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症状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341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急性传染病并发的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变可深达骨质,称急性坏死性中耳炎,表现脓臭、鼓膜大穿孔。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症状为耳痛、耳漏和听力减退,全身症状轻重不一。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症状

婴幼儿不能陈述病情,常表现为发热、哭闹不安、抓耳摇头,甚至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发生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时,要详细检查鼓膜,以明确诊断。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症状及检查所见随病理改变而不同,一般分为以下四期:

早期(卡他期):鼓室粘膜充血水肿、血管扩张,腺体分泌增加,鼓室内有浆液性炎性渗出物。自觉耳堵塞感、轻度听力减退和轻微耳痛,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或有低热。

检查所见:鼓膜松弛部充血、紧张部周边及锤骨柄可见放射状扩张的血管,此期为时不久,常被忽视,特别是小儿更不易觉察。

中期(化脓期):炎症继续发展,鼓室粘膜充血肿胀加重,浆液性炎性渗出物转为粘脓性及脓性。症状随之加重,耳痛剧烈,呈捕动性跳痛或刺痛,可向同侧头部或牙齿放射。听力减退显著。全身症状亦明显,可有畏寒流、发热、怠倦、食欲减退。小儿哭闹不安,体温可高达40°C。惊劂,伴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检查所见:鼓膜弥漫性充血,伴肿胀,向外膨出,初见于后上部。后渐全部外凸。正常标志难以辩认。血象:白细胞总数增多,中性白细胞比例增加。

晚期(穿孔期):鼓室积脓增加,鼓膜毛细血管受压,出现小静脉血栓性静脉炎,局部坏死溃破。致鼓膜穿孔,脓液由此外泄。由于脓液得以引流,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亦随着改善,耳痛减轻,体温下降。耳漏初为血水样,后为粘脓性或脓性。

检查所见:鼓膜穿孔前,局部先出现小黄点。穿孔开始一般甚小,不易看清,彻底清洁外耳道后,方可见到鼓膜穿孔处有闪烁搏动的亮点,有脓液自该处涌出。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聋。

恢复期:鼓膜穿孔引流通畅后,炎症逐渐消退,鼓室粘膜恢复正常,耳流脓逐渐消失,小的穿孔可自行修复。

检查所见:可见鼓膜紧张部小穿孔,外耳道内有脓性分泌物或干燥。

2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什么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acute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是中耳粘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病变主要位于鼓室,但中耳其他各部亦常受累。主要致病菌为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等。本病较常见,好发于儿童。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病理分析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感染初期,鼓膜呈明显的放射状血管充血、中耳粘膜充血及咽鼓管咽口闭塞,鼓室氧气吸收变为负压,血浆、纤维蛋白、红细胞及多形核白细胞渗出,粘膜增厚,纤毛脱落,杯状细胞增多。鼓室内有炎性渗出物聚集,逐渐转为脓性,价值炎症波及鼓膜,终致局部坏死溃破,鼓膜穿孔,导致耳流脓。若治疗得当,局部引流通畅,炎症可逐渐消退,粘膜恢复正常,小的鼓膜穿孔可自行修复。病变深达骨质的急性坏死型中耳炎可迁延为慢性。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诊断检查

1、听力检查 多为传导性聋,少数病人可因耳蜗受累而出现混合性聋或感音神经性聋。

2、耳镜检查 起病早期,鼓膜松弛部充血,捶骨柄及紧张部周边可见放射状扩张的血管。继之鼓膜弥漫性充血、肿胀、向外膨出,正常标志难以辨识,局部可见小黄点。如炎症不能得到及时控制,即发展为鼓膜穿孔。穿孔一般开始甚小,不易看清,彻底情节外耳导后,方见穿孔处有搏动亮点,实为脓液从该处涌出。坏死型者鼓膜迅速溶溃,形成大穿孔。

3、耳部触诊 乳突部可有轻微压痛,鼓窦区较明显。

4、血象 白细胞总数增多,多形核白细胞增加,鼓膜穿孔后血象渐趋正常。

3急、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症状

非化脓性中耳炎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含义

非化脓性中耳炎是鼓室内外压力不平行所引起的中耳炎,非化脓性炎症。它有很多同义词如浆液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鼓室积水、渗出性中耳炎、胶耳、鼓动膜等,这些同义词其实均为根据非化脓中耳炎的病理过程中的某一特点命名的。

分泌性中耳炎,是指具有积液的非化脓性中耳疾病,也有人称之为渗出性中耳炎,中耳积液、浆液性中耳炎、鼓室积水等,一般使用分泌性炎、渗出性中耳炎两个名称。

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临床症状:

①鼓室积液。

②耳闷、耳聋、有时伴耳鸣,重者可出现眩晕,可在阿欠、喷嚏、搐鼻或改变头位时听力有所改善。

③鼓膜内陷、光锥消失、变位或变形。

④早期听力计检查显示低濒率下降为主的曲线,晚期可见高频区听力下降。

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临床症状:

