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了解骨关节构造 明确骨关节炎发病机制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310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很多患者对于骨关节的构造不是很了解,也就无法明确骨关节炎发病机制。下面介绍下骨关节的基本常识。

1了解骨关节构造,明确骨关节炎发病机制

骨关节构造:

骨头与骨头联接处叫关节。关节骨的两端各覆盖着一层具有弹性的“关节软骨”,软骨下有一薄层称为“软骨下骨板”的硬化骨。

软骨外面另有滑膜与关节囊以及肌肉附着。X线可透过关节软骨,故在X线片上是看不到的。看到的是关节端骨、软骨下骨板。

关节软骨是由1%软骨细胞与99%基质组成的。基质中以胶原纤维Ⅱ型占50%,并在软骨下骨板与软骨表面间成网状排列;

另为30%是以透明质酸为主的粘多糖。在关节活动或负重受挤压时,网状结构中的水分便被挤出,骨节休息时它又像海绵一样从关节滑膜分泌的滑液中吸足水分从而得到营养成分。

这种结构功能很相似于电扇中轴与“含油轴承”关系:即轴转时油便挤出以润滑,轴仃多孔的轴承吸油备用。

倘若“油膜”似的软骨结构(系统)受损,关节活动就受障碍,即产生了“骨关节炎”。

2关节型牛皮癣的发病机制

关节型牛皮癣临床表现除了寻常型皮损的症状外,还伴有典型的关节功能改变。牛皮癣本身具有遗传倾向。据报道,瑞典统计了39000人口的牛皮癣发生率,发现患牛皮癣的病人亲属中6.4%患有牛皮癣,而普通人口中只有2%患牛皮癣。孪生子同时患牛皮癣的也不少。关节型牛皮癣约发生于5%~7%的牛皮癣患者,估计患病率为0.1%。

临床中大部分患者先出现牛皮癣皮损,后出现关节病变症状。有关牛皮癣关节炎的遗传学资料很少。曾对88个初发牛皮癣关节炎的进行家族追踪调查,共找到第一代亲属253个,第二代亲属48个,婚配家属83个作为对照组。结果第一代亲属中10个有牛皮癣关节炎,第二代亲属中只有1个发病,而对照组中无人发病。这说明遗传因素在关节型牛皮癣的发生中确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免疫遗传基因研究发现,关节型牛皮癣患者HLA-B27和B17增加3~4倍以及HLA-DRW4升高。另外,还发现HLAB27与牛皮癣脊柱炎具有很明显的关系。免疫学表现血清IgG、IgA、IgE增加;抗IgG抗体(RF)见于45%的病人,因而认为本病可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并发现血清免疫复合物增加,这种免疫复合物可能是葡萄膜炎,角膜周边部浸润的发病机制。免疫复合物可以激活补体而引起炎症。

3如何关爱骨关节,预防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的症状个人感觉差异颇大。有些人只是暂时地感觉轻微的不适和麻烦,有些人却会感到非常不舒服。针对疾病的病因,我们可以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来延缓软骨老化的进程并减轻相关的症状。

首先对受累的关节应加以保护,降低关节负荷,减轻体重,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负重和不良的姿势,使用手杖、步行器等。

颈椎椎间关节炎病人应避免长期伏案工作,睡眠时枕头高度应适当。腰椎受累者发病时应睡硬板床。在日常生活中,穿较有弹性的鞋子,穿戴护膝或弹性绷带。

其次,平时对受累关节注意保暖,可以用热水袋、热毛巾等热敷,大伏天尽可能避免空调、电扇直接对关节吹风。

第三,适当锻炼对保护和改善关节活动,缓解疼痛有很大的帮助。有益的锻炼是对关节冲击小的柔和运动,包括:游泳、散步、太极拳、慢跑、骑脚踏车、仰卧直腿抬高或抗阻力训练及不负重位关节的屈伸活动。游泳应该是最好的运动方式。有害的运动是增加关节扭力或关节面负荷过大的训练,如爬山或下蹲起立等活动。

对骨关节炎患者的锻炼要一分为二,在急性炎症期,应禁止锻炼,少走多坐,甚至卧床休息。这时可行不活动关节的肌肉舒缩运动,促进关节的血液循环,加速炎症的吸收,待炎症消退后,再循序渐进地进行功能锻炼。此外,关节内有游离体形成时,也暂不宜进行关节功能锻炼。

