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怎么正确应对青光眼方法

2023-06-10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734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5 分钟。

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那么你知道日常生活中,怎么正确应对青光眼方法呢?

1怎么正确应对青光眼方法

青光眼是常见的致盲眼病,居全球致盲原因的第二位。在我国,65岁以后发病率可达4%至7%,特别是原发性青光眼中的闭角型青光眼,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

调查发现,即使在发达国家,仍有50%的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青光眼,发展中国家估计可高达90%,这些患者要等到“看不清”才就诊,此时的视功能损害已非常严重。专家指出,青光眼的视神经损伤不可逆,因此,要减缓疾病的发展,终生保留有用视力,关键就在于早期发现,积极治疗。

青光眼常无明显症状

应重视眼科体检

青光眼像小偷一样,大部分患者初期全无症状,只是视野逐渐收窄,若未能及时就医,患者的视力会进一步受损,严重者甚至失明。

中山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院长葛坚介绍,青光眼分为开角型和闭角型两种类型。多发于中老年人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通常在过度劳累、长时间阅读或看电影电视、情绪激动、失眠等情况下,出现轻微的头痛或恶心、视物模糊不清;看灯光时,周围有一圈缤纷的彩虹圈,这些症状可持续几分钟到几个小时,一般经休息或睡眠后自行消失。

而开角型青光眼病人的角膜及虹膜之间的夹角是保持分开,发病隐蔽,早期完全没有症状,其后渐渐缓慢和无声无息地破坏视野,令视野范围逐渐收窄,最后只有中心点视物很清晰,四周东西却完全看不见。

葛坚指出,任何人都可能患青光眼,年龄越大,患青光眼的机会越大,因此年龄超过65岁,最好通过眼科体检来筛查。一般来说,通过常规的裂隙灯、眼底镜检查和眼压测量,大部分人可以排除青光眼。而患有高眼压、严重的近视眼、青光眼家族病史、高血压、糖尿病的人群,是青光眼的高危人群,应深入进行青光眼筛查。

需终身治疗

定期检查重视随访

青光眼是终身性疾病,一旦确诊,需终身治疗并进行定期随访。葛坚说,“控制眼压是目前唯一得到公认的有效的保护青光眼视功能的方法。”

临床上,对青光眼的治疗包括药物、激光或手术,其目的都是为了降低眼压。不管接受哪一种治疗,都不能保证眼压能够永久控制。

同时,各种青光眼的治疗可能会有副作用和并发症,因此,患者必须在定期回医院进行检查和处理,发生并发症时及时处理,医生也可以根据眼压的变化及其对视神经的影响来调整治疗方案,以有效保护视功能。

专家指出,经常碰到这样的病人,手术之后,早期眼压控制很满意,来医院看了2-3次都不用再处理,患者就以为手术“一劳永逸”,青光眼治好了,自己再也不用看医生了。

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青光眼一辈子都必须定期看医生,观察病情的发展情况。有一些年纪大的患者手术后过了一两年视力下降了,还误认为是白内障,迟迟没有再接受检查,结果贻误治疗时机,视力无法挽回,后悔不已。

用药复杂

患者“不听话”导致疗效差

急性青光眼几天内都可能导致失明,所以首选手术治疗,引流房水,降低眼压。而慢性青光眼则一般先用药物控制。不过,治疗青光眼的药物种类繁多,每种药物的作用机制复杂,用药次数和时间不同,降眼压效果也很有限,因此,大多数患者常常需要好几种药物联合治疗。

不过,长期使用两种以上的药物,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再加上患者有时不能直接感知治疗的效果。一旦他没有足够的青光眼常识,用药就变得不规范,常常是“两天打鱼、三天晒网”,很难坚持按医嘱正确使用药物,也就是用药的依从性差。专家表示,这肯定导致眼压控制不好,视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专家说,青光眼患者的依从性差的现象临床上很常见,这与患者及家属青光眼知识贫乏、医护人员的解释工作不够等有关。他希望青光眼患者能够按医嘱用药,确保眼压受到控制,定时复诊检查,这样大部分患者是可以维持现存的视力的。

