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父母错误行为是孩子挑食的主要原因(9个方法破解孩子挑食)

2023-07-02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42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周末朋友聚餐,英子妈妈点餐时喃喃自语:英子不吃牛肉、不吃鱼、不吃黄瓜...然后自动开启抱怨模式,这孩子什么都不喜欢,怎么够营养呢?我都不知道点什么给她吃,之前都很喜欢吃排骨的,现在突然又不吃了。最后,英子就吃了西红柿炒鸡蛋加白米饭。

挑食,基本是每个孩子都会有的问题,只是程度不一样。对于幼儿(尤其是1-3岁),挑食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具有阶段性的特征。但,有些孩子会很快渡过了这个时期,而有些孩子却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持续到长大。其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个挑食的阶段很容易让父母产生焦虑,因恐惧挑食而做出错误的行为,让本来只是阶段性的问题,发展成为孩子长期的不良饮食习惯。

根据上海社科院和复旦大学的联合研究发现,有82.4%的儿童存在挑食问题。

一、造成孩子挑食的原因

四岁半的碧琪现在在读幼儿园中班,中午老师在群里发出小朋友吃午饭的照片,碧琪妈妈看到碧琪碗里有一撮小白菜,于是问老师,碧琪在幼儿园吃绿叶蔬菜吗?老师说吃,碧琪在吃饭方面没有问题。妈妈就觉得奇怪,因为碧琪在家里是不吃绿叶蔬菜。为了让碧琪吃青菜,妈妈每次都会第一时间给碧琪夹各种青菜,却迎来了碧琪的各种拒绝,每次都不欢而散。

现在看来,碧琪是吃青菜的,她只是在家里不吃。可能因为妈妈一直认为吃蔬菜健康,在吃饭过程中不自觉会强调青菜的作用,要求碧琪多吃青菜,结果适得其反。在幼儿园,所有小朋友一起共餐,看到别的小朋友都吃青菜,自然也模仿;其次,老师也会要求孩子不挑食,并作适当提醒,但不会像妈妈一直盯着,不断重复提醒。最终,碧琪在家里成了挑食的孩子,在幼儿园则不挑食。挑食,有时的确源于对父母控制的反抗。

美国调查研究发现出现厌食、挑食、或者饮食紊乱症的孩子,80%都是因为父母对于孩子进食控制太多(极端情况甚至出现过强迫喂养、通过打骂让孩子进食等),只有20%的原因是孩子的生理病理因素(没掌握正确喂养要点、肌张力弱、吞咽协调能力差等)。

不可否则,即使父母是以对孩子好的态度出发,但事实上,若孩子长时间有严重挑食问题,父母将是最大的问题制造者:

父母自身挑食,影响孩子饮食习惯父母对食物评论,区别好食物、坏食物孩子暂时不喜欢的食物,父母不断通过语音和行为强化孩子对食物的印象,让暂时成了无限期父母对挑食很敏感,害怕挑食会营养不够,强迫孩子吃,给孩子造成压力感为了让孩子吃更多,追着喂饭、让孩子看着电视吃饭、玩着玩具吃饭、用奖励诱惑吃饭为孩子准备的食物不好吃或不符合孩子口味

二、挑食的危害

营养专家指出,儿童挑食厌食是造成贫血、软骨症、坏血病、免疫力低下、口角炎、多动症、手足抽搐、脾气暴躁、爱哭闹的原因之一,挑食高热量食物的儿童容易肥胖,不爱吃蔬菜水果的儿童容易便秘。

每个父母都知道挑食会影响身体健康,挑食(尤其是极度挑食)的确会导致孩子出现短期或长期的营养缺乏和其他健康问题,出现体重偏低、面黄肌瘦,重则引起贫血等严重营养不良的症状。

导致营养失衡研究表明,挑食的孩子身体营养失衡,这使得他们的体重和身高都不及正常孩子。

影响肠胃消化、吸收功能抗病能力低影响身体发育医学研究发现,我国儿童的发育存在明显的不足,就是由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者的摄入不均衡所引起。

对性格的影响有研究表明,爱吃荤食的孩子性格暴躁,不易听取别人意见,严重着者会有暴力倾向。

影响智力发育研究发现,正常孩子的智力发育指数要比偏食宝宝高14分,偏食孩子还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

三、解决孩子挑食的方法

1、保证愉快的用餐环境,制造孩子美好的就餐记忆

父母的责任是为孩子提供各种营养均衡、色味俱佳的饭菜,而是否吃、吃什么、吃多少则由孩子自己决定。不要因为孩子没有吃你认为有营养的食物而指责,不要因为孩子吃的少而唠叨。家人共餐,应该是一个愉快的过程,不应该有批评、责骂和各式要求。

当我们的情绪处于积极、愉快的状态时进餐,消化腺分泌就正常,消化活动可以顺利进行,有利于实现正常的消化和吸收功能,这对我们的身体健康。而孩子的食欲和进餐情绪也会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愉悦的就餐环境有助于保持孩子良好的进餐情绪,有好的心情才有好的胃口。吃饭,自然成为孩子脑海中美好时刻。

