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骨质增生三大早期症状

2023-06-10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460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骨质增生早发现早治疗,了解这三大早期症状看你是否有病

1骨质增生三大早期症状

骨折增生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多发生于45岁以上的中年人或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常用腰部活动的重体力劳动者及运动员易患此病,最常见于膝、髋、腰椎、颈椎、肘等关节。 如果你有以下骨质增生的早期症状请尽快就医问诊。

腰椎骨质增生:

好发部位:以腰三、腰四最为常见。

临床症状:腰椎及腰部软组织酸痛、胀痛、僵硬与疲乏感,甚至弯腰受限。

如压迫坐骨神经可引起坐骨神经炎,出现患肢剧烈麻痛、灼痛、抽痛、串痛、向整个下肢放射 如邻近的神经根受压,可引起相应的症状,出现局部疼痛、发僵、后根神经痛、麻木等。

颈椎骨质增生:

临床表现:颈项部有强硬的感觉、活动受限、颈部活动有弹响声,疼痛常向肩部和上肢放射,手和手指有麻木、触电样感觉,可因颈部活动而加重。

颈椎骨质增生严重者还会引起颈椎病性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胃炎、心绞痛、吞咽困难等。不同的病变累及不同部位,就出现不同的症状,晚期可导致瘫痪。

膝关节骨质增生:

临床症状:可持续性隐痛,气温降低时疼痛加重,与气候变化有关。长时间行走,剧烈运动或久坐起立开始走时膝关节疼痛僵硬,稍活动后好转,上、下楼困难,下楼时膝关节发软,易摔倒。

蹲起时疼痛,僵硬,严重时,关节酸痛胀痛,跛行走,合并风湿病者关节红肿,畸形,功能受限,伸屈活动有弹响声,部分患者可见关节积液,局部有明显肿胀、压缩现象。

2警惕:脑瘤早期症状早发现

脑瘤患者在任何年龄段的都有,但是儿童患者比较多,通常情况下脑瘤患者在早期发病的时候并不是没有症状表现,大多数脑瘤患者都曾出现过一些前兆,但没有给予及时的注意和正确的认识,从而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脑肿瘤亦称颅内肿瘤。早期发现脑肿瘤的一些信号症状对于尽早治疗至关重要。出现以下9种症状时必须引起警惕。

(1)视力障碍。脑肿瘤引起脑压增高后,眼静脉血液回流不畅导致淤滞水肿,会损伤眼底视网膜上的视觉细胞而使视力下降。有的患者表现为范围不全的视野缺损。

(2)喷射状呕吐。与胃肠疾病的呕吐相比,脑肿瘤患者的呕吐不伴有胃脘胀、恶心、腹痛和腹泻,呕吐与进食也无关,而是在一阵头痛后突然出现“喷射呕吐”。

(3)清晨头痛。头痛常发生在清晨四、五点钟,往往在熟睡中痛醒,故称之为“清晨头痛”。

(4)单眼突出。即一侧眼球向前突出,严重时导致眼睑闭合不全。

(5)幻嗅。出现幻嗅是因为位于脑下部的颞叶受肿瘤的刺激所致,患者常闻到实际不存在的气味,如橡胶燃烧味、饭糊焦味或香气味等。

(6)短暂性认人失误。患颞叶脑瘤的人还可以产生对人陌生感和似曾相识感,这种症状可出现数分钟。

(7) 迟发癫痫。成年以后开始发生癫痫,若无其它诱因,则应首先考虑脑肿瘤。

(8)单侧耳聋。若无中耳炎等病史,仅有一侧耳朵听力呈减退,很可能是颅内肿瘤压迫了听觉神经所致。

(9)感觉减退。位于大脑半球中部的顶叶患肿瘤,可引起对侧偏身的各种感觉———疼痛、冷热、触碰、震动和形体辨别等感觉减退。

1.一般症状

1)头痛:颅内压增高或肿瘤直接压迫刺激脑膜、血管及神经受到刺激牵拉所致。见于大数患者,为早期症状,随肿瘤发展而加重。

2)呕吐:多由于颅内压增加刺激延髓呕吐中枢、迷走神经受到刺激牵拉引起。头痛重时并发呕吐,常呈喷射状。小儿后颅窝肿瘤出现呕吐较早且频繁,易误为肠胃疾患。

3)视觉障碍:包括视力、视野和眼底的改变,由于颅内压增高发生视神经乳头水肿或肿瘤直接压迫视神经,日久皆可致视神经萎缩而影响视力,造成视力减退甚至失明。产生视神经乳头水肿的原因系颅内压增高,使视神经周围淋巴鞘内淋巴回流受限以及眼静脉压增高,静脉瘀血所致。此外,还可有头晕、复视、精神症状、癫痫发作、颈项强直、角膜反射减退及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的改变。