2办公白领怎么应对青光眼方法

很多人近视者长时间使用电脑似乎与青光眼大有关连。大量使用电脑器材的人或会成为高危一族。任何电脑高用量使用者应该定期进行全面眼睛检查。

每天面对电脑屏幕是青光眼高危族

日本的一项研究发现,长期每天面对电脑荧光幕9小时或以上的人士,患上青光眼的机会是低、中量使用者的两倍,而且近视患者更是高危人士,严重青光眼患者更有失明的危险。

日本东邦大学医学部的医生向4间日本公司约一万名员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共522名员工有视觉问题,占总数的5.1%,被列为高用量的使用者大多数有远视及近视,以男性及年青人居多,当中三分之一的高用量使用者怀疑患上青光眼。

进一步的研究显示,近视者长时间使用电脑似乎与青光眼大有关连。研究人员还未明其中原因,但相信患近视的视觉神经比正常的更容易受到电脑压力的影响。国际青光眼协会的主席赖特说:“大量使用电脑器材的人或会成为高危一族。任何电脑高用量使用者应该定期进行全面眼睛检查。”

了解青光眼征兆做好预防

专家介绍,青光眼是导致人们失明的第二大因素,危险性可想而知。青光眼有六个时期的表现,如想不发生失明,就要尽早的治疗。下面是青光眼六个时期的表现:

1、临床前期:无任何症状,常在有下列情况下诊断:①眼青光眼急性发作的另侧限。②有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家族史,在作其他眼病被查时或体检时发现具有前房浅、周边房角狭窄之眼,特别是在暗室加俯卧试验、力陷后眼压升高者。

2、前躯期: 在劳累、精神刺激等诱因下多在晚上山现眉弓、鼻根酸服,视蒙、虹视,甚至侦头痛、恶心等,此时检查有球结膜轻度充血,角膜雾状混浊,前房浅,房角部分关闭,瞪孔轻度营大,眼压升高常在40咖Hg(5.33kPa)以上,经休息及唾一晚后,症状消失或缓解,视力恢复前,因而常不能引起病人足够重视。间隔一段时间后退诱因又可再发。以后发作愈来愈密,隔期愈来愈短,发作持续时间愈来愈长。

3、急性发作期:起病急骤,上述症状明显加重,视力可减至指数或手动,头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甚至比眼局部症状更为突出。

4、间歇期:发作后经药物治疗或自然缓解,房角大部分重新开放,停用药后眼压恢复正常,自觉症状消失。

5、慢性期:因房角广泛关闭,眼压持续增高,引起视功能逐渐减迟,眼底c/D扩大,出与开角型青光眼相似的视野改变及眼底改变。

6、绝对期:慢性朗或急性发作期未经治疗或治疗无效,高眼压持续过久,导致视神经重损害,最终失明。该期有的病人眼压虽高但无明显自觉症状,有的病人因眼压过高或出现膜并发症而发生剧烈疼痛。

防治青光眼的小招数:

大约每20分钟让眼睛定时休息,荧光幕背后必须有足够的空间让眼睛放远视野。

荧光幕必须干净,并把光度及颜色对比调校至最舒适的度数,摆放荧光幕的位置要适中,光线必须来自两边,而不是来自前后面。

必须佩戴眼镜纠正任何视力毛病,如果雇员必须要在电脑荧光幕之下工作,雇主有责任为雇员提供免费的眼睛检查,并支付配戴眼镜的费用。

3青光眼术后怎么应对并发症方法

青光眼手术并发症有哪些?青光眼手术方式较为成熟,多数手术安全而效果好,但极少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并发症。