2、父母以身作则

研究表明挑食的父母往往也会养育出有相似习惯的孩子,孩子们会模仿父母吃饭的好恶。

父母自身有挑食习惯,孩子自然受到影响。孩子的学习是通过模仿,特别是父母的行为。父母自身都有挑食习惯,那孩子肯定能感受到,并也会有这种行为。

其次,因为父母自身有挑食,认为某种食物不好吃,在为孩子准备食物时也会避免了该食物。像不吃葱的父母,有时莫名其妙地就把孩子碗里的葱挑出来。听到奶奶经常唠叨西红柿不好吃的孩子,自然不会喜欢吃西红柿。

3、把吃饭的权利还给孩子

4到7岁的孩子之所以不认真吃饭,其实跟食物本身没有太大关系,只是因为他们有比吃饭更想做的事情,无奈的是这个年龄的孩子就是爱玩胜过爱吃饭。

我们需要明白有三件事是无法强迫孩子的,那就是吃饭,睡觉,拉粑粑。在这三件事上,只能顺应本能、引导、帮助建立习惯。家长不用急,也急不来。

如果孩子不吃饭就表示他们不饿,既然孩子不饿就不要强迫他们吃。家长只需要为孩子准备好健康的食品就行。只要家长开始强迫孩子吃饭,那吃饭就成了家长的事情,吃饭就不再只是吃饭那么简单。强扭的瓜不甜, 把吃饭的权利,还给孩子,避免饭桌上的“战争”。

4、着眼于长期的饮食健康

在解决孩子的营养问题的时候,一定要以长期的营养均衡为目标,尽量提供多样化食物。家长不要幻想每餐都做到完美,没有人能保证做到每顿饭都可以营养均衡。试着放松心态引导孩子进食,而不要看到一餐两餐有没有吃好就抓狂。

除了正餐,还可以给孩子提供点心,像学龄前幼儿每天上午下午的两次点心时间,上幼儿园的孩子则在放学后的来个点心时间。有营养的点心、零食除了补充能量外,也是对正餐欠缺的食物的补充。零食最好是新鲜蔬菜、水果、奶制品。

5、寻找孩子的味蕾

作为成年人,我们自己也有各种口味偏好,甜酸苦辣各有所爱。孩子也有自己不一样的喜好,而且孩子的味蕾比成年人更敏感,他们对喜好表现比我们成人更粗暴——直接不吃。寻找孩子的味蕾,不断试“新”,寻找孩子喜欢的味道和食物。对孩子不吃的食物也可以通过试“新”寻找替代品,不断尝试,直到找到替代品。同时,这样还可以不断发掘孩子的喜好的食物,有了更多的选择。除了不同的食材,还可以考虑蒸、煮、煎、烤、炖等等不同的烹饪方法让食物呈现不一样的味道。

6、尝一口原则

孩子很多时候会直接拒绝食物,不是因为不喜欢,有时只是一种习惯,有时也是因为闹情绪、反抗心理。可以尝试“一口”原则,就是单纯让他们先尝一口,而不要求他们必须吃完,让孩子自己选择继续吃,或者不吃。如果试一口都不愿意,那就更不用期望孩子吃完。

7、绘本的作用

相信绘本的力量,对幼儿来说,绘本是建立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之一,从小开始潜移默化,从意识层面认识食物的重要性和有趣性、认识我们身体对食物的消化流程及需求。关于吃的绘本有很多,如《肚子里的火车站》、《好饿的小蛇》、《好饿的毛毛虫》、《吃掉你的豌豆》等,通过看绘本、把绘本的情节带到现实中,成为游戏也是一个让较小孩子喜欢吃的好方法。

8、让菜肴成为孩子的劳动成果

美国的最新研究发现,让孩子们自主参与烹饪过程,能让他们的饮食习惯更健康,并且更愿意尝试新鲜事物,性格也更开朗。

没有什么事情比让挑食的孩子帮助计划并准备食物更等赢得他们。可以让孩子参与挑购买、准备食材,烹饪,餐前准备工作等都能激发孩子的兴趣,烹饪对孩子来说也是有趣的游戏过程,即使是2、3岁的孩子也可以帮忙洗菜这些简单任务,随年龄增长任务难度系数可以逐级加大。

这个过程父母有机会向孩子展示不同食物的特定,帮助他了解不同的食物原本样子、怎么来的、煮好之后又变成怎么样、对我们身体的作用等。父母不必刻意去帮助他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因为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孩子自然想尝试烹饪出健康的食物。而且自己参与烹饪的食物对孩子本身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也更有食欲,能烹饪是件光荣的事。

9、限制不好的吃饭习惯

吃饭是个本能,良好的吃饭习惯则需要后天培养。如果父母为了让孩子吃饭而妥协,放任孩子的坏习惯,如吃饭时的大叫、看电视、喂饭,玩玩具这些行为是我们需要控制的,这绝对是我们父母的职责。

孩子挑食,的确是我们为人父母心中的刺,我们总害怕自己做的不够好,事实上,我们的确也做的不好,因为我们做的太多了。学习放松,也是为人父母必经之路。

如果觉得《父母错误行为是孩子挑食的主要原因(9个方法破解孩子挑食)》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