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专家全面解析颈椎骨折脱位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353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各种暴力作用造成颈椎骨折脱位,通常合并不同程度和类型的脊髓损伤。但是,某些十分严重的骨折脱位却不伴有或仅有轻微的脊髓或神经根损伤,这种特殊类型的损伤,对伤者是幸运的。

1专家全面解析颈椎骨折脱位

【临床表现】

这种无脊髓压迫症存在的颈椎损伤,四肢和躯干的感觉、运动功能的排尿排便功能均表现为正常或仅有神经根刺激症状。损伤部位表现的局部症状是本类型损伤突出的临床表现。

1.颈椎呈前屈畸形或呈僵硬状:表现为强迫性头颈前倾并呈僵硬畸形。

2.肢体:四肢和躯干感觉正常,运动不受限,腱反射无异常,无锥体束征。

3.颈部疼痛:疼痛部位多在损伤节段,但也有涉及整个颈部,并可有压痛。

4.运动受限:颈部运动范围减少,有时旋转也受限,这与损伤节段疼痛和肌肉痉挛有关,患者自身的不安全感也是运动受限的原因之一。

【治疗措施】

急诊处理应十分注意损伤机制,一经诊断后不可将颈椎伸展,以防颈脊髓损伤,宜应用枕颌带牵引或颅骨牵引,牵引的方向使颈椎略屈曲位。牵引重量应与合并脊髓损伤的骨折脱位一样,以2~3kg开始,在密切观察下逐渐加重。一经复位,将颈椎维持在生理位,3周后用头颈胸石膏固定,为期3个月。牵引过程中如果出现神经刺激或压迫症状应调整牵引重量和方向。症状不消失或有加重倾向应立即中止牵引,不能为求得复位而损伤脊髓。采用维持重量牵引3周,尔后石膏颈领固定,待后期手术固定。

2颈椎骨折脱位并发高位截瘫的护理

1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30~60岁,平均39岁。

2 护理体会

2.1 心理护理 截瘫患者病情重,病程长,四肢瘫痪,生活不能自理,他们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绝望的心理。因此,护士应多巡视病房,用亲切的语言、和善的面容,多与之交谈,给予安慰和必要的病情解释,稳定其情绪,使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坚强地生活下去。

2.2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2.2.1 呼吸道的护理 截瘫患者因呼吸肌麻痹,血液循环相对减弱,长期卧床,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而易发生肺部感染。因此需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对流、温湿度适宜,定期进行室内空气消毒,采用湿式打扫,鼓励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深呼吸,每2h帮助患者翻身拍背1次,以助排痰。对于气管切开患者应进行吸痰、湿化气道、清洁口腔等护理,定时更换消毒气管内套管,用双层湿纱布覆盖气管口,雾化吸入每日2次。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

2.2.2泌尿系感染与结石 高位截瘫患者因神经系统受损而发生尿潴留,需长期留置导尿管而易造成泌尿系感染与结石。鼓励患者多饮水,不输液的患者每日饮水达3000~4000ml,每日清洗会阴部2次,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并用0.2%碘伏消毒尿道口2次,男性患者清洗后可用1块纱布缠绕龟头以避免被褥污染。膀胱冲洗每日2次,每日更换引流袋,每周更换尿管并妥善固定,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选择粗细适宜的导尿管。严密观察记录尿的性质、量、颜色,定时开放,每4~6h开放1次,定期做尿常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2.3 预防褥疮的护理 截瘫患者由于全身抵抗力下降,皮肤弹性降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缺血缺氧而易发生褥疮,因此,护士应做到五勤: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更换、勤整理。患者可卧特制翻身床、气垫床、明胶床等。如为患者更换床单、内衣或使用便盆时,一定要将患者躯体抬起,避免拖、拉、拽而损伤皮肤。同时,良好的膳食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增强体质、增加机体免疫力的重要条件,因此,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2.3 便秘的预防 此类患者因脊髓神经损伤和长期卧床,肠蠕动减慢而易发生便秘,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食富含粗纤维的蔬菜、水果,教会家属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环绕按摩腹部,也可给予热敷,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保证每2~3天解大便1次,必要时可应用润滑剂或缓泻剂。

2.4 功能锻炼功能锻炼应与治疗同时进行,可行推拿、按摩、被动活动四肢各个关节,向心性按摩大小腿肌肉,每日3~5次,每次30min,不做锻炼时,应将四肢各个关节置于功能位,保持踝关节90°位,预防足下垂畸形。功能锻炼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思想工作,使之坚持下去。

2.5 出院指导 继续加强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和功能锻炼。

3 小结

经上述护理,无一例肺部并发症发生,2例泌尿系感染经积极治疗后痊愈,1例因年龄大,家人不重视,发生褥疮,现已痊愈,30例患者肢体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3颈椎脱位和骨折患者应注意哪些事项?