青光眼手术的并发症有哪些

1、术后前房延缓形成:造瘘性手术后,一般前房形成需要4~5天,如果术后4~5天没有形成,则视为房延缓形成。

2、葡萄膜炎:抗青光眼手术后葡萄膜炎的原因包括:(1)内因:术前高眼压血管神经系统不稳定,前葡萄膜部有瘀积,术前潜伏性葡萄膜炎。(2)外因:手术创伤。

3、晶状体混浊脱位:抗青光眼手术后白内障发生率,要想做出一个术后并发白内障的结论很困难,假如术后7~14天在接近手术区的晶状体发生混浊,则很有可能术中器械损伤(所以手术不用有齿镊子进前房夹拉虹膜)常以角钡膜环钻术及睫状体剥离术,白内障发生率较高,可以采用超声乳化治疗。

4、出血:抗青光眼手术中或术后出血,与手术的效果关系颇大,所以手术前全身有关的出血因素的检查与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及术中、术后出血的妥当处理甚为重要。

手术后一旦发现前房消失,眼压升高,即表示为恶性青光眼。应立即采取措施,积极抢救。可应用50%甘油或醋氮酰胺口服,静脉滴注20%甘露醇,局部点用1%阿托品眼药水,每日2~3次。

经上述处理,如眼压下降,前房恢复,可继续保守治疗。如保守治疗2-3日全然无效,则应积极采取手术措施,常用的方法为玻璃体腔放液,前房注气术。

如房角有粘连,注气后前房不易形成,可行房角分离后再行前房注气术。上述手术仍未能成功者,则行晶状体摘除,以恢复前后房交通,使眼压下降。

4日常生活怎么正确应对青光眼方法

青光眼是一种发病迅速、危害性大、随时导致失明的常见疑难眼病。

青光眼的危害

据刘现忠主任介绍,青光眼是一种引起视神经损害的疾病。视神经由很多神经纤维组成,当眼内压增高时,可导致神经纤维损害,引起视野缺损。如果视神经严重受损,可导致失明。

“部分青光眼的症状隐秘,很难发现,所以,尽早进行青光眼的检查、诊断以及治疗是防止视神经损害和失明的关键。”刘现忠主任说。

幼儿瞳孔大、水眼、怕光、需注意青光眼

刘现忠主任说,根据发病年龄又可为婴幼儿性青光眼及青少年性青光眼。30岁以下的青光眼均属此类范畴。先天性青光眼形成的原因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眼前房角发育异常,致使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压升高。

婴幼儿性青光眼是0-3岁青光眼患者。患儿在母体内即患病,出生后立即或缓慢表现出症状。一般是双眼性病变,但却不一定同时起病,也有部分患儿单眼发病。临床表现为出生后眼球明显突出,颇似牛的眼睛故称“牛眼”、怕光、流泪、等。因小儿眼球壁正处于发育阶段,查眼压,可能正常,而眼底检查不能好好配合。所以婴幼儿性青光眼关键在于及时正确诊断。刘现忠建议,幼儿在3岁时,有必要做一个全面眼科检查。

日常多见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刘现忠主任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在日常中多见与30岁以上人士。多数人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如果出现情绪激动、视疲劳,用眼用脑过度,长期失眠,习惯性便秘,妇女在经期,或局部、全身用药不当、均可诱发。表现为眼部干涩,疲劳不适,胀痛、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虹视,头昏痛,失眠、血压升高。休息后可缓解,有的患者无任何症状即失明,检查时,眼压可正常或波动,或不太高20-30mmHg左右,眼底早期可正常,容易被误诊。如果反复发作前房角一旦粘连关闭即可形成急性闭角青光眼。

中老人多注意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刘现忠主任说,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生,是由于眼内房角突然狭窄或关闭,房水不能及时排出,引起房水涨满、眼压急剧升高而造成的。多发于中老年人,40岁以上占绝大多数。女性发病率较高。发病时前房狭窄或完全关闭,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剧烈眼胀头痛、视力锐减、眼球坚硬如石,结膜充血、恶心呕吐、血压升高,较容易被误诊为胃肠炎、脑炎、神经性头痛等。如不能及时诊治,24-48小时即可完全失明。

