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康熙二废太子始末

2023-07-23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265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康熙帝有很多儿子,其中只有24个活了下来。康熙晚年做的最昏庸的事情就是两次废除太子,本文就将聊聊康熙废除太子的始末。

康熙帝因为结婚太早,前几个孩子大多走很早的死去了,没有活到成年。康熙帝的第一位皇后是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康熙帝十分喜欢赫舍里氏。

不幸的是,赫舍里氏在生胤礽的时候难产了,因而离开了人世。之后,康熙帝便将她的孩子胤礽立为了太子。

康熙帝当时对于皇子们要求十分严厉,每天将他们的时间都安排得很满,从早到晚,每天都要学习文化以及礼仪。为了防止兄弟之间的互相争斗,康熙帝在很早的时候就将胤礽的太子地位就确定了,断绝了其他的皇子对皇帝位子的渴望。

胤礽在很小的时候就被立为了太子,康熙帝让许多当时很有文化的名人来教育和辅导他,提升他的各方面能力。太子胤礽在很小的时候就展现了出色的能力,在各个方面同样也十分让康熙满意。

在胤礽刚刚成年的时候,康熙帝就将他带在身边,看他处理事情,而如果不方便带她的时候就将他留在朝中来代替他处理国家的事情,而他也没有让康熙帝失望,将当时朝中的事情同样处理的井井有条。这便更加让康熙帝喜欢。

一废太子

由于康熙帝过于宠爱胤礽,这滋长了胤礽骄纵的性情,所以胤礽便越来越不像以前那样听话。

胤礽还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就很严厉的惩罚他的部下。在太子看来,除了皇帝之外,所有人都是他的奴才,所有的物品都是他的资产。他视人如同牲畜,可以任意的打骂凌辱,即使贵如王公大臣,他也不当一回事,照打不误。所以,据《朝鲜实录》记载:太子十三岁的时候,大家就说他刚愎、喜杀人。太子如此暴力不仁,连朝鲜使节都说:如果他当政的话,大清必亡。

而康熙帝却没有制止胤礽这些行为,反而对此事情置若罔闻,这就让太子更加的有恃无恐。

此外太子还很浪费,经常花一些没有必要的钱,还经常买一些名贵的东西,而康熙帝仍然没有制止他。

随着康熙帝当皇帝的时间越来越长,胤礽就越来越感到不耐烦,因为他的岁数已经不小了,当时已经四十岁了,仍然还是个太子。

胤礽不自觉发牢骚,说我都四十岁了还是个太子,天下哪有四十岁的皇子啊。这句话当时是对他的手下说的,但是却被康熙帝得知了,这让康熙帝十分不满,于是便将当时的太子的所有的部下都处死了,算是警告下太子。但是胤礽却并没有收敛,反而却更加的变本加厉。

再后来,康熙帝带着刚满7岁的皇十八子胤祄外出打猎,在路上十八阿哥意外患了急性病,虽然许多御医都很努力救治,却还是被病魔击倒,再也没有站起来,这件事让当时的康熙帝十分的伤心。但当时的太子胤礽却对于自己弟弟的死一点悲伤都没有,所以这对于康熙的打击很大,对于太子十分的失望。

在十八阿哥死的时候,康熙帝很严厉的斥责了太子,这也让胤礽十分不开心,到帐中便对自己的手下发脾气。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七月,乌兰布通之战前夕,康熙帝出塞,途中生病,令皇太子与皇三子驰驿前迎。胤礽到行宫给康熙帝请安,看到父皇消瘦,竟没有忧戚之意,也没有良言宽慰。康熙帝认为这位皇太子“绝无忠爱君父之念”,让他先回北京。康熙帝认为这说明皇太子不孝,不堪重用。后来康熙帝在废皇太子时说已包容了20年,就是把这件事作为起点的,可见此事给康熙帝留下多么深的印象。