2.局部症状

局部症状亦称定位症状,由于胶质瘤所在部位的不同,其所产生的局部症状亦异。临床可根据其表现,结合其他判断肿瘤的位置。其中最重要的病灶症状,即肿瘤直接压迫刺激或破坏脑组织或颅神经的结果,具有定位价值。但以发病初期出现最有诊断意义。在晚期,由于其他部位的脑组织及颅神经受压迫、水肿及牵扯等间接影响,而出现一些肿瘤的邻近症状和远隔症状。前者是因肿瘤附近的脑或颅神经受压所致。如小脑肿瘤出现桥脑、延髓症状;颞叶肿瘤出现第Ⅲ、Ⅳ颅神经障碍;外侧裂肿瘤出现偏瘫等。以上症状的发生,与肿瘤压迫、脑组织移位或脑血液循环障碍等有关。远隔症状是在肿瘤远隔部位的脑神经的功能障碍,如颅后窝肿瘤,因脑积水影响额、颞、顶叶,可出现视、听幻觉或癫痫。又如颅内压增高时,由于第三脑室扩大亦可出现双颞侧偏盲和蝶鞍扩大等。

3小儿暑热症早期症状及饮食疗法

小儿暑热症早期症状

暑热症患儿多在盛夏时节发热,绝大多数病儿发生于周岁前后至2岁间,6个月以下和3岁以上少见。

1、体温:在38~40℃之间,可为稽留型、弛张型或不规则热型,持续不退。天气越热,体温越高。发热期可长达1~3个月,待气候凉爽时自然下降。武汉儿科医生曾观察部分久热不退的病儿,移居庐山后体温即降至正常。

2、多饮多尿:患儿虽有汗腺功能障碍,但肾功能正常,因此多尿、尿清而频繁,尿量虽不如尿崩症那样多,也可在一昼夜达20余次,不含蛋白质,尿比重常在1.008以下;由于组织间水分减少,使唾液分泌减少而引起口渴多饮,每天饮量可达3L以上。

3、少汗或无汗:大多不出汗,仅有时在起病时头部稍有汗液。

4、其他情况:病初一般情况良好,不显病容,或偶有消化不良或类似感冒的症状,但多不严重。体检除咽部稍呈充血外,并无其他阳性体征。高热时可见惊跳、嗜睡,少见神经系统严重症状。热度持久不退时则可见食欲减退、苍白、消瘦无力、烦躁不安,出现慢性病容。除部分病例的淋巴细胞百分数增高外,实验室检查结果多在正常范围内。

5、病程:多数历时1~2个月,但亦可长达3~4个月,直至脱离高温环境或秋凉后发热及其他症状逐渐消退。

有接触高温环境或在烈日下曝晒病史及上述临床表现者,中暑容易诊断。仅有较长时间发热,而一般情况良好,并且除外其他发热原因时,即可确诊暑热症。

4艾滋病早期症状 呼吸系统症状

艾滋病早期呼吸系统症状

主要是机会性感染引起的肺炎、卡波齐肉瘤以及肺结核等。

1、艾滋病导致的肺结核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发生的结核最常见于肺部,除具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及胸痛等常见症状外,还有普通结核病的症状,如发热、盗汗、厌食及体重减轻等。有时其临床表现与卡氏肺孢菌肺炎或其他机会性感染难以区别,须借助病原学检查及X线检查来鉴别诊断。

2、卡波齐肉瘤

在有广泛皮损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中,临床上诊断的肺部卡波齐肉瘤约为20%,尸检的发现率为50%。但在不伴有皮肤黏膜损害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中,肺部卡波齐肉瘤较少见。大多数本病患者有发热、干咳、呼吸困难,但约40%的患者可无任何这类表现。大面积支气管内膜损害时可有喘息,喉部受累时可发生喘鸣。这些损害导致出血时,可有咯血。支气管镜检查或气管内膜活检可诊断本病。胸部X线检查亦有助诊断。

