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留心肾病初期的十个信号

2023-06-10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517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1 分钟。

肾病的初期,往往不会感到疼痛,因此容易被忽视,很难发现。不少患者身体非常不舒服了,才会到医院去看病,结果发现肾脏病已经很重了,甚至有生命危险,美国《健康》网站刊文提醒,出现以下10个常见信号必须非常警

1留心肾病初期的十个信号

肾病的初期,往往不会感到疼痛,因此容易被忽视,很难发现。不少患者身体非常不舒服了,才会到医院去看病,结果发现肾脏病已经很重了,甚至有生命危险,需要马上做血液透析。因此,美国《健康》网站刊文提醒,出现以下10个常见信号必须非常警惕。

1.没劲儿。肾功能不好时,很多废物难以从尿里排泄出去,会出现精神不振、疲劳、乏力等没劲儿的感觉。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肾病科主任王暴魁指出,肾脏有病,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从肾脏漏出,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也会有没劲儿的表现。有些患者会以为是过于劳累,或是其他原因,而忽视肾脏问题。

2.胃口不好。病人会出现多种消化道症状,尤其是因为胃肠道水肿,常有不思饮食、腹胀等消化功能紊乱的症状。

3.恶心呕吐。当糖尿病患者发生肾功能衰竭时,血中尿素氮增高,肠道中细菌的尿素酶会将尿素分解为氨,氨能刺激胃肠道黏膜,引起恶心、呕吐。加之此时的肾脏对尿的浓缩功能减退,就会增加患者的夜尿量,而人体水分在夜间会大量丢失、血液浓缩,晨起血尿素氮水平相对升高。所以,晨起时容易恶心、呕吐加重。

4.小便有泡沫。尿里有泡沫的原因有很多,肾病也会引发这一现象。如果蛋白质从肾脏漏到了尿里,尿就会起许多泡沫。

5.排尿量不正常。健康的人每天排尿次数大约为4—6次,尿量约800—2000毫升,如果排尿次数和尿量过多或过少,就要注意了。

6.尿蛋白和尿潜血。尿里有蛋白或者潜血,是肾脏有病的重要指征,尿常规就可以查出。但有时非肾病专业的医生会忽视这一点,建议最好找肾病专业医师咨询。

7.贫血。贫血的患者经常会去血液科就诊。其实,肾脏除了有排泄废物等功能外,还有分泌造血激素的功能,也是肾功能损害的一大信号。

8.高血压。高血压可以引起高血压肾病,也叫高血压肾损害,所以有高血压病的人要多加注意。当然,肾脏病也会导致高血压。

9.痛风、高尿酸血症。痛风、高尿酸血症都是血液中尿酸过多造成的,血液尿酸高的人,尿酸会沉积在肾脏里,使肾功能受损。

10.尿路感染。经常尿路感染的人,时间长了,有可能造成肾功能不全。

因此,王暴魁建议,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确诊,以期早发现肾脏疾病,进而早期治疗。

2糖尿病患者肾病信号

尽管自身是多年的糖尿病老病号,但是对于糖尿病极容易并发肾病的常识一点也不了解,更不明白糖尿病并发肾病会对自身产生怎样的危害。不仅如此,即便知道这一点,多数糖尿病肾病早期却很难让糖尿病人群察觉。因为,糖尿病并发肾病的早期很少有能够让糖尿病患者感觉到的临床症状。

据统计,糖尿病病史10—20年者,其中50%发生糖尿病性肾病;病史在20年以上者,几乎100%发生肾病,可见应该充分重视糖尿病病人的肾脏改变。肾脏病学家认为,糖尿病对肾脏的危害有两个方面:一是肾脏容易发生细菌感染,如果有人经常发生尿痛、尿频,小便中有许多脓细胞,反复发作,不容易治疗彻底,就应注意有否糖尿病的存在;另一方面是肾血管改变,波及肾小球、肾小管、间质和血管。血管改变包括大血管如肾动脉、肾小动脉硬化和肾脏微血管病变,后者主要为肾小球硬化,包括三种类型,即弥漫性肾小球硬化、结节性肾小球硬化以及渗出性肾小球硬化。

所以临床上有哪些现象应该想到糖尿病性肾病,这是糖尿病患者所关心的问题。下面就列举几点共糖尿病患者参考:

(1)尿中出现蛋白:这是糖尿病损害了肾小球等微血管所致,是非常重要的表现。原因是肾小球滤过膜的滤孔增大和原有的阴电荷丢失,结果使血浆蛋白容易滤过出来。尿蛋白现象早期呈间歇性,有人利用激发试验,即让糖尿病人运动以后再查尿蛋白,如果休息时没有蛋白尿,而在运动后出现了,或者运动后尿蛋白进一步增多,称之为运动性蛋白尿。这是很重要的诊断方法,简单而且可靠。不要轻视尿蛋白的出现。也有人做了这样的结论:凡糖尿病伴有蛋白尿者,5—10年内死亡率明显高于无蛋白尿者。更有人报告,青年型糖尿病如果出现蛋白尿,5年死亡率可高达35—72%。有人建议凡是糖尿病病人检查尿糖时,不要忘记查尿蛋白,是有一定道理的。