但临床上,部分患者对疼痛忍受性较强,仅表现为眼眶及眼部不适,也可能眼部无任何症状,而转移至前额、耳部、上颌窦、牙齿等部疼痛。

青光眼的预防和治疗

刘现忠主任说,青光眼是造成失明的第二大原因。所以应在平时保持愉快的情绪、良好的睡眠、少在光线暗的环境中工作或娱乐、避免过劳、不要暴饮暴食、多吃蜂蜜及其它利水的食物、防止便秘、坚持体育锻炼。

各类青光眼表现都不一样,比较容易被忽视、误诊、给以后的治疗带来很大不便。刘现忠建议,定期可到医院给眼部做一个全面的检查。

治疗方面,早期以点眼药为主,在症状缓解不理想时可经行激光治疗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则是最后使用手段。

5如何正确应对青光眼

青光眼是我国主要致盲原因之一,而且青光眼引起的视功能损伤是不可逆的,后果极为严重。一般来说青光眼是不能预防的,但早期发现合理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终生保持有用的视功能。因此,青光眼的防盲必须强调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什么叫青光眼呢?青光眼是一组威胁视功能,主要与眼压升高有关的临床征群或眼病,即眼压超过了眼球内组织,尤其是视网膜所能承受的限度,将带来视功能损害。最典型和最突出的表现是以视神经凹陷性萎缩和视野缺损、缩小,如不采取有效的治疗,视野可以全部丧失终至失明。

三大原因致青光眼

青光眼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先天性三大类。

原发性青光眼确切的病因尚不十分了解。根据眼压升高时房角开闭的情况,可分为闭角型和开角型两类。闭角型和眼球的某些解剖变异有关,开角型可能和血管神经功能紊乱、遗传、免疫等因素有关。

闭角型青光眼:多见面于女性,40岁以后发病率最高,常伴有远视。前房浅,虹膜向前膨隆,前房角狭窄是该病的特征。当前房角被虹膜堵住,房水出路被阻断时,眼压立刻升高。临床上常表现为发作性,发作症状可轻可重。轻型发作或小发作,为时短暂,患者突觉视力模糊,看东西如隔薄雾,看电灯周围有“虹视圈”(叫做“虹视”),与此同时,眼部胀痛,鼻根部酸胀,经休息或睡眠后,这些症状可自行缓解,但可反复出现。发作严重时,头痛剧烈,并有恶心呕吐。(易被误诊为肠胃道疾患),患眼充血、水肿,角膜呈雾状混浊,瞳孔扩大固定,视力高度减退,用手指探触眼球时,象硬橡皮一般,说明眼内压极度升高。这种发作对视力危害甚大,必须及时急救。有经验的医生常可根据典型的症状,和前房浅、房角狭窄、虹膜向前膨隆等特征作出诊断。必要时可在暗室中,以低头俯卧的姿势停留一小时后再眼压,如眼压较进入暗室前升高8毫米汞柱以上或超过30毫米汞柱时,则诊断即可确定。久居暗室,看电影、电视,扩瞳验光或扩瞳检查眼底等,对前房浅的人来说,有可能诱发闭角型青光眼,应予警惕。

开角型青光眼:眼压虽升高,但前房角仍是开放宽畅,所以称开角型。眼压升高主要因为房水从前房角流出时的阻力增加。早期症状很轻微,甚至完全没有,不少病人直到晚期视力下降、行动不便时才发觉,只有少数年轻患者,可能有“虹视”。早期诊断主要依靠测定眼压,但不能仅仅根据偶尔1-2次眼压偏高就轻易肯定诊断。如常规检查难以肯定诊断,可在空腹速饮1000毫升温开水后再测眼压;如饮水后眼压升高8毫米汞柱以上或超过30毫米汞柱时,对诊断有帮助。晚期不仅眼压经常在高水平,且有视野缺损和视神经乳头凹陷。通过视野和眼底检查,不难作出诊断。

继发性青光眼:凡因眼部其他疾病引起的高眼压状态,称为继发性青光眼。引起继发性青光眼的常见眼病有:①角膜白斑或角膜葡萄肿;②虹膜睫状体炎后的广泛虹膜后粘连;③眼外伤前房积血及房角挫裂伤;④眼内肿瘤;⑤糖尿病、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这一类青光眼在眼压急剧升高时,同样可以产生头痛、眼痛、恶心、呕吐等到症状,但也可以没有明显不适,直到视力丧失时才被发现觉。