①X线孔突气化不良,或呈硬化。

②耳聋及堵塞感症状隐,听力渐进性减退至停止伴耳鸣头晕。

③咽鼓管功能检查,可有闭塞,狭窄等功能障碍。

④鼓膜内陷,锤突明显外突、锤骨柄后上移位,光锥变形、消失、鼓膜增厚,活动度差,鼓膜与鼓室内壁粘连而完全不活动。

⑤听力检查多呈传导性耳聋,重时可呈混合性耳聋。

⑥声阻控测听提示鼓室负压及鼓膜听骨链活动受限,平坦型鼓室压图曲线,镫骨肌反射消失。

4如何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病因治疗

积极治疗鼻部及咽部慢性疾病,如腺样体肥大、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等。

局部治疗

1.鼓膜穿孔前:

(1) 1~3%酚甘油滴耳,可消炎止痛。

(2) 鼓膜切开术。

2.鼓膜穿孔后:

(1) 先以3%双氧水清洗,并拭净外耳道脓液,以便药物进入中耳发挥作用。

(2) 局部用药以抗生素水溶液为主,每日3~4次。恢复期,可选用4%硼酸甘油、2.5~5%氯霉素甘油等滴耳,便于消肿、干耳。

(3) 感染完全控制后,鼓膜穿孔长期不愈合者,可行鼓膜修补术。

全身治疗

1.及早应用足量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控制感染。

2.全身支持疗法,注意休息,调节饮食。

3.1%麻黄素液或呋喃西林麻黄素液、氯霉素麻黄素液滴鼻,减轻咽鼓管咽口肿胀,以利引流。

4.理疗,如红外线、超短波等,有助于消炎止痛。

5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有哪些病因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症状和检查在鼓膜穿孔前、后迥然不同,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 全身症状:在鼓膜穿孔前,全身发热、恶寒、乏力等症状较明显。小儿多伴有呕吐、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鼓膜穿孔前耳深部锐痛或刺痛,疼痛可放射至同侧额部、颞部、牙齿,此因鼓膜上的三叉神经分支(耳颞神经的外耳道支)反射之故。在婴幼儿常哭闹不安、拒食。当鼓膜自发穿孔或通过切开等处理使脓液排出后,疼痛骤减,全身症状亦随之改善。(2)耳聋及耳鸣:始感耳闷,继则听力渐降,伴耳鸣。穿孔后耳聋反而减轻。有时可伴眩晕。(3)耳内溢脓:鼓膜穿孔后耳内有脓液流出,初始带血,以后为白粘脓或黄稠脓。(4)耳镜检查:初始鼓膜松弛部充血,锤骨柄及紧张部周边可见放射状扩张血管;继之鼓膜呈弥漫性充血,伴肿胀,向外膨隆如乳头状,其中心有黄点。鼓膜穿孔之初,由于穿孔小,清除脓液后鼓膜穿孔处可见闪烁搏动点,或见该处有脓液流出。(5)听力检查:显示传音性耳聋。穿孔后听力有所好转。(6)触诊检查:因乳突骨膜的炎性反应,乳突尖处可能有压痛。鼓膜穿孔后渐渐消失。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病理变化仅限于粘膜,表现为充血、水肿,并有圆形细胞浸润、粘膜上皮坏死。渗出液由清渐变为粘脓性,最后呈纯脓性。由于鼓室外积脓,内压增高,压迫鼓膜,或鼓膜本身因炎症侵犯而软化或发生层间脓肿,终致鼓膜破裂,中耳内的脓液得以引流至外耳道。由于中耳结构的连续性,病变常扩展到乳突气房,重者可发展为急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

身体抵抗力下降如有营养障碍、受凉或受湿、素有全身慢性疾病及变态反应性疾病等,为起本病的诱因。致病菌进入中耳的途径是:(1)咽鼓管途径:①上呼吸道急性感染时,病菌多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②急性传染病,尤其是猩红热及麻疹发病时,可能并发本病。③哺乳姿势不当,如横抱婴儿,或婴幼儿平卧吸吮奶瓶时,乳汁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④过度用力擤鼻,在不洁水中游泳及跳水,不合适的咽鼓管吹张术及鼻腔冲洗术,可使病菌经咽鼓管进入中耳。⑤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时,如有细菌侵入,可发展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2) 外耳途径:由于鼓膜破裂,致病菌经鼓膜破裂处进入中耳,引起感染。(3)血行性:致病菌通过血循环进入中耳引起的发炎机会虽少,但其病变常造成鼓膜坏死。多见于猩红热和伤寒。

细菌通过某些途径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粘膜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称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致病菌以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及变形杆菌较多见。由于小孩咽鼓管咽口与鼓口的位置几乎在同一水平上,且咽鼓管较短,管径较粗,故本病以小儿多见。若不能及时有效地治疗,易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或迁延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甚至出现颅内外并发症,故应引起注意。

如果觉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症状》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