(2)尿量增多:正常人每天尿量1500—2000毫升。患糖尿病后有三多现象,即多吃、多喝、多尿,尿量每日增加超过正常人。这是因为在早期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量也增多。这种现象可持续多年,病情进一步发展,尿量可减少一些,这与肾小球滤过率减少有关。

(3)出现肾病综合征:如果病人尿蛋白增多每日达3克以上,伴有低蛋白血症、明显的水肿和高脂蛋白血症,就是肾病综合征的表现。肾脏专家认为糖病病人一旦出现上述现象,预后险恶,会很快进入氮质血症。此时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尿蛋白反而减少,病情也更加危险。

(4)出现尿毒症:50—60%的青年型糖尿病患者伴有微血管病变,后期几乎都死于尿毒症。一般认为大量蛋白尿出现后2—5年,即进入尿毒症期。多数发生在患糖尿病后20年左 右。有人统计,凡尿素氮(BUN)>8、6毫摩尔/升(>24mg/dl)、肌酐(Cr)>176、8微摩尔/升(>2mg/d1),平均生存期为2、7年。因此,对糖尿病患者,经常检查肾功能,如Cr、BUN,具有重要意义。

(5)反复发作的肾盂肾炎:因为糖尿病病人尿中有大量葡萄糖,细菌很容易生长繁殖,如果有尿潴留,细菌更容易生长;病人的抵抗力低下,使肾盂肾炎反复发作,因而难以彻底治愈。

(6)肾乳头坏死: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情况。肾脏血管硬化,血液循环不好,容易因缺血缺氧而引起组织水肿。一旦发生感染,形成炎症,治疗又不及时,可迅速发生组织坏死,病人出现血尿、脓尿,肾区绞痛,可进一步发展为脓毒血症、尿毒症,后果更加危险。

糖尿病性肾病的预防和治疗,最重要的是积极控制糖尿病,可以有效地预防微血管病变。有人提倡高磷饮食(二磷酸钙,每日6克),有利于红细胞释放氧,改善组织缺氧,对防治肾脏病微血管病变也有益处。另一方面,降低血压,控制各种感染,也很重要。

3艾滋病的初期症状信号

临床上艾滋病初期症状是复杂而多变的,这让许多的恐友在自身出现风吹草动后马上怀疑自己在某次高危行为后感染上艾滋病病毒。其实,出现疑似“艾滋病”症状,但它并不是你感染艾滋病病毒而发出的信号。临床上其它许多疾病常会表现出相似的症状,恐友朋友可以在诊断艾滋病时注意加以鉴别。

1、皮肤改变,艾滋病病人多发生的荨麻疹、全身性搔痒症及尖锐湿疣、接触性软疣等需与伴皮肤改变的卡波济肉瘤、皮肤粘膜紫癜、白血病的某些皮肤症状相鉴别。

2、在艾滋病早期表现出的疲乏、抑郁、嗜睡等症状尚需与称为“假性艾滋病综合征”的精神症状相鉴别。另外,在儿童艾滋病诊断时,也需注意与儿童发育迟缓症等相鉴别。

3、发热、消瘦、疲乏、无力,这些表现艾滋病病征的现象需和其他感染性病(如结核病、沙门氏菌属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胶原性疾病、血友病的某些类似症状相鉴别。

4、淋巴结肿大,需与引起淋巴结肿大的卡波济肉瘤、淋巴瘤、何杰金氏病、淋巴结核、血友病相鉴别,尤其应注意与近年来在同性恋中发现的良性性病性淋巴结病综合征(GINS)相鉴别。

5、艾滋病能通过性接触传播,它所表现出的皮肤粘膜表征需与其它性病相鉴别,如淋病、梅毒、软性下疳和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等,但上述这些性病都有明显的局部症状及特异的检测手段,且治疗也相对容易,无艾滋病所特有的免疫学改变,也是鉴别要点之一。

6、艾滋病的血液学与免疫学的改变需与单核细胞增多症,以及使用免疫抑制剂和其它原因引起的免疫抑制疾病的鉴别。

以上介绍的就是艾滋病的初期症状。

对于最近有高危行为,同时出现症状无法辨别时,可咨询有关专业艾滋病专业人员。由于艾滋病症状并不是判断艾滋病感染的唯一途径,如发生过高危行为,请及时做艾滋病检测。

4孩子肾病初期有哪些症状

4岁半的苗苗一向是个活泼懂事的孩子,作为家长的王女士因此对女儿也不用费心去照料。没想到看似不起眼的“肚子疼”竟然惹来了大问题。原来,苗苗肚子疼的真正原因是肾脏出了问题,只是孩子年龄还小,知识有限,当她因肾病引发肚子部位不舒服时,以一个孩子的理解,理所当然就是单纯的肚子疼。所幸的是,由于病情发现及时,苗苗的病情很快就得到了控制。