钟先生来电问:不久前,我朋友在车祸中受伤,送往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颈椎脱位,医生为他的进行了固定,但由于颈椎直接连接着头部,一旦不注意就可能瘫痪甚至是死亡,所以我想了解下颈椎受伤的人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专家答:颈椎脱位分为外伤性、自发性和先天性,而钟先生的朋友属于外伤性的。颈椎脱位一经确诊,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并进行颅骨牵引或枕颌带牵引复位。头部外伤、旋转、乘车时突然刹车或打喷嚏等情况均可导致脱位加重,甚至椎动脉受体牵拉或延髓受压而窒息死亡。因此,家属护理颈椎脱位患者时一定要尽心,如果牵引复位后仍不稳定,建议早日行枕颈融合,且术后外固定时间应不少于三个月。

那么,家属在护理颈椎骨折患者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1、保持颈椎的稳定性:颈椎骨折3周,甚至在更长的时间里,在挪动、检查、护理和治疗过程中,家属应时刻保持患者颈椎的稳定性,切勿施以暴力使颈椎扭曲,一切活动最好在颅骨牵引下进行。此外,患者还可以通过石膏及纸壳围领、颈部支具以及沙袋挤压等简易固定方法,使骨折处保持相对稳定。固定期间,患者还应坚持颈部肌肉静力收缩练习,如做挺胸梗脖练习可以加强颈部肌肉的肌力。接受颈部手术的患者,其固定时间应不少于三个月,而未手术的患者,其固定时间也应不少于8周。无论手术与否,患者均不能撤除外固定物,即使穿戴固定装置离床活动也应避开危险场所。

2、防止并发症:颈椎骨折患者常伴有截瘫,而截瘫患者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褥疮和泌尿系感染三大致命的并发症,其中,又以呼吸困难尤其应该受到重视,因为它是促进病人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设法保持呼吸道通畅非常重要,如有双上肢截瘫患者不宜用枕颌带牵引以免吊带绞勒咽喉时病人不能自我解除而至呼吸困难。此外,截瘫患者要定时整体翻身,防止身体某一部位长时间受压而出现褥疮。同时,保持皮肤干燥清洁、铺用气垫保持床柔软平整、多饮水以防止泌尿系感染等也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我建议颈椎骨折患者应定期到医院复查,一般3个月一次,以便医生随时了解患者恢复的情况。

4用力拉手 关节脱位

小明拉着爸爸的手出去散步。4岁的他有个习惯,一路走来,看到什么东西都要去踢,所以他的鞋尖最容易破。

此刻,小明牵着爸爸的手一路走一路聊着刚才在少儿节目中看到的故事情节。

看到路边有个塑料小瓶,他照例上去踢一脚。父亲见状,一边使劲拉着他的手,一边说“刚买的运动鞋,鞋尖又要踢破了”。父亲话音刚落,小明就嚷着说胳膊疼。父亲放开他的手,只见他的手无力地垂着,不能动也不能拿东西。

父亲急忙带小明去了医院。

医生说,小明是肘关节脱位。经复位治疗,他手的功能又恢复了。

提醒

肘关节脱位,医学上称为桡骨小头半脱位。幼儿容易发生,是因为幼儿桡骨头发育不完全,包绕在桡骨颈上的环状韧带生长不牢固,肘关节周围的肌肉比较松弛,当肘关节被用力牵拉再放松时,环状韧带上缘就会被卡在肘关节内。家长牵着幼儿走路时,常常是孩子举着手,家长垂着手,当孩子跌倒或手被用力牵拉时容易出现肘关节脱位。

日常生活中应避免用力牵拉孩子的手臂。如在给孩子穿衣服时,不要用力牵拉孩子的手腕及前臂;上下楼梯时应双手扶着孩子的肘部或上臂,不要过度牵拉孩子的手,特别是在孩子刚学走路时,牵拉孩子的前臂防跌倒时都易造成肘关节脱位。

发生肘关节脱位后应立即请专科医生复位,否则会影响小儿肘部关节的功能和发育。孩子发生一次关节脱位后很容易复发,需积极防范。

5关节脱位典型病例

患者,男,35岁,汉族,以“翻车致伤右髋部20天”,于2002年3月13日收入我院,患者于20天前因车祸致伤,曾在外院治疗,未见好转,即转入我院治疗。

查体:一般情况良好,耻骨联合处及右骶髂关节处有明显压痛,骨盆挤压试验(+),右下肢较左下肢短缩5cm。

X线片示:右髂骨翼骨折,骶髂关节脱位,右耻骨、坐骨支骨折,耻骨联合分离。

入院4天后给予患者行大重量右股骨髁上牵引治疗,重量约为本人体重的1/5,2周后,行床旁X线片,发现骨折已基本复位,骶髂关节亦复位,此后将牵引重量减至本人体重的1/10,维持牵引,2个月后,拆除牵引,测量双侧下肢长度相同,扶双拐下地活动。

1年后随访,行动正常。

如果觉得《专家全面解析颈椎骨折脱位》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