3、卡氏肺囊虫肺炎

卡氏肺孢菌(肺囊菌)过去认为属原虫,称为卡氏肺孢子虫,现根据形态学和分子遗传学分析证实属于真菌。该菌引致感染最为常见,约占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肺部感染的80%,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主要的致死原因。本病是由肺孢菌引起的间质性浆细胞性肺炎,其主要病理变化为肺内弥漫性、间质性和肺泡性水肿,肺泡内充满泡沫状水肿液及大量肺孢菌。肺泡壁变性坏死,肺间质内有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临床表现为发热、干咳、呼吸增快、呼吸困难、发绀、通气功能障碍;X线检查呈间质性肺炎表现。症状进行性加重,可死于呼吸衰竭。在痰、胸腔积液、气管灌洗液或气管内膜活检中找到病原菌可诊断本病。此外,巨细胞病毒、弓形虫、隐球菌、类圆线虫、军团菌等亦可引起肺炎。

4、卡氏肺囊虫肺炎

卡氏肺孢菌(肺囊菌)过去认为属原虫,称为卡氏肺孢子虫,现根据形态学和分子遗传学分析证实属于真菌。该菌引致感染最为常见,约占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肺部感染的80%,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主要的致死原因。本病是由肺孢菌引起的间质性浆细胞性肺炎,其主要病理变化为肺内弥漫性、间质性和肺泡性水肿,肺泡内充满泡沫状水肿液及大量肺孢菌。肺泡壁变性坏死,肺间质内有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临床表现为发热、干咳、呼吸增快、呼吸困难、发绀、通气功能障碍;X线检查呈间质性肺炎表现。症状进行性加重,可死于呼吸衰竭。在痰、胸腔积液、气管灌洗液或气管内膜活检中找到病原菌可诊断本病。此外,巨细胞病毒、弓形虫、隐球菌、类圆线虫、军团菌等亦可引起肺炎。

5警惕胰腺癌早期症状

调查显示,全球每年新发胰腺癌病例23万,从总体上看,北美洲、欧洲、澳洲发病率最高,亚洲次之,非洲最低,胰腺癌高发国家或地区的发病率是低发国家或地区的5至7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胰腺癌发病率也快速上升,目前男性发病率达6/10万,女性发病率达4/10万。在本市,男、女胰腺癌发病率近几年分别以年均3.48%和4.99%的速度急剧上升,增长幅度分别居于男、女性癌瘤第五位和第一位,成为男、女性前10位高发恶性肿瘤。本市男、女胰腺癌发病率现分别超过8/10万和7/10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成为我国胰腺癌高发地区。

从近日在津举行的国际消化系统肿瘤研讨会上获悉,近年来我国胰腺癌发病迅猛增长,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其发病率在20年间增长约4倍,成为男、女主要高发癌症。更严峻的是,它起病隐匿、生长迅速,患者从发病到死亡往往仅几个月,在常见癌瘤中死亡率最高。专家认为,胰腺癌正在向“癌王宝座”步步逼近。

此外,我国胰腺癌发病还呈现出比较明显的低龄化趋势。大量临床调查和观察发现,以往50至69岁高发的胰腺癌现在逐渐向30至49岁人群逼近,原来临床少见的30多岁、40多岁患者现在明显增多。市肿瘤医院胰腺肿瘤外科现在收住院的胰腺癌患者中,超过30%年龄小于50岁,曾治疗的年龄最小患者仅有17岁。

由于对胰腺癌认识的缺乏,很多患者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后,被当做消化不良、胃炎、肝胆疾病治疗,结果延误了病情。临床调查显示,因发现晚,被确诊的胰腺癌患者中,仅不足20%具备手术条件,而他们即使手术,术后也易复发,生存期超过5年的仅约10%。胰腺癌早期发现率极低,且恶性程度高,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患者总的5年生存率不足5%,远低于甲状腺癌的90%、乳腺癌的80%、大肠癌的60%、胃癌的50%、食管癌的12%和肝癌的10%。若能早期发现并接受以根治性手术为主的综合规范化治疗,治疗效果可明显提高。

胰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每年腹部B超检查是捕捉早期病变的最佳方法。随病情发展,患者往往最先出现以下症状:1、上腹、脐周或右上腹绞痛,呈阵发性或持续性、进行性加重,大多向腰背部放射,卧位及晚间加重,坐、立、前倾位或走动时减轻。2、因肿瘤压迫,胆汁排泄不畅而导致黄疸,使皮肤、巩膜发黄。3、厌食、乏力、明显消瘦,有的还伴有腹泻、便秘、腹胀、恶心等。4、不明原因血糖升高。

出现这些症状时人们应及早就医,并提起“检查胰腺”这根弦,简单的腹部胰腺B超就能做到及早发现,避免误诊、漏诊。

如果觉得《骨质增生三大早期症状》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