4生殖器念珠菌病发病机制

念珠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侵入人体后是否发病取决于人体免疫力的高低及感染菌的数量、毒力。当人体在妊娠、糖尿病、口服避孕药、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使机体免疫力下降,改变阴道内环境的情况下,容易诱发念珠菌感染。

念珠菌的致病力和下列因素有关:①粘附力;粘附力与毒力成正比,在念珠菌属中白念珠菌粘附力最强;②两型性形态:当感染时,白念珠菌常呈菌丝型。菌丝型的毒力比酵母型的毒力强;③毒素:菌细胞表面的多糖毒素和另一种被称为“念珠菌毒素”可能是致病的因素;④细胞表面成份;⑤细胞外酶:白念珠菌可产生分泌一些酶,如溶血磷脂酶、磷脂酶和细胞外酸性蛋白酶(CAP)等。其中以CAP最为重要。CAP不仅能水解蛋白质,并能水解角蛋白及胶原,具有促进白念珠菌的粘附功能。

白念珠菌感染,首先是粘附在宿主的上皮细胞上,然后在以上所述的白念珠菌致病因素作用下形成感染灶。粘附在上皮细胞是因为宿主细胞膜表面上有白念珠菌的粘附受体,即岩藻糖和N-乙酰葡萄胺;白念珠菌胞壁上具有多种粘附介导体,其中较为重要的有甘露聚糖——蛋白质复合物(M-P)和几丁质。几丁质是(1-3,1-6)β-葡聚糖与N-乙酰葡萄糖受化合物而成的立体空间多聚体;白念珠菌胞壁具有纤维蛋白原,纤维连接蛋白等成分的粘着受体。而这些成分广泛分布于血管壁、炎症和创伤愈合等部位,有极强的粘着性,与白念珠菌粘附后能桥连白念珠菌与宿主细胞间的粘附,使白念珠菌更容易粘附和侵袭宿主。

5关节冲洗治疗膝骨关节炎

[摘 要] 目的:总结关节冲洗治疗膝关节炎的经验。方法:采用关节冲洗加功能锻炼治疗膝骨关节炎30例。结果:随访3个月,优良率90%。结论:关节冲洗加膝关节等张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创伤小,操作简便,术后恢复良好。

[关键词]关节冲洗;膝骨关节炎;等张训练

骨关节炎是由于关节承受异常或不均匀的应力引起的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与继发性骨质增生。关节透明软骨退行性变引发的骨髓腔压力增高与关节内炎性反应是产生膝关节痛的主要原因。关节面中央软骨破损,外围软骨代偿性增生肥厚并骨化形成“骨刺”以及关节韧带、肌腱粘连是产生膝关节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上尚无特效治疗手段。我院采用关节冲洗治疗3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在缓解疼痛与改善功能方面均取得良好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0例病人符合下列诊断标准,有膝痛及该膝X线片示有骨赘,伴有下述任一条者:年龄》50岁;受累膝僵硬《30 min;有骨擦音。

1.2 治疗方法

1.2.1 关节冲洗 在患者髌骨内上、外下行膝关节穿刺,放置16号针头并接输液器,一个与输液瓶内冲洗液相通,另一个接无菌弯盘放置在地上。冲洗液成分:林格液500 ml,2%利多卡因200 mg,甲基强的松龙80 mg,维生素B1 100 mg,维生素B12500 mg。冲洗结束后,关节腔内注入中分子右旋糖酐20 ml,加玻璃酸钠2 ml。一周1次,三周为一疗程。

1.2.2 功能锻炼 患者于术后第二天在床上行主动或被动屈伸(等张训练),每分钟以10次~15次为宜,屈伸幅度以能忍受疼痛为限。每日2次~3次,每次30 min。

1.2.3 疗效评估 参照Goldberg VM[1]及Legnesne MG[2]的膝骨关节炎临床评估指数打分表评价病情严重程度,通过疗程前的积分观察单项症状、体征及综合的疗效。

2 结果

本组30例病人经过一个疗程的正规治疗,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乃至消失,关节功能明显改善,行走能力明显增强。随访3个月,有3例关节增生严重的病人症状体征恢复到治疗前水平,其中27例均与正规治疗一个疗程的症状体征相一致或略加重。

3 讨论

如果觉得《了解骨关节构造 明确骨关节炎发病机制》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