胤礽最蠢的就是还派人去监视康熙帝的起居。当这件事情被其他的皇子知道后,便将这件事情告诉了康熙帝。康熙得知后实在是太失望了,也刺激康熙帝下决心立即废掉皇太子。他大声斥责胤礽,并且将太子胤礽废除,拘系于咸安宫。

二废太子

胤礽被废,皇太子位空缺,诸皇子立即为争夺储位而积极活动。

皇长子胤禔他的有利条件是:一则居长,二则原大学士明珠是其舅父,三则得到皇父的宠爱。为了争夺储位,他可谓煞费苦心:

第一,争取立长。他错误地估计形势,认为康熙帝立嫡不成,势必立长。

第二,请杀允礽。胤禔利令智昏,竟奏请杀掉胤礽,说:“今欲诛允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康熙帝听了,非常惊异。

第三,推荐胤禩。胤禔见自己夺储无望,便想推荐与己关系密切的皇八弟胤禩(胤禩少时为长兄胤禔生母惠妃所抚养)。

第四,制造舆论。胤禔利用张明德相面事,为胤禩制造舆论,说:“相面人张明德曾相允禩,后必大贵。”康熙帝派人追查张明德相面之事,查出不仅有相面之事,而且有谋杀皇太子的企图。

第五,镇魇(yǎn)胤礽。皇三子胤祉向康熙帝揭发:皇长子与一个会巫术的人有来往。经查,发现胤禔用巫术镇魇胤礽,阴谋暗害亲兄弟,并有物证。其母惠妃出身微贱,向康熙帝奏称胤禔不孝,请置正法。康熙帝不忍杀亲生儿子,令革其王爵,终身幽禁。

皇八子胤禩胤禩精明能干,在朝中有威望,党羽多,声势大。胤礽被废后,胤禩很有希望当皇太子。但康熙帝从相面等事发现他有野心,“党羽早相要结”,对张明德等谋刺皇太子事知情不举又发现胤禩署内务府总管事时,到处拉拢,妄图虚名,将皇帝所赐恩泽、功劳归于自己。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康熙帝痛斥皇八子胤禩道:“允禩柔奸性成,妄蓄大志,党羽相结,谋害允礽。今其事败露,即锁系,交议政处审理。”

太子储位空缺,诸子纷争愈演愈烈,使康熙帝认识到有必要把这个缺位补上,以堵塞诸子争储之路,所以,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以复立皇太子胤礽,遣官告祭天地、宗庙、社稷。

次日,康熙帝分别将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晋封亲王,七子胤佑、十一子胤晋封郡王,九子胤禟、十二子胤祹、十四子胤禵,俱封为贝子,胤禩在此前已复为贝勒。康熙帝试图以此促进皇太子与诸皇子以及诸子之间的团结。

皇太子虽复立,但原有的君储矛盾并未解决,所以很快康熙帝与太子之间的矛盾,终于又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康熙帝得到消息说,皇太子在策划逼康熙帝尽早让位,因此,康熙帝怒不可遏。

康熙帝决定再废皇太子。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三十日,康熙帝巡视塞外回京当天,即向诸皇子宣布:将允礽拘执看守。

十一月十六日,康熙帝将废皇太子事遣官告祭天地、太庙、社稷。

康熙帝第二次废黜皇太子,虽然并非如他自己所说“毫不介意,谈笑处之”,但确实不像第一次时那么痛苦。因为他发现,立皇太子就难免有矛盾不立皇太子可能更好,因为这样可以减少皇储争夺的内斗。

在胤礽废除始末的过程中,作为的父亲的康熙也同样有着许多的问题,他虽然对于其他的子女要求都十分的严格,但是他却对胤礽十分的宽松。在成年后同样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加以纠正,反而更加的纵容,这让当时的许多皇子都十分的不满。

此外康熙帝也对于太子的许多的事情都没有追究,也导致了太子的骄纵。如果当时的康熙帝能够对于胤礽严加要求,那么胤礽一定不会发生后来的事情,而胤礽的能力不弱,治理国家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如果觉得《康熙二废太子始末》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