在临床治疗中,类似的情况不少,许多小孩的肾病都是在最初的“肚子疼”开始,但更多的情况是,当用药对“肚子疼”不能起作用时,进一步检查才发现疾病的根本:肾病综合征。张先生的儿子小强是一名初中生,酷爱打篮球,在一次比赛中突然肚子疼的厉害,满头大汗蹲在地上不能说话,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的感觉。当他被送到学校医务室时,医生认为是阑尾炎,给予输液治疗,治疗后病情很快得到了缓解。大家很快将这事忘在了脑后,直到以后小强又连续几次出现该问题,小强的家人才不得不注重起来,将孩子带到大医院检查,在医生的详细询问下,张先生这才想起孩子身上总是被忽略的一些症状:偶尔的眼睑浮肿、腹泻、呕吐、尿色发红等。经过医院的尿检和血检,检查结果很快出来了:小强患有肾炎行肾病(肾病综合征的一种),且正处于病情的快速发展期。为了尽快将孩子的病情控制住,张先生选择了一家专业治肾的医院为儿子治疗, 经过将近一个月的理疗和对症处理,小强病愈出院。

实际上,苗苗和小强是少儿发病的两个代表类型,单纯性肾病和肾炎性肾病,而这两种类型都属于肾病综合征,也是少儿所大肾病的主要类型。苗苗属于单纯性肾病,这种肾病发病一般在2-7岁;小强则属于肾炎性肾病,这种肾病一般在7岁以上。不过,两个孩子都属于病情较轻的小年龄患者,他们对药物的敏感性强,所以,治疗效果好,且治愈率高。在治愈出院后如果能一直保持合理调养,他们今后依然可以象常人一样健健康康的生活,直到衰老。

从总体上看,这类肾病往往都有一定的征兆,只要加强注意还是不难发现的。如对单纯性肾病来说,水肿是它最初的征兆,刚开始时小患者大都会出现颜面浮肿或者眼睑浮肿,时间久了就会逐渐殃及全身。此外,单纯性肾病大都存有高度浮肿的迹象,我们称之为指凹性水肿,如果病情一直没有被查出来,肾病的治疗也因此被一拖再拖,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恶化,最终将累及浆膜腔,出现胸水、腹水、鞘膜积液和阴囊水肿等恶症,而且还会导致呼吸困难、腹泻或呕吐。这些浮肿的最大特点是反复发生,偶尔自行消退,所以往往引不起家长的重视。肾炎性肾病也有水肿,但不如单纯性肾病显著,有时甚至不易察觉。但该病情导致的低蛋白血症会造成营养不良和发育落后,表现为毛发稀疏,皮肤干燥,易生溃疡,指、趾苍白,面色不华,唇淡苔白等症状,因此,只要家长多留心孩子,还是可以发现肾病发病的蛛丝马迹的。如果怀疑孩子可能肾脏有问题,只要做血常规、尿常规、双肾B超、肾功能检查即可。

5肾病的信号你千万留意!

因为肾病的发生在临床表现上多种多样,许多肾病也没有什么特异性。肾病患者在得肾病病的初期可能无任何不适的感觉,即使有一些不适大多是不容易引起肾病患者注意的症状,比如劳累后双下肢轻度浮肿、晨起眼睑浮肿、贫血、食欲下降、腰痛、腿软等。

相当多的肾病病人在肾内科以外的科室就诊或自行服药治疗多年,也有些肾病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有肾病,也从未看过病,而第一次知道自己患了肾脏病,就已经到了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了。其实,在肾脏疾病发展到尿毒症之前,常有一些信号,如:

(1)水肿

肾脏疾病水肿的特点是晨起眼睑或颜面部水肿,午后多消退,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严重水肿可出现在身体低垂部位,如双脚踝内侧、双下肢、腰骶部等。

(2)尿量过多或过少

正常人的尿量为1000~2000毫升/日,平均为1500毫升/日左右。无论尿量增多还是减少,都可能是肾脏疾病的表现,特别是夜间多尿往往是肾脏有病的信号。

(3)高血压

肾脏病引起的高血压与其他高血压一样,也会出现头痛、头昏、眼花、耳鸣等症状。但有些病人由于长期血压较高,对高血压症状已经耐受,故可以没有任何不适感觉。所以,单凭有无症状来判断血压是否升高是不可取的,经常测量血压十分必要。

(4)腰痛

正常情况下腰部无异常感觉,但肾脏有病变时可能会出现,甚至肾绞痛

(5)乏力、腿软

运动或一般劳动感到特别疲乏无力,休息之后体力有所恢复,但不如以前,提示应该做进一步检查

(6)贫血

贫血的原因很复杂,肾衰发展到第二或第三个时期都会出现贫血症状,当患者出现不明原因贫血一定要做肾功检查。

如果觉得《留心肾病初期的十个信号》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