,就想征服它。在十几年与艾滋病的斗争中,人们已经积累了相当的经验,知道了预防艾滋病病毒传播的有效办法,而且研制出了一些能够有效地抑制艾滋病病毒在体内复制的药物,这些药物已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艾滋病病人的症状,延长病人的生命和提高其生活质量。

艾滋病治疗的常用药物(1)抗病毒药物。这些药物能够有效抑制艾滋病病毒在体内的繁殖,但并不能彻底杀灭人体内的病毒。有些药物长时间使用还可以使病毒产生耐药性,大大抵消了其治疗效果。现已有17种药物通过了美国fda许可用于治疗艾滋病病毒/aids。在我国也可以买到部分主要药品。药物可分为三类,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如双肽芝(azt+3tc)、赛瑞特(d4t)、立妥威(ddi)等。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如施多宁(stocrin)、维乐命(niverapine)等。蛋白酶抑制剂,如佳息患(indinavir)等。前二种药物作用于艾滋病病毒复制的早期,抑制逆转录酶;后一类作用于艾滋病病毒复制的后期,抑制另外一种重要的酶(蛋白酶)活性。但以上药物均系国外生产。

1995年,美籍华裔科学家何大一博士首先应用一种蛋白酶抑制剂加两种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治疗感染者和病人,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此种药物具有强大的抗病毒作用,经使用后可在血浆中检测不到病毒,并可长期维持这一疗效。另外,它还可以使被艾滋病病毒破坏的人类免疫功能获得恢复或部分恢复。这种联合用药的方法,被称之为“鸡尾酒疗法”,学术界称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据美国研究,1995年底至1997年,经过采用harrt治疗后,三种艾滋病主要的机会性感染,巨细胞病毒(cmv)感染、肺卡氏肺囊虫肺炎(pcp)、鸟分枝杆菌(mac)的发病率下降了60%~80%。因为艾滋病相关疾病而住院的人数下降了60~80%,死亡率下降了44%。自1999年起,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中心和北京地坛医院合作率先在我国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证明这种疗法对中国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可以取得同样的效果。

另外,进行抗病毒治疗不是任何时候都适合的,要选择适当的时机。我们已经知道,感染艾滋病病毒后,会经历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期、持续性淋巴结肿大期和症状期,即艾滋病四个时期。一般的治疗应选择无症状期的中后期。因此,一定要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确定什么时间开始治疗。

艾滋病治疗的常用药物(2)其他类药物。其他免疫调节药物有干扰素、白细胞介素-ⅱ和丙种球蛋白等,都具有抗病毒、抗细菌感染和增强免疫调节作用。其中白细胞介素-ⅱ还可使患者淋巴细胞数增加,改善其免疫功能。

艾滋病治疗的常用药物---我国试用中医中药治疗艾滋病也有着较好的前景。如香茹多糖、丹参、黄芪和甘草甜素等亦有调整免疫功能的作用。目前有些研究工作已发现某些中药或其成份在体外实验能抑制艾滋病病毒,但尚在积极开发研制中,希望能早日有治疗艾滋病的中药面世。

各种感染合并症的治疗如口腔念珠菌感染、其它细菌性感染、肺结核、卡氏肺囊虫肺炎、肿瘤等,均可遵医嘱对症用常规药物治疗。

接受治疗要到定点医院,经检查后制定出系统的治疗方案。千万不要轻信江湖游医和所谓的“祖传秘方”。

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研制出能彻底治愈艾滋病的药物和有效预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疫苗。但是,艾滋病的治疗药物正在取得进展,艾滋病疫苗也有所突破。总之,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艰苦的努力,人类一定会战胜艾滋病。

5艾滋病病毒有基因弱点 预防药物即将诞生

“如果你携有一种基因,那么你去1次酒吧,就可能嗜酒如命;而如果你没有这种基因,即使天天应酬喝酒,也不会成瘾。”“感冒打针、吃药,孩子之后耳聋了。之前我们一直怪罪药物,其实也是因为基因。那些孩子身上就有一种基因,遇到了特定的药物,就起作用了。”……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全球华人遗传学大会”在浙江大学召开。基因这种神秘的东西,再次走进了我们的视线。记者从会上获悉,不远的将来,人类可以找到癌症的基因致命点;血友病等5000多种单基因疾病,可以事先预测,在胎儿出生前就让它“消失”;人们可以通过基因检测,了解自己的身体有哪些与众不同,以及自己患哪些病风险更大。此次会议共有30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遗传学家参加,讨论了基因研究在医学、农业等各个领域的最新进展。

“天才基因”检测是忽悠 基因抗肺癌已亮相

市场上到处充斥检测“天才基因”、“早恋基因”的商业行为,靠谱吗?

记者采访了本次大会的主要专家,他们是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负责人杨焕明院士、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管敏鑫教授、沈炳辉教授,及浙大附属一院李明定教授。他们一致认为,基因研究的主流方向是为了攻克人类的疑难杂症,非常科学;而那些商业行为,并不靠谱。

哪些病的防治需要基因研究大力相助?当然癌症是首当其冲的。

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研究中心主任李明定介绍,目前肺癌是癌中之王,但它的基因位点已基本明晰,所以就有了治疗肺癌的靶向性药物,针对的就是肺癌细胞相关的基因位点,像导弹一样精准“消灭”它。

虽然人人都有癌细胞,但有的人患癌了,有的人不患癌,这就是因为基因。同样,不少人喜欢喝酒,但有的人成瘾,有的人不成瘾,这也是人体内的基因在作怪。在美国,人们已经发现了这种基因,并研制了一种药物,阻断酒精与这种基因之间的联系,这样这些人即使喝酒,也不再成瘾了。

艾滋病病毒有基因弱点 预防药物即将诞生

艾滋病是头号传染病,在这方面基因研究也有了新的突破。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沈炳辉说:我们的基因研究重点,不是在治疗艾滋病,而是在预防它。

浙大在研究基因的表达中发现,艾滋病病毒的“毒招”是它与人体基因会结合在一起,让人再也无法摆脱它。只要不让它与人的基因整合,就有望预防艾滋病病毒。

沈炳辉说,艾滋病病毒在与人体基因的结合过程中,需要经过“破裂”再“修复”的过程,现在我们已有方法可以破坏、干扰这个过程,与之相应的药物,已在实验室出现了。

如果觉得《美国研发艾滋病预防药物》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