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养老驿站试点数字化配餐(值得尝试和探索)

2023-07-02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31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据北京日报报道,西城区日前举行养老助餐数字化试点项目签约仪式,6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成为全市首批试点单位。预计3月底前,数字化养老配餐平台将正式上线,为老年人提供团餐和“点位版”外卖服务,解决老年人“用餐难”问题。项目通过引入“饿了么”用餐平台,丰富老年人居家用餐选择,提升老年人居家生活便利度。

随着我们国家老年化社会的程度不断加深,养老作为民生领域的一个问题更加凸显出来。目前全社会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国家政府层面从顶层设计、公益性的角度加大投入力度;民间资本层面则是从盈利的角度不断投入,力求未来在养老产业上分得一杯羹。所以我们也看到,目前养老项目越来越多,关于推销养老服务的电话越来越多,各种各样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品推销越来越多……但是从传统观念出来,如果有子女的前提下,身体还能允许的前提下,大多数老人还是愿意选择居家养老,先天对养老院的模式有一种抵制的情绪。尽管越来越多的老人观念在不断更新,也愿意到养老院去安度晚年,但依然是选择在最后的几年到养老院去,更多的是让养老院做的是床上照料的事情。从另一个维度看,城市里老人的养老和农村的还有一定的差异性,尤其是北京这样节奏快的大城市。

笔者因为从农村中走出来,所以对城市和农村养老的不同有着相对深刻的认识。别的不说,就说饮食这方面吧。农村的老人或者和子女在同一个村子里生活或者被子女接到自己家里去,吃的问题就是有子女来解决。赶上孝顺的孩子,一天三顿变着花样给老人做;赶上条件一般的、疲于生计的孩子,那就是跟着子女吃啥就是啥。而在城市里,老人们但凡还能下楼活动,子女很多都还是分开居住,周末回来看望一下老人,这也是笔者居住的老楼里都是八十岁以上老人发现的问题。这种情况下,社区的老人解决吃饭问题比农村方便多了:或者自己在家简单吃点凑合一下;或者到小区附近的超市买点;而现在的社区已经给老年人下发养老券,可以在社区的小餐桌使用。选择的余地多了,老人还是很幸福的。

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达,外卖点餐已经在年轻人间成为一种最常见的用餐方式:比如工作加班错过饭点,叫个外卖;单身狗周末懒得做饭,叫个外卖;赶上“双十一”等节日商家促销想占个便宜,叫个外卖……尽管这种方式并不健康、不环保,甚至在某种意义并不值得提倡,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直接送餐上门,不失为养老服务的一个很好的补充。而西城区的这个试点给老年人是数字化配餐无疑是一次有益的探索,如果搞好了,将为全市的老年人带来福音。

至于说大家担心的老年人的营养餐质量问题,我想这个大可不必。既然是针对老年人这个群体,平台方面一定会相当谨慎。因为老年人活到这个岁数之后,视野越来越窄,关注的就剩下这饭菜质量问题了,如果平台在在这方面由猫腻,无疑就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当然,民政部门的定期抽查监管也是应该的,西城区养老助餐数字化试点项目将由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营养食品分会对餐食的品质进行“把关”,制订老年营养餐和代餐食品的品类、标准和价格基准,协助西城区民政局筛选产品和供应商。质量保证之后,再需要解决的就是便利性问题了,毕竟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复杂,老年人接受起来还不是那么容易。针对这个问题,平台同样将程序最简单化了,方便老年人使用。

如果觉得《养老驿站试点数字化配餐(值得尝试和探索)》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