先天性青光眼:先天性青光眼常是生来的。双侧居多。除高眼压外,最显著的特点是眼球较正常不大,角膜的横径可超过12毫米以上,所以又有“牛眼”或“水眼”之称。患儿的角膜不仅扩大,而且混浊,前房很深,有时还有畏光流泪等现象。

治疗以手术为主

降低眼压和保护视功能是治疗青光眼的主要目标。不同类型和不同时期的青光眼,所采用的方法不一样。

闭角型青光眼的早期应尽可能防止虹膜堵塞前房角。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滴缩瞳剂,把瞳孔缩小,通常用1%毛果芸香碱;另一种是虹膜上剪一小孔(虹膜周边切除术),使前后房之间的压力取得平衡。缩瞳剂必须长期应用,不能中断;瞳孔缩小后视力模糊,看东西发暗,对工作和生活会带来一些不便。虹膜周边切除术安全易行,效果确实,值得推广。闭角型青光眼严重发作时,患者频频滴用毛果芸香碱,尚需配合醋氮酰胺、甘露醇等其他降压药物,但往往只能起到暂时的缓解作用,多需进一步作减压手术,不能因为自觉症状有所减轻而任意中断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治疗目的是尽可能地阻止青光眼的病程进展,治疗方案的制定,应用以青光眼患者全面检查为基础,包括准确掌握眼压的高度和波动的规律,视野的定量阈值变化,视神经乳头形态的细致改变,以及视神经血供状况的异常与否,并且结合全身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有否疾病来综合考虑选择。过去开角型青光眼的治疗原则一般是先采用药物治疗,无效时再考虑手术,主要是基于手术(非显微手术)并发症多,疗效差(患者较年轻,易产生滤过道瘢痕化)等因素。随着临床研制的深入,眼显微手术的之泛开展,手术器械的不断完善,手术技巧和手术方法的改进,青光眼滤过手术的疗效大大提高,一些学者主张积极的手术治疗,尤其是已有视神经而视野损害的病例。 继发性青光眼以治疗原发病为主,只有当高眼压成为突出矛盾时,才可选用适当的药物或手术降低眼压,同时必须兼顾原发病变的治疗。

视力保护重在护理

如果您被诊断为青光眼,那么您比成千上万的不知道自己患有青光眼的青光眼患者幸运些。因为您和您的眼科医生可以共同努力,在以后的岁月里保护您的视力。

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青光眼6条注意事项,可供患者参考:

①患者一经确诊就应接受系统正规治疗,最好能固定医院和医师。每天点药的次数和每次点药时间应完全遵照医嘱。要定期检查视力、视野、眼底变化和测试24小时眼压变化等。

②平时心态要平稳,性绪波动过大,常可引起瞳孔散大,眼压增高,加重病情。因此,要避免生气、焦虑,以乐观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③饮食宜清淡,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忌食辛辣、油腻的食物和酒、浓茶、咖啡等引起眼压升高和饮料。要控制每日饮水的总量和一次饮水量。一般情况下一次饮水不超过250毫升,一天总饮水量不超过2000毫升。饮水量过大会引起眼压升高。

④注意起居,预防感冒。衣领要宽松。睡眠要充足。睡觉时枕头可稍高。不宜洗冷水澡。这此对防止眼压升高都有一定的好处。

⑤慎重服药,禁用阿托品、东莨菪碱、颠茄、普鲁本辛、胃复安、安定及口服避孕药等,这些药物可使眼压升高。

⑥切忌在黑暗处停留过长的时间。因为在黑暗的环境中,瞳孔会扩大,使眼压升高。看电视时,应在室内点一盏小灯,使室内不至于太暗,且观看时间不宜过长。适当参加一些体育锻炼,但不宜做那些过分弯腰、低头、屏气、负重的活动,以免使腹压增加而引起眼压升高,加重病情。

如果觉得《怎么正确应对青光